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一串事,一个人

有用心思考,认真生活,《游戏人生》让生活轻松更精彩!

一张图,一串事,一个人

关于通才与专才的讨论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教育理念的争论:一派是威廉.冯.洪堡倡导的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体系;另外一派是约翰.纽曼力挺的通才教育。这两种教育都取得过辉煌的成果,前者曾经让普鲁士成为欧洲当时最强的国家之一,后者也成为当今社会广泛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专才更适合社会的分工趋势,在社会中更容易被认可,获得的收益更稳定,符合个人预期,确定性比较强;通才教育不以学习某一项专业的技能为目标,强调学生的知识面要广,厚积薄发。畅销书作家大卫.爱泼斯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指出了过度专业化的弊端,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要通过跨界不断拓展能力范围,做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这是最佳的个人成长路径。

在他的书中,有很多很有趣的实证例子,可以很容易看到通才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导致的思维差异,我们不妨也做个测试。请将以下四个事件分成两类:

A.身体出汗;

B.人脑控制四肢做动作;

C.美联储调整利息;

D.油价变动导致商品涨价。

多数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会把“A.身体出汗”和“B.人脑控制四肢做动作”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属于生物学范畴,而把“C.美联储调整利息”和“D.油价变动导致商品涨价”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经济学范畴。而具有通才背景的一些人会把“A.身体出汗”和“C.美联储调整利息”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负反馈调节机制,而把“B.人脑控制四肢做动作“和“D.油价变动导致商品涨价” 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因果链条关系。显然通才背景的人思考维度更深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一些,这是通才进行深层类比思维的结果,这也是通才的优势。而专才对细节考量较多,做出的判断也会比较极端。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机器对很多专业人才的替代成为可能,但通才的知识迁移能力是机器无法模仿的,尤其对于不确定性较高的领域,通才的优势也更明显。

一张图,一串事,一个人

这几年有个很火的词-“知识萃取”,“萃取”这个词对学过化工专业的人非常熟悉,定义也很明确: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溶剂,利用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该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把它们分离,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以及稀土元素的提纯等方面。什么是知识萃取呢?知识萃取(Knowledge Extraction),就是从一大堆数据、信息、文本、经验中,通过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将精华的知识抽取提炼出来的过程。概念的拓展和挪用,很显然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企业组织中的经验和知识就像一座冰山,显性部分只是可见的很少一部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知识都隐藏在水的下方,需要去发掘和萃取。知识的萃取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知识复杂程度和萃取者的自身能力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形:

(1)个人式萃取

专业精英通过自我反思,重现工作场景,总结其中的具体细节做法,形成经验方法论。适用于经验比较简单,对萃取者自身的萃取能力要求较高。

(2)访谈式萃取

通过萃取师的引导技巧帮助专业精英一起进行反思和重现工作场景,经过概括和系统梳理,匹配经验的适用情景、注意事项和经典案例,最终形成经验的方法论。适用于经验比较复杂,对萃取者自身的萃取能力要求也较高。

(3)共创式萃取

以标杆为核心,通过其他人员参与,由萃取师概括和系统梳理出经验的方法论,变为标准化的经验输出。适用于经验比较复杂,标杆人员自身萃取能力比较弱的情景。

(4)观察式萃取

萃取师亲历标杆的工作场景,以适当的提问和思考去了解工作中的具体细节,然后进行系统概括和梳理,从而形成经验的方法论。适用于经验比较简单,但标杆人员自身萃取能力比较弱的情景。

一张图,一串事,一个人

简而言之,知识萃取就是:首先用归类、对比和抽取等逻辑方法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结构,将复杂问题拆解为一个个简单问题;然后通过反思、提炼、概念化来呈现解决简单问题的基本规律。

进行知识萃取的人除了具备抽象归纳能力、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字写作能力外,还需具备访谈、教练、影响他人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对于业务性很强和很复杂的组织,萃取者最好还要懂一定的业务知识。很多企业这方面过于依赖和信任优秀员工和专家的自我知识萃取能力,导致企业的知识瑰宝最终失传和损耗。

知识萃取能力可以通过通才教育来提升,也可以通过模仿一些具有较高萃取能力的人来学习。

一张图,一串事,一个人

得到公司的罗振宇老师及其团队在这方面能力就很强,他们就是靠这个能力来赚钱的。上周罗老师的“脱口秀”讲到他作为董事长离任前对继任者的三句话:对未来,建议你要看得见那张图;对现在,建议你要看得清那串事;对世界,建议你要看得见那个人。

“一张图”是企业和未来之间的锁链,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愿景,就是企业最终想成为什么样子;“一串事”是企业和现实之间的锁链,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使命,就是企业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战略如何落地;“一个人”是企业和社会共识之间的锁链,就是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信念和信仰,选择“用什么方式”做事。这三根锁链确保企业和社会融为一体。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这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罗老师用自己的语言通过“新瓶装老酒”的方式再次阐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这需要很强的知识萃取能力才能将复杂难懂的企业文化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故事、案例和方法论,这需要终身修炼。

知识萃取能力对于企业和个人的成长越来越重要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借用网上看到的几句金句,来结束今天关于这个论题的讨论:人生先广度,后深度,才能突破自我设限的壁垒;事业先业余,后专业,オ能积淀潜在的多面能力;思维先类比,后迁移,才能触类旁通,厚积薄发。

一张图,一串事,一个人

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卓越!白天谋生、夜晚发展!

上一篇文章:

居家办公的矛与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方法论   通才   专才   锁链   人脑   标杆   利息   美文   油价   能力   简单   经验   社会   知识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