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大地菲芳 2020-04-18



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费 明/文



古有鸿雁传书,今有微信传情。自有人类以来,有感情就有交流,有交流必有书信。随着历史发展,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迅猛发展,特别是手机问世,微信普及,原有传统的书信已沦丧岁月。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们,始终放弃不了书信年代的情怀。从前写信的那种字迹端庄,情感恣意飞扬,自由畅快,灵动豁达,情意缠绵。这份怀念珍藏在灵魂深处,念念难忘,挥之不去。

真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在一封你来我往的书信中,真情倾诉随笔尖流动。在笔韵的弹拔里,手与笔动,无形的韵律里余音绕梁,轻轻敲打心际,欲言未休。又或叙述中千言万语如流泉滑苔而过,留下香甜,滑去流光,令人回味绵长。


往事 ‖ 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去年春天夜晚,我从南关桥走过,走向清毕路拐弯处,不由自主地远望。对面人民剧场已夷为平地,任凭一切的想象在空旷里飞驰,它一样虚空荒芜着。耳际划过倒天河水轻轻流淌的声音,在我所站立的这个位置,原有的邮政营业室不复存在,已变成一幢高楼。特别是那伫立在门口的绿色邮筒已深埋在瓷砖掩盖的冰冷地下。恍惚中黛墨的夜空里,仿佛一声高吭的“×××收信喽!”从遥远的夜空传来震荡耳际。这声音尽管过于悠长而远去,但听起来却不是苍凉,而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充满暖暖。

我想起从前用毛笔或钢笔书一笔一划写信悠遥的一些往事。

我家住古道路82号时,除父亲当兵回来后,二叔作为1967年“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在1968年去四川参军。二叔参军时全家人跑到大新桥的麻麻厂去送,看着英俊潇洒的二叔穿着崭新的绿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从长长的队伍精神抖地走起,还向我们招招手,全家都感到高兴和自豪!因为二叔是在继我父亲参军后又去光荣入伍的。一家人出了两个参军的人,在古道路那条街上是令人羡慕的。二叔去四川成都当兵不久,奶奶就在大年三十吃团年饭时唠叨:“这个小国荣(二叔小名)过年都不晓得写个信来,搞不清他到底过得啥样?”父亲听后不断安慰说:“新兵训练忙,可能过几天会来信的。”果然,大年初三中午,一个声音传来,喊着我父亲的名字——费国成收信喽!我急忙跑出一看,是邮电局的段三叔推着绿色自行车,车两边挂着装报纸的绿色的帆布口袋。段三叔穿着邮服中山装,戴着一顶有遮沿的旧军帽,手里拿着一叠信,从中拿出两封递给我。父亲对段三叔讲:“哦!这是我家兄弟写来的。谢谢你了!”段三叔就笑着往公寄处送报纸去。


往事 ‖ 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父亲回到家就急忙拆开信,念给奶奶听。奶奶一边听一边擦泪,说:“没打仗就好,叫他注意身体,多写信回来,这军犯的(毕节方言)”。二叔后来隔三岔五也写信回来。这一封家书来得太节骨眼,正是爷爷奶奶过年最牵挂二叔时,两位老人收到信,心全放下了。随即父亲就向二叔回了信。一封家信,就把二叔的乡愁和对家人的思念,在收阅我父亲的信中得到释怀。

奶奶爱吃素,但又不懂念佛,只知道拿一个小瓢沙锅每顿热一些酸菜豆汤或豆花之类的饭吃,与爷爷大酒大肉的饮食习惯不一样。不吃荤,但奶奶总在逢年过节常念叨两个人,一个是我早已故去的幺叔叫小国强,一个则是她解放前就远嫁到武汉去的妹妹,我们称为幺姨奶。特别是念到幺姨奶时总是说:“一走几十年,连个信都没有!”由于经常听到奶奶念叨,我姑爹那时在县糖食加工厂搞供销,有一回出差到武汉去,不知用什么方法还真遇上我姨奶家在棉纺织厂工作的女婿。于是回来后带回了幺姨奶家的全家福,奶奶看后嚎啕大哭十分伤心,她边哭边说:“从海子街出来就只剩下这一个妹妹了,还好,看她照片上还戴着手镯,日子可能过得去,只是这辈子可能见不上了!”随后叫我父亲按照姑爹提供的地址写信与武汉那边联系。从此以后,只要听到邮递员段三叔在街上喊我父亲名字,喊着“收信喽!”时,奶奶总是摇摇晃晃地去问人家,是不是武汉来的信。当听到不是时,会满脸惆怅地走回家,那天就连饭都不想吃,而且会说“身体不舒服”。过了几个月后,大约是雪花纷飞的时节,快要过春节前夕,父亲下班回家就拿着一封信对奶奶讲:“武汉姨妈来信了,是她儿子写的。”就将一页半的信念给奶奶听,爷爷听后没有多说话,只讲“她走几十年应该回来看看她姐吗!”奶奶说:“来了,也要回去的,她比我小,走的时候说是嫁了个国民党的军官,人家日子过得比我们好,不来算了。费国成(我父亲名字)以后和她家多写信就行了!”一直到一九八二年夏天,我武汉的幺姨奶果然从武汉跑回毕节。来到我家住古道路82号老宅那天,奶奶没有哭没有拥抱只是睁着泪眼拉着姨奶的手左看右瞧地说了句毕节土话:“你知个的,就跑来哦!”我姨奶说:“接到小国成的信,这次和他们吵了一架。我就按照信的地址坐火车到贵阳又坐汽车,跑回来看你们。”我家姨奶精神很好,穿一身黑色绒衣,里面是水红色的衬衣,走起路风风火火,说话就是大户人家的风度,慢条斯理。她来没住两天,段三叔又高声喊着我父亲的名字叫收电报,一看是武汉那边发了电报来,问姨奶是不是在毕节。我父亲及时回电报过去,免得武汉那边担心。姨奶知道后,第三天就急忙从毕节坐车到贵阳赶回武汉。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奶奶每当提起姨奶都会说:“还是全得邮电局送信的,她们姐妹才见上一面。要不然大家认为都死了,这一辈子见不到!”


往事 ‖ 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1979年我参军入伍去贵阳当兵。到部队的第二天,看见寝室里大家都在写信,将当兵的情况告诉家人,同时也是把想念才离开的家、才离开父母、才离开的同学朋友的情感最好倾诉吧!我一口气写了十多封信发出去,将近一个星期后,家里和同学朋友们的回信就陆续到了。看着一封封信上熟悉的字迹,又仿佛听到父母亲兄弟姐妹的那温暖的亲切话语和叮嘱,似乎同学朋友们又聚在一起说着暖心的话语。特别是收到女同学的信会偷偷跑到山上,躲进树林,坐在草坡上悄悄看,即使是平常的语言也会感到愉快!

在部队时,有两件相关书信的事深深震撼着我。一是在昆明军区办的《战旗报》上曾经看到一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牺牲后,从他身上搜到的一封残留的书信是写给他的父亲母亲的,除了被鲜血和弹火染红烧焦部分模糊不清外,残留的部分记得大概文字是“爸爸妈妈,打完这一仗后,儿子一定会回来,到时请好探亲假,回家时我会带上我的女同学一起,看望爸爸妈妈!所以,收到这封信时,千万不要难过,放心吧!”这篇通讯,我当时含泪读完,心久久不能平静。第二件事是这样的。1980年2月还在黄山冲新兵集训时,有一天队列训练中休息时,带领我们训练的老班长,接到新兵连通讯员递给他的一封信,开始他满脸欢笑,当着我们的面,激动地一下撕开信,看着看着脸慢慢阴沉,眼泪从眼角悄然流下,他掉头朝连部奔跑而去。事后,才知道老班长收到家里的信,信中说他在老家的未婚妻被别人侮辱了,所以他请了假回老家去处理此事,一个参加自卫还击战的老班长在前线流血战斗,而竟然发生这样的事,连自己未婚妻都保护不了,他该如何面对和处置呢?从此,老班长杳无音信,据说退伍回家了。(虽然从此后我没听到这件事情的消息,但我相信,政府和法律一定会严肃处理这件事情,保护军人的荣誉和利益。)

那时,我家二叔费国荣从成都军事部校经常写信教育我如何当好兵,珍惜部队时光,要求进步,考虑入党,加强学习等鼓励和教育我之类的话,讲得非常实诚和语重心长,还给我寄来信笺纸,笔记本,和一个小收音机。二叔那时写的每封信,对我如何正确认识人生,向美好的前途奔进和奋斗很有启迪。那时他已是成都军区步校的教官,打内心我十分崇拜他,所以他在信中写的一些话我还摘抄在日记本里,刻印在心间!


往事 ‖ 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当兵退伍回来后,那段时间特别喜欢写信。同时写信给在外读书工作的朋友,相互问候,谈工作,谈理想,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事业的追求,爱情的向往都讲得那么的坦白,那么的淋漓尽致,那么的通透畅快,那么的大言不惭!真正做到只要不是向对方求爱,谈什么都自由自在,豁达开朗,毫无顾忌。那时,每逢节日,远方的同学朋友寄信时还在信里捎寄一些漂亮精致的明信片,上面写着精炼的句子,真诚的话语和亲切的问候,读起来十分暖心。除此,那时听到稿件被报刊采用叫签收稿酬和样报,心里也十分兴奋。记得有一次得到几十元稿费后,所里同事叫请客,我就约七八个人跑到半边街“大马棧”对炒菜的胖乎乎的周师傅讲:“整几个好的菜喝点酒”。周师傅就会用半把个小时的时间端上红烧猪肝、爆炒腰花、大蒜烧白油肚条、酱爆回锅肉、蒜泥笋尖、粉丝圆子汤、糖醋鱼、鱼腥草红闷新洋芋、青椒西红柿肉片等。吃得舒舒服服巴巴实实的才十五元钱。有时还会收到一些精美的书签,上面用多种书法写着格言警句,充满诗意和哲理。真的,每收一封信,心中都充满纯真的友情。看完每一封信,都感到那么的亲切,温馨,可爱。至今想起,在那电话未普及,更没有手机的年代,信不仅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唯一工具,还是拉近距离,思想融通的彩虹桥。


往事 ‖ 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沈从文在回湘西老家的途中,写给爱人张兆和的信。


从古时候的鸿雁传书“马蹄哒哒疾飞弛,披星带月未歇脚,一封家书报平安,渺渺数语抵万金”(笔者自拟)开始。信是心灵沟通的彩虹桥,但如没有邮政部门和段三叔似的绿衣天使搭建这彩虹挢,没有那一声声“xxx收信喽!”的高喊声,彩虹桥也仅仅是美丽的神话!当然,写信时痛苦与幸福交织在一起的是写情书,那种朦胧,那种充血的澎湃汹涌,那种绞尽脑汁的搜肠刮肚是难以名状的,特别是巴不得收到对方及时回信的守候焦虑,千言万语难以形容。但收到对方回信时,迫不及待一把撕开,找个安静茂盛的森林大树下,背开树躯,读着读着莫名其妙就笑了,读着读着心就疼了,泪流了。不管怎样,那种感觉真幸福!



往事 ‖ 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油画《读信的少女》



作者简介

费明,贵州毕节人,笔名:建新。现任毕节市纪委市监委曾任第三纪工委预防室主任,毕节市工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现任毕节市纪委市监委第三纪检监察组副县长级纪检监察专员。自幼爱好文学,曾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记者和通讯员;现已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36年。作品上百万字,刊发中国作家网、东方网、头条、一点资讯、多彩贵州网等网络媒体。

往事 ‖ 怀念那些写信的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毕节市   毕节   鸿雁传书   贵阳   彩虹桥   邮电局   武汉   书信   回信   美文   班长   奶奶   亲切   往事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