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生

他是一名普通群众,自幼受到严格家风的教育。40余年来,一直以“良知道德为本,做事先做人”的信条:爱家守法,和睦邻里;热心公益,同情弱者;以身作则,践行感恩;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等信念做事,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爱家守法,和睦邻里。在日常生活中,他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他深知“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家是守法奉公的立足点,是做好任何事的归宿。故此,他精心构建和睦的家庭。总结出“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经验,并成功化解了小区内多家家庭矛盾,挽救了多家濒临破裂的家庭。

以身作则,践行感恩。父母长辈健在时,他总是友善地对待他们。平时对他们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每次吃饭,总是把好吃的菜往他们碗里夹,尽量让他们多吃。上街不会忘记给他们添置新衣服,新鞋子。为了使他们身体更健康,他经常买水果,钙片等营养品督促老人吃。一有空,就带着孩子陪老人散步、聊天,重大节日和他们一起庆祝。夫妻双方父母,他不分彼此,同等对待。岳父病重一年多,由于他的精心护理,老人在医院里愉快地生活直到病逝。他也愉快而痛苦地过了一年多,瘦了10余斤,却收获了许多敬重和钦佩。

热心公益,同情弱者。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这种爱是小爱,是一种自私的爱,狭隘的爱。他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他一直乐于关心帮助邻里朋友和同事,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的给予帮助。 除了关心邻里朋友,他还能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对社会上的贫困家庭,能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鼓励孩子对学校举办的各种募捐活动积极参加,在他鼓动下,孩子把自己的零花钱基本都通过学校捐给了残疾儿董。在街上遇到乞讨的老人、残疾人和小孩,他经常鼓励女儿捐些零钱给他们,时常教育孩子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爱心。2015年,一个漆黑的深夜,刺耳的声音把他惊醒,他奋力而起,夺门而出,在得知楼上一老人病痛时,他不顾世俗的约束,独自把老人送往医院进行医治。

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他所在小区是多年前建盖的,居住者多是老少之人。日常生活极为不便,他便主动承担起照顾,迎来送往,信息传递等工作。半夜被叫醒或惊醒是常有的事,当然他也乐此不疲,从无怨言。2017年6月的一个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惊醒。原来所在小区一老人半夜生病,儿子电话打不通。他二话不说,想尽办法联系到老人的儿子,并协助把老人送入医院之后,他高兴地迎着朝霞回家。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家风遗训,本着“良知为灯,道德为本,做事先做人”的信条,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做人,谱写着不平

这样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

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爱家   家风   以身作则   信条   邻里   良知   和睦   弱者   美文   残疾   热心   公益   老人   父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