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元刻《梦溪笔谈》

独具特色的元刻《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时期沈括撰写的一部笔记著作。沈括(1031-1095),宋钱塘人,字存中。嘉祐间擢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三司史。博学能文,通天文、历算、方志、音乐等。制天文仪器,造新历,为后世所采用。创隙积、会圆两术,补《九章算术》所未及,开后世垛积术及弧矢割圆术之先河。著作除《梦溪笔谈》外,另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还有《长兴集》等。《宋史》有传。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见解和见闻的笔录,内容有故事、辩正、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类,总结了沈括多年来对科学技术、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记录了许多当时中国劳动人民在工业、工程上的杰出发明,如布衣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技术、有关中世纪指南针的装置方法、喻皓的建筑技术、陕北鄜延境内的石油等等。保存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据考证,《梦溪笔谈》最初刻的三十卷本,内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仅二十六卷本经宋元明清刊刻,流传下来。宋代有扬州刻本,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所以目前最古的版本就是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此书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独具特色。

陈仁子,号古迂,南宋度宗咸淳十年举漕试第一,后五年南宋灭亡。入元后发誓不再出仕,筑别墅于茶陵东山,专事讲学、著述和刻书。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总结了元代书院刻书的三大优点:1,负责掌管书院的山长多精于校雠,使书校勘精审,版本价值高;2,经费充裕,版刻铺陈,非常讲究,印书质量较高;3,书版藏在书院,印刷起来极为方便,便于流通。这些优点在东山书院刻本的《梦溪笔谈》中得到了比较突出的体现,也让我们对东山书院刻《梦溪笔谈》的大开本、小版框的铺陈有了更多的理解。

此书卷首有“东宫书府”“文渊阁”两方朱文方印,卷内还钤有“汪士钟印”、“平阳汪氏藏书印”、“臣文琛印”、“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等印。书在元代曾藏宫中,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得之,贻与太子朱标,后又归宫中“文渊阁”。清代从宫中流出,为汪士钟的艺芸精舍、松江韩氏先后收藏。时私家藏书多秘不示人,曾见此书者屈指可数。此书后为著名藏书家陈澄中收入囊中。陈澄中移居香港后,于1965年有意将包括这部《梦溪笔谈》在内一批珍贵善本出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避免这批珍贵文物外流,亲自过问,责成文化部指派专人前去洽办,在国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斥巨资购回,成为书林佳话。1976年文物出版社曾影印出版,2003年“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也制作出版,为大众使用提供了方便。(张志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梦溪笔谈   茶陵   宋史   国家图书馆   东山   刻本   善本   笔谈   铺陈   元代   独具特色   南宋   宫中   后世   此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