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章

#无条件写作日·爱地球专场# 穷山恶水无刁民

我出生的地方并不在山西的某个盆地。但是我却因为像路遥一样的命运,被送到了这个盆地。

盆地,就是四面有山,中间像盆子一样平坦。在很小的时候,我经常站在村口望着一轮红日在黛青色的窑头山缓缓升起。金色的霞光并没有嫌弃这片贫穷的土地而不施于温暖。窑头山并没有去过,我总是认为它在很远的地方,望见它巍峨的身影,只是听老人们说东边的山叫窑头山。

春天的时候,这片我成为家乡的土地,总是泛起白花花的盐碱土,像一个得了皮肤癣的汉子,东一块,西一块,每一颗盐和在土里,撑起薄薄的土皮,在田头,在空地 ,侵蚀着每一寸草可以繁衍的地方。

于是,草远远的躲开了,树也由此干枝少叶。多少年了,从我没有来这个地方之前,这个汉子的皮肤病就这样年年春天会犯,从没有人能治好这个病,也不会想到用水来治愈它。其实这里的水也仅够人畜用。

于是,这里望山,山远。看水,水也不见其有多少。但人绝对不是刁民。

人最不同于动物,就是会利用环境的特点来制造有用的东西。

守着这一片咸苦的土地,连井里打出来的水也在锅底厚厚的结了一层矾痂。但并没有让这群人的智慧结痂。

当白花花的盐碱地在春天大肆泛滥的时候,不知道谁想起了盐,每天必吃的盐,或许在这片白色的土地上可以寻找出来。

木制簸萁,木制水桶,大锅,水,有一群人在这片白花花的土地上像收集庄稼一样,盐碱土堆积成了小山一样高,弄一个土坑用秸秆介的篦子把盐碱土用水“淋”到土窖里,然后在大锅里熬呀熬呀,一粒粒晶莹的盐终于像星星一样附在锅壁上,这就是“土盐”。

一直过了很久很久,人们吃着种盐,一代代,一辈辈,村子也由这种盐的便宜而出名,走巷串村,毛驴车拉着土盐在春夏秋冬像熬盐一样熬着到了七十年代。而熬制盐的地方也成了冬天人们取暖聚集的最好场所。

那时候家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生几天泥炉。自然,粗陋的熬盐房是最暖和不过的地方,在顺便把几个土豆丢进热浪翻滚的盐锅里,不大一会,土豆会咧着嘴,浑身披挂满晶莹的稀碎盐粒,在笊篱东一下,西一下的寻找下出现在热气腾腾的人们眯着的眼线中。

土豆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的倒腾几回,不烫嘴的时候,就着咸咸的皮一口咬下去(皮是不能扔掉的,妈说,多一口,是一口),除了白面,这是最好的吃食,不次于今天的汉堡包劳克炸鸡。

山还是远处朦胧的山,水被水塔像筋络一样遍布村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低矮的房屋终究被周围新盖起来的房子像花蕊一样包裹在了村里。村里来了一帮人化验了土质盐,说是缺碘,随即又拍了一部电影《红黑老将》来说明土盐的害处。最后,熬盐的老房子也被贴上了封条。自然,冬天这里不再是热气腾腾,也不会取暖顺便拉呱。也不会有披着晶莹盐粒的咧嘴土豆让人眼馋。

父亲也不去那里蹭热了,自然家里也有了暖烘烘的阳泉铁炉。而我总是想起:父亲用帽子兜着一些炒熟的葵花籽,紧跑慢跑地从那个熬盐房子里赶回家,为的是赶紧送到我手里,那热乎乎的炒味十足的瓜子,在我的回味里是真真的香啊!

四十年过去了,一栋栋楼房一条条街道早已掩盖了当初那白花花的盐碱地,熬盐的房子不在了,当初拖着鼻涕吃土豆的孩子开着小车进城了,我不敢再站在那片土地上,父亲母亲的影子会把那一片盐碱土化成心酸的泪蒙上我的双眼……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无标题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盐碱土   盐粒   盐碱地   刁民   热气腾腾   盆地   汉子   美文   村里   晶莹   土豆   父亲   春天   土地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