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之你玩过“摔破锅”吗

#守护童心大作战# #我要过六一#

前面写过一个玩“轱辘脚”的游戏,在里面提个一个“摔破过”的游戏,在这里就回忆一下童年这个有趣的游戏,让自己再体验一把孩童的感觉。

不是村里出来的孩子,对这个游戏肯定不知道,认为“摔破锅”是啥游戏呢?说来也简单,就是玩胶泥,一种在池塘边挖来的粘土,可以做各种东西,就像现在孩子玩的橡皮泥。那时候根本没有橡皮泥这种东西,只有这种纯天然的胶泥供我们玩耍,而“摔破锅”就是用它来玩的。

首先,是要找到好的胶泥。水分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太多了软,太少了硬。在我家房前的大坑边,有一处品相尚佳的胶泥挖掘地,我们一般都去那里挖胶泥。

其次,胶泥挖来了,都是零散的大小块,我们再把它们摔到一起,整成正方体的形状,我们俗称摔熟了,就是软硬合适,这时候才适合玩“摔破锅”。

最后,就可以玩游戏了,几个人都可以,但要拿出大小差不多的胶泥,为了公平。游戏的关键是要用胶泥制作出锅的形状,这个“锅”很有讲究,四周要薄厚适宜,太厚影响“锅底”的大小,太薄影响“摔破锅”的结果,所以四周的薄厚一定要根据胶泥的软硬自己拿捏好,这是个经验。制作好了“锅”,我们会让对方拿起来对着天空看一下,为的是以防对手作弊,本来就弄一个有些漏洞的破“锅底”,会事半功倍的,检查完毕,就要开始“摔破锅”了!手里拿着“锅”,高高扬起,“啪”!摔向洋灰地,就看“锅底”破的大小了。这时候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摔破锅”用的是巧劲,不是力气越大越好,有的

气大了,“锅”摔成了一团,“锅底”没破。有的破了一个小口,最好的结果是整个“锅底”都破了。这时候我们彼此再根据“锅底”破洞的大小,拿自己的胶泥做成一个薄片,补上那个破洞,这就是所谓的“补破锅”。当然,洞越大,用的胶泥越多,最后谁的胶泥多,谁就赢了。

玩剩的胶泥我们也不会浪费,而是做成泥球,在太阳下晒干,当弹弓的子弹,很好用。

想想自己小的时候,虽然没有现在孩子们这般多的玩具,但我们的童年依旧充满了欢乐,这种欢乐甚至比现在的孩子还要多。也许真的是东西越少越懂得珍惜吧!

慢慢的回忆,点滴的记录,明天继续……

忆童年之你玩过“摔破锅”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小口   洋灰   巧劲   童年   薄厚   胶泥   橡皮泥   锅底   软硬   美文   形状   这时候   大小   东西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