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也有真假

刘悦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是西方的一句谚语。等同于我们民族的谚语“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两个谚语说的都是,世上的一切是都要“收费”和“利益”交换的。

生活中有的人,因为一些变故而变得穷困潦倒,不得不沿街乞讨以求生存。乞丐的存在可谓颇有一些历史了,然而由于乞丐的社会地位地下,再加上乞丐本身就是肮脏,疾病与饥饿的代名词,因此从古自今除非不得已,没人愿意去当乞丐,等着别人来施舍自己。

不劳而获是“懒人”的最爱。乞丐,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是典型的不劳而获。

你知道吗?乞丐也有真假。

真乞丐。真乞丐没有经过劳动,获得了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尽管施舍给他的物品的人们,有自愿和不自愿之分。就对这一职业性的确定,这得分两种:一是生活所迫;一是满足变相的索贿。

索贿,就像是真乞丐。

假乞丐是装出来的。最大的官,装乞丐,是明朝皇帝朱元璋。

在《大明律》中,记载了“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严令规定从地方县、府到中央的六部和中书省。可以说明朝所有部门的官员,只要是有贪腐情况的,不管其品级之高低,决不会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洪武十九年,淮南发生了大旱,在这种情况下,百姓生活艰苦,灾民遍地。于是朱元璋下旨,开仓放粮发放银两,然后微服私访。

朱元璋扮成乞丐的模样,装成灾民,去淮南一地要饭。看到淮南饥民哀声遍野,一片人间地狱的景象,大吃一惊,下令严查。

一连查出了五位一品大员,朱元璋直接下令斩杀

真、假乞丐通过自己的演技,获得的劳动成果,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演员,尽管有诈骗的嫌疑,但确实付出劳动了。

人性中最可怕也最可悲的一面,就是向别人索取,不如说是一种胁迫式的“乞讨”。

永无止境地索取,自己却从来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如同身着华丽衣裳的乞丐,你没有付出这样的代价,必定付出了那样的代价!物欲横流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私自利的价值观,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走上犯罪道路。

生命是短暂的,钱是挣不完的。用短暂的生命,去挣挣不完不该得到的钱,最后得到的是什么?不择手段、不知羞耻。看着衣着华丽,气宇轩昂,骨子里透的却是乞丐基因。

唐无名氏《商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几个人在一起各言其志,有的想做高官,有的想发财,有的想骑鹤上天成仙,其中一人则想三者兼而有之。这“骑鹤扬州做官、发财、成仙三者兼而有之,是不是太贪婪、妄想,得意了。

假乞丐就是贪婪的变异。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浮财恨不能都搬到自己家去,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物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淮南一案”被朱元璋下令斩杀的官人,没有料到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被斩,受牵扯的人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苦头了。

假如这些人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高大,名为“官人”,可是见识,却不如真正的乞丐,也太可悲了!

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骑鹤上扬州   明律   浮财   民命   乞丐   装出   淮南   明朝   兼而有之   官人   不劳而获   谚语   美文   真假   贪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