他们,这样保护中华古籍

他们,这样保护中华古籍

2013年,杨林玫与同事合作修复清代拓片。(山东省图书馆供图)

在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修复室里,古籍“医生”杨林玫坐在桌前,拿起蘸着糨糊的毛笔,准备给一册明朝万历年间古籍补洞。

杨林玫从事古籍修复已有14年。杨林玫说:“修古籍要坐得住‘冷板凳’,要静心、细心、耐心,更得用心。”

2009年起,山东省图书馆聘请国家一级修复师潘美娣,用传统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地向10余名弟子传授揭、托、补、裁、订等修复技法,杨林玫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敬惜字纸。“这些书历经风雨来到我面前,我的职责是让它们继续传承于世、被后人所见。”杨林玫说。

他们,这样保护中华古籍

潍坊市图书馆藏稿本《潍县金石志潍县金石遗文录》。(潍坊市图书馆供图)

中国于2007年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表示,包括民国时期线装书在内,中国的古籍约有5000万册,最关键的2000多万册已经妥善保护,但任务仍十分艰巨。

“2007年,中国从事古籍修复的人不足百名,现在全国已有约千名古籍修复人才。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专业的古籍修复队伍。”张志清说。

古籍保护者们付出的努力远不止于此。山东是古籍大省,摸清古籍“家底”是进一步保护、研究、利用古籍资源的基础。

他们,这样保护中华古籍

2019年11月,潘美娣(图中)在向弟子传授古籍修复技法。佩戴口罩是为了防止吸入灰尘。(山东省图书馆供图)

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勇慧说:“山东的古籍分藏于全省16市、136家单位里,普查工作用了10多年才基本完成。在普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珍贵古籍,评选出‘山东省古籍普查十大新发现’,如慕湘藏书馆藏明万历书林余文台刻本《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现为孤本;潍坊市图书馆藏稿本《潍县金石志潍县金石遗文录》,它的发现帮助我们更正了古籍版本,其版本原为抄本。”

如今,古籍还得到了科技的守护。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已发布3万余部古籍,约60%的善本古籍公众可在线免费阅览;山东省图书馆已完成“易学古籍数据库”建设,实现6164种易学古籍书目在线检索和其中900种易学古籍的数字化……

“古籍不仅具有文物价值,还有文献价值。”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刘显世表示。

在中国,参与古籍保护的人越来越多,图书馆人、博物馆人、科学家、修复师、社会收藏家、高校师生、媒体从业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古籍“活下去”,更让古籍“活起来”。

来源:新华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中华   国家图书馆   古籍   潍坊市   在线   遗文   稿本   山东省   金石   山东   易学   技法   美文   中国   弟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