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2021年6月12日(星期六)至14日(星期一)端午节放假,共3天。端午节放假高速不免费。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节俗内容丰富。


端午节的传说

一、纪念屈原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1、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2、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二、纪念孝女曹娥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三、纪念伍子胥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伍子胥本为楚臣,因其父受楚平王的迫害而投奔吴国,后为吴王夫差的军机重臣。在吴国打败越国后,伍子胥力谏无望消灭勾践以绝后患。不料吴国太宰伯嚭因遭陷害,被吴王夫差赐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以上三说中,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说的影响最大,并为大众普遍认同并接受。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佩香囊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3、悬艾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戴五彩绳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端午节佩戴五色绳以“男左女右”为主,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五色绳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的,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也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避五毒,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5、悬钟馗像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玄宗开元年间,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穿蓝袍戴帽,奔进殿来,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大鬼声如洪钟贯耳,向玄宗说明他原是终南进士钟馗。


6、点雄黄酒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不宜服用。


7、吃粽子

每一个浓情的端午“粽”有相思

端午食粽是我国流行范围很广的传统习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包粽子所用的“植物叶子”,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粽子的种类,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从粽子馅上分,咸粽有肉粽、咸肉蛋黄粽、香菇粽、鲍鱼粽、莲子粽等,甜粽有水果粽、豆沙粽、枣子粽、香芋粽等;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地区的人爱吃碱水粽、白粽。北方粽子多是简单白米、赤豆、枣,蘸着白糖。而在南方,粽子口味丰富,鲜肉、鲜肉、火腿、蛤蒌、蛋黄、豆沙、排骨、蜜枣、莲蓉等,都能在粽子里变成可口的美味。形状多体现地域特色。

苏州粽子: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

广东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除鲜肉粽、火腿粽、蛤蒌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

海南粽子:海南粽子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

闽南粽子: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多样作料,香甜嫩滑。

四川粽子: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的四角粽。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汨罗江   钟馗   吴王   洞庭湖   端午   屈原   雄黄   菖蒲   香囊   吴国   鲜肉   豆沙   糯米   粽子   端午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