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三个理由vs彭德怀的三个理由:小盘算与大格局

1950年6月25日,此时新中国成立尚不满一年,西藏和台湾还未解放,国内的土匪和特务还普遍存在,土地改革正在逐步进行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更是千头万绪,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一天爆发在朝鲜半岛的战争,却让新中国激扬的气氛变得沉闷起来。

林彪的三个理由vs彭德怀的三个理由:小盘算与大格局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相传商朝贵族箕子即为朝鲜半岛人民的祖先,朝鲜半岛从秦汉时起就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中国也多次援助朝鲜半岛人民抗击侵略。唐朝时刘仁轨指挥唐军在白江口力挫日本,明朝万历朝鲜之役中明军大败日本,均保障了朝鲜半岛的安全和主权。清朝末年清廷亦出兵援助朝鲜,虽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紧密关系体现无遗。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美军的介入,朝鲜半岛的战局急转直下,是否出兵朝鲜再一次摆在了中国面前。与历史上以往出兵不同的是,此前无论是唐朝、明朝、清朝,出兵迎战的均为日本,而日本的国力均处于劣势,但是此次出兵迎战的对象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出兵就意味着必须以弱打强,还必须要以弱胜强,否则还很可能会引火烧身。

林彪的三个理由vs彭德怀的三个理由:小盘算与大格局

因此,是否出兵朝鲜,这是一件必须慎之又慎的国家大事,除了考虑本国的情况外,还要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对出兵之后面临的国际形势做出合理预判,并要有所预案。

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领袖们,在经过深刻研究之后,最终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出兵入朝作战被提上了日程。被视为入朝统帅第一人选的粟裕,早在东北边防军成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但可惜的是直到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其病情一直未有好转,失去了出国征战的机会。

军情不等人,在美军介入后,朝鲜人民军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朝鲜求助中国出兵的信件也随之出现在了北京,必须快速入朝已经迫在眉睫,在此情况下,林彪、彭德怀先后成为出兵朝鲜统帅的第二候选人、第三候选人。

林彪的三个理由vs彭德怀的三个理由:小盘算与大格局

按照毛泽东的预想,林彪能够挂帅是最好的。

首先,志愿军的前身为东北边防军,最初是以四野第13兵团为主力骨架组建的,而林彪为四野司令员,对各部队的情况十分熟悉,且朝鲜人民军中有不少军官和士兵出自四野;其次,林彪的军事才能不凡,在解放东北的战争中,指挥大兵团作战战果辉煌,属于我军军事指挥能力最强的几人之一;最后,朝鲜境内气候与东北相似,天气比较寒冷,林彪与四野有寒冷地区作战的经验。

但是出乎毛泽东等人的意料,林彪竟然反对出兵朝鲜,而且是态度坚决,其反对的原因总结起来也有三个:

1、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百废待兴,国家经济极为困难,没有能力再打一场战争,而且是出国作战,战争耗费惊人,财力不允许;

2、我军没有和美军交过手,美军作为世界第一强国,拥有火力强大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还有海军、空军优势,更别说还有威力巨大的原子弹,一旦出兵很难取胜;

3、朝鲜仅有几百万人,而我国有五亿人口,一旦出兵与美国作战,很有可能会把战火引至国内,破坏国内的经济建设,对于我国来说得不偿失。

林彪的说法,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支持,如果说林彪只是表达看法的话,其实也没有问题的,但是林彪反对出兵的态度之坚决,可以说是超出了毛泽东等人的预料,在后来的会议中,林彪仍然高调反对出兵,以至于遭到了周恩来的严厉批评。

林彪的三个理由vs彭德怀的三个理由:小盘算与大格局

在林彪反对出兵朝鲜、拒绝挂帅后,排在第三位的彭德怀正式登场,作为毛泽东的老乡以及老搭档,彭德怀也最终挂帅出征朝鲜,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彭德怀能够获得认可,与其鲜明、积极的主战态度是分不开的,作为我军军神级的人物,彭德怀素以大局观强而著称,其本人在军中影响力非常大,高超的军事才能更是无人不服,二十多年的革命生涯更是长期以弱打强,与入朝作战面临的困境极为相似。

在选定彭德怀之前,毛泽东与彭德怀亲自面谈过,彭德怀坚定的主战态度,以及详细地对敌我军事力量的对比与分析,特别是对美国军队的优势分析,获得了毛泽东的高度认可,当毛泽东询问彭德怀是否愿意挂帅时,彭德怀称“我壮的像头牛嘛!”、“我服从中央的决定。”给毛泽东吃了一颗定心丸。至此,彭德怀成为了毛泽东选定的统帅人选。

林彪的三个理由vs彭德怀的三个理由:小盘算与大格局

1950年10月5日下午的会议上,彭德怀正式发言表态“我认为,出兵朝鲜是必要的。”并给出了自己的三个理由:

1、中国和朝鲜唇齿相依,齿亡则齿寒,如果我们不出兵,那么美军将会推进至鸭绿江边,威胁我国工业最发达的东北地区,而且台湾的美军可以随时威胁我国的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不可能安心搞经济建设;

2、出兵战败的可能是有的,从最坏的结果考虑,如果我们败了那么经济损失肯定会很大,但现在我们是是一清二白的,即使被打烂了损失也有限,而如果不出兵,等建设几年后再被美军打烂了,损失就大多了,等于这几年白搞建设了,因此这种潜在的损失,宜早不宜晚;

3、中国和朝鲜都是社会主义阵营,如果我们不出兵坐视朝鲜败亡,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诸多国家就会看我们的笑话,对于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说了以上三点后,彭德怀又对出兵朝鲜的战略进行了大概解说,他认为:我军入朝后的作战,就跟当年的抗日战争相似,美军利于速战速决,而我军则利于长期作战;美军的长处在于正规战、阵地战,而我军则可以利用对付日军的那一套战术对付美军,这方面我军的经验是非常丰富和有效的,因此出兵朝鲜的前景并不黯淡,反而胜率还比较大。

林彪的三个理由vs彭德怀的三个理由:小盘算与大格局

彭德怀的一席话,可以说是有理有据,让以往不少态度不坚定的同志都改变了主意,毕竟在之前二十多年的战争年代,彭德怀的军事决策和战争判断还是非常让人信服的,其在军中地位超然、威望崇高,那是一场场战争打出来的,在高级将领中影响甚大。

彭德怀的发言获得了广泛认可,再加上之前与毛泽东已经沟通过,因此毛泽东当众宣布了对彭德怀的任命,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率领志愿军入朝作战。

会议结束后,高岗等不少同志都对彭德怀佩服不已,纷纷表示“彭总,你还是不服老啊!”彭德怀则豪言“我是到死都不服老!”

另一边,散会后林彪追着毛泽东,还在坚持不出兵的主张,“主席啊,出兵弊多利少,你要好好考虑呀,要千万慎重呀!”,而毛泽东则回答林彪“会议都定了么,不好改了。”

再回到林彪与彭德怀两人对于朝鲜战争的判断上,可以看出,林彪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点小富即安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小算盘破天响,格局不够大,只看到了我国和我军的困难,一味强调美军的强大,却似乎忘记了我军二十多年来以弱胜强并最终建立新中国的辉煌历史。

林彪的三个理由vs彭德怀的三个理由:小盘算与大格局

彭德怀对于朝鲜战争的判断,则与林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从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阵营看待分析,又从最坏结果考虑后果,对于战争胜败对我国的影响看的非常透彻,这场战争中国是不得不打。

美国就像是一头饿狼,只有一次把它打疼了,他才会离你远远的,我们才能安心搞建设;如果你畏惧退缩,那么它会随时咬你一口,至于什么时候咬你,得看它的心情,而我们则随时提心吊胆,也没有办法全力搞建设,就像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一样,因此这场战争必须打,而且是越早打越好。

在对朝鲜战争的判断上,与彭德怀的大格局相比,林彪可以说是小算盘,这或许也是两人的差距所在吧!

文/心清闻妙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朝鲜半岛   周恩来   朝鲜   志愿军   作战   统帅   日本   我军   美国   美文   中国   美军   格局   说是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