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一巴掌,把儿子打没了。给你两方面建议保你避免悲剧发生

9月17日,湖北武汉江夏区一中,一名14岁的初三男生被母亲扇耳光后跳楼身亡。

冲动一巴掌,把儿子打没了。给你两方面建议保你避免悲剧发生

据了解,当天该男生在教室与两名同学玩扑克牌,被班主任发现后请家长到校配合管教。男生的母亲到后,把孩子叫到走廊训斥。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这名母亲愤怒之下先是扇了孩子两耳光,觉得不解气,又用手掐孩子的脖子。发泄一通后,愤怒的母亲离开了,走廊上只剩下自尊心受损的孩子,和来往的学生。男孩沉默地站在原地,3分钟后,从5楼一跃而下。

冲动一巴掌,把儿子打没了。给你两方面建议保你避免悲剧发生

曾记否,去年4月17日晚,一名17岁男生因与母亲发生口角从上海卢浦大桥引桥处跳桥身亡的事件。与如今的事件如出一辙。

冲动一巴掌,把儿子打没了。给你两方面建议保你避免悲剧发生

我们这扼腕叹息,责备这些现代年轻人心理承受素质极差的同时,留给了我们为父为母为师者无尽的思考: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悲剧?作为教育工作者,本人建议从两方面着手谈谈,以望减轻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是学校教师方面。

事件发生后,评论几乎是两边倒,一部分是责怪老师不该请家长来学校引发悲剧,另一部分则是觉得请家长来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并没有错。本人认为,不管支持或反对,既可以说对,也可以说有缺陷。虽然我现在说话有马后炮的嫌疑,但仍然想说说个人看法。

第一,学生犯错,必须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这是毋庸置疑的。

冲动一巴掌,把儿子打没了。给你两方面建议保你避免悲剧发生

近十多年来,教育纠纷案件层出不穷,令众多教师谈管色变,特别是当班主任的,惊惊危危,总生怕一不小心,挨批、调岗都是小事,甚至撤职仍然是小事,赔偿才是大头。想想看,教书十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的工资收入顷刻间没有了。几十年的教书生涯,就这么被否定了?白教了?虽然这种概率很低,但每个老师都是概率之内的人。教师职业俨然成了高危职业,所有的老师在忧郁和恐惧中进行者,每个老师都成了亚健康者。

悲哀啊!真的是悲哀!我悲哀的不是老师,老师的悲哀不过是表面的。老师为了应对这种高危风险,自会明哲保身,放低身段,该管的不管了,该过问的不问了,许多事情洋装着看不见,宁可受辱宁可少拿教学奖也不拿自己那微薄的养家糊口的钱做赌注。

老师就这么不闻不问不见不管,后果是什么?是学生整体纪律的下降,是学生整体成绩的下降,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直接而又明显。出过事的学校无不如此。有些领导常常告诫老师:安全第一,成绩第二。

说来说去,某些家长对学校的骚扰,直接造成了学校的困扰,也造成了老师的小心翼翼胆小怕事,更成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绊脚石,危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少部分人的作恶多端,对大多数学生造成了学习通道的不公平,这难道不是学生的悲哀吗?

还有更悲哀的是整体国民素质的下降。本来中国历史就是礼仪之邦,善良充斥着中华民族之人心。可现在是什么现象?到处充满着碰瓷,良心被狗吃了,人与人之间充满敌意,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信任可讲,人与人之间总在分散精力去防范,心累啊!曾经,我们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互敬互爱的民族情感啊!

但不管怎么说,教育学生仍然是老师的责任,一方面我们希望国家对教育提出更规范的教育行动准则,一方面我们仍然要坚守教育的阵地,依照现有的教育法规管理学生。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教育学生错了吗?没有错。没有错,你怕什么?校闹我就报警。正义的教育要敢作敢为,勇于担当。

当然如果真的校闹,我希望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要依规据实处理,而不是为了平息家长的无理要求,一味的踩低老师委屈老师逼迫老师。这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是非不分,毫无正义感,反而为邪恶助纣为虐!

第二,家长有对自己子女教育的知情权,学校老师有权利请家长到学校共同教育学生,没有错误的说法。

对于学生,我们要有一个共识:学生是老师的学生,老师有教育学生的义务;孩子是家长的孩子,家长有对子女教育的知情权;老师、家长和社会有共同教育青少年儿童的责任。

老师没有这点共识,教育学生就会畏首畏尾,还会被学生瞧不起。家长没有这点共识,家教不会好到哪儿去,子女的学习与能力我持怀疑的态度。

那些说,老师不应该叫家长到学校的人,我看他家教不会怎么样。因为他不知道作为家长应负的责任,对子女教育关心的缺位。儿女吃你的喝你的用你的,你却对子女学习的状态一无所知。这是好家长吗?是合格家长吗?

第三,学生犯错,老师能不请家长尽量不请,尽量将事情化于无形,但不是遮掩闭丑。

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是教育,教育的内涵太宽泛,三五几千言都不好言明。小学时候的老师总是跟我们说,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这也许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真谛。所以我认为,当老师要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尽可能的自己搞掂。领导很忙,家长也很忙,能不请学校领导就尽量不请,能不请家长就尽量不请,尽可能的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

实在自己搞不掂,或事情太严重,那不得已而请领导出面解决,如果领导认为需要请家长,就请家长吧!有些事情的确需要家长参与才能解决。

第四,非请家长不可,就要将学生置于老师的眼皮子底下,预防学生因心理变化而引发悲剧。

万不得已请了家长到学校共同教育学生,那么我们就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与动态,防止发生行为波动意外。因为所有的学生都不希望家长到学校教育自己,表彰表扬除外。

一般我请家长来之前,一定会和学生讨价还价,问学生是否需要请家长,或是为什么一定要请家长。这是老师和学生博弈的一个过程,尽可能的让学生心服口服,不服也得服。从心理气势上压倒学生的脾气——这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必须接受这样的改过机会。

既然决定请家长了,就从这一刻开始,学生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身体的距离也不要太远。最好是将学生请到办公室或是心理辅导室,慢慢的聊,慢慢的等待家长的到来。

第五,在家长到校的第一时间,老师要和家长在第一时间里沟通,而不是让家长气急败坏的和孩子面对面就磕上了。

家长到学校,最好老师和家长先沟通,平复家长的愤怒与怨气。解决事件是请家长的第一目的,而不是互相埋怨与职责,老师在这过程中演绎着非常重要的平衡作用。

我也劝说过一个比我年纪还大几年的女老师。家长一到学校,她就劈头盖脸的批评他儿子的种种不是。家长黑着脸在那儿听着,像极了一个犯错的小学生。过后我跟女老师说,谁的儿子在父亲的眼里都是宝贝,即使在你眼里什么都不是,你也不能说的一无是处。那样学生讨厌你,家长也讨厌你,你教育的作用没有达到,反而更坏。和家长沟通的关键是:一,先找出学生的优点赞美一番,让家长觉得孺子可教,家长心理高兴,自然愿意和老师聊天;二,指出学生的不足,而不要恐吓家长说有多严重;三,给出改正的建议,建议最好是有选择性的,让家长和学生易于接受。

如此,我相信脾气再急再坏的家长,很快的心平气和的相信老师,接受老师的建议。

接着,再让家长和学生见面,和和气气的决绝问题。该承担的乐于承担,该罚的欣然接受惩罚。大家都满意了处理意见,才是我们处理事情的终极目标。

冲动一巴掌,把儿子打没了。给你两方面建议保你避免悲剧发生

二是家庭监护人方面。

芸芸众生,作为成年人的家长父母,有些人每天总是在忙忙忙当中,总是疏于对孩子的关爱,疏于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疏于对孩子心灵的疏导,疏于老师对孩子教育的谆谆教导的提示……出了事故,悔不当初。追悔莫及有用吗?我们小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黄六先生有后悔药卖。老师这是在讲反话呢!世上哪有后悔药?只有蠢者才会后悔。那么我们为人父母怎样才能减少后悔呢?

第一,把孩子看做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孩子不是父母的财产,想怎样拿捏就怎样拿捏。这是非常自私的,而且是错误的定位。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太多,悲剧也在不停的重演。

现代社会,我们需要从另一种角度另一种想法来代替旧有的观念:任何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完全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

孩子的到来,与你相聚,是上天的恩赐,是你们修了几辈子的福缘,彼此需要真诚相待。

第二,孩子与你天天相聚的日子也就十几年,要珍惜那段时光。

我们农村人常常有这种矛盾:做父母的都希望儿女有出息,可是儿女有出息后,常常又远离父母,享受不到那种应有的天伦之乐。而常常伴在父母身边的孝顺人,却总是成了被别人看不起的没出息的人。到底谁羡慕谁呢?

但总归是希望儿女有出息,更希望儿女出息后,再把父母接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那么在孩子还是孩童的时候,父母者就应当尽父母的职责,珍惜时光,给予孩子最美好的童年光阴。

你们能相伴走过一段时光,是一种幸福。偶尔惹父母生气,也是一种幸福。也许你们在一起时,没有幸福的感觉,但孩子终究是有长大,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独闯世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当你看着孩子空空如也的房间,当你煮好饭菜习惯性的叫孩子吃饭,你才发现孩子正在离你很远的城市……你会蓦然的失落,你才会怀念你们相聚一起的时光,才发现那段时光是多么幸福又弥足珍贵。

第三,再多的钱也不等于心灵的爱抚。

有些父母认为,我那么努力赚钱,只要给了孩子衣食无忧的生活就是幸福。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衣食无忧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基础需求,也是最低级的需求。人不是动物,不是畜牲,只懂吃喝拉撒睡。孩子们需要更高级的精神需求,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关注。因而父母每天能和儿女沟通,尤为必要。

冲动一巴掌,把儿子打没了。给你两方面建议保你避免悲剧发生

父母每天和儿女沟通一下,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能及时知道他们的需求,能及时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安全上、交际上等等的困难、冲突和矛盾。

倘若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孩子自然产生焦虑,长期焦虑而又无处排遣,积聚到一定程度,孩子就会产生一些令家长、老师都意想不到的行为。自损或自杀,何足怪哉?!

倘若孩子都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阳光、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努力、勤奋、乖巧、聪明、善良、可爱……

做父母的,不管你多忙,比总统还忙,都一定不要忘了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不推诿不借口,抽空和自己的孩子好好沟通。

第四,关注孩子的学习是父母这辈子最正确的投资。

在城市里,绝大部分父母者,都是积极的为儿女的成长,做了非常大的付出和牺牲,有达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每天带着孩子,从这个班转战到那个班,金钱也哗啦啦的从自己的口袋流向培训基地,虽然心疼却从不眨眼。目的只有一个: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我虽然不敢赞美,但也同样不敢言语批判。我没有资格。

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就没有那么积极了。很多农村孩子的父母都是在外打工,孩子也大多成了留守儿童,成了隔代亲,孩子也就基本成了半放羊状态。有时打电话给阿公阿婆,他们说,管不住孩子。好无奈啊!打电话给远方的父母,他们说,老师我相信你,你看着办吧!真无奈啊!

农村老师真的无奈,极少布置家庭作业——没人管啊!基本作业也少,比城市学校里的孩子可能少一半以上的作业量。所以,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简直不值一提。领导年年强管提质,成绩年年如此。胳膊拧不过大腿,大环境如此,小环境怎么也变不了。

不过我们现在发现了一种现象:乡小学校的人数越来越少。一方面是计划生育带来的后果,另一方面是很多父母在打工的同时带着孩子一起去大城市寻梦,或者是在到镇级以上的大地方购房、租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入大学校,老父老母则担起了监护人的职责。一句话:为了孩子的将来有出息。

从以上三种情况可知,绝大部分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金钱,不遗余力。林林总总,我都觉得,世人已然觉醒,孩子的学习是人生大事,投资孩子的学习绝不会错。但我想说的是,金钱的投入固然重要,若然能多抽点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多陪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才是父母这辈子最正确的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作业   美文   出息   儿女   悲剧   悲哀   冲动   儿子   家长   父母   母亲   事情   时光   发生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