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唐末的战乱使文化中心分散为江南与西蜀两地。宋统一全国之后,又恢复了文化的统一进程。宋代从立国之初起,就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巨大压力,南宋时更只存半壁江山。这对于有着强烈的家国观念传统的中国士人来说,是巨大的刺激,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一直成了宋代士人的精神力量。但另一方面,宋代虽国力没有汉、唐那样强大,却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对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文学也有了新的需要,出现了新的文类和新的审美情趣。又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术被普遍应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因之文化更为普及。宋朝廷重视文人,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考试制度和比较完备的文官制度,文人入仕有着较为宽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上,学术得以发展。宋代教育发达,除官学系统外,私人讲学之风盛行。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宋代的许多大儒,都出自私人讲学系统 。宋人博学、释、道收并蓄,加之文化积累已经相当深厚,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是一个出了不少思想家的时代,周敦顾、程、程頤、张载、吕祖谦、朱熹、陈亮、陆九渊等等,大家辈出,学派纷呈。儒学吸收玄学和佛学的成就,发展到重视心性修养的理学阶段。在宋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理学虽未能成为官学,但它在士人中的影响却普遍而且深远。这主要是士人的更重理性思索,更具儒家的道统观念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上发展起来的宋代文学,有其自身的特色。爱国主题在宋文学特别是南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就各种文学样式的发展而言,宋代文学有其独特的成就侍歌在唐人诗歌不可企及的高峰上,另辟蹊径,以学问为诗,给诗歌带进来理趣。在诗的风貌上,变唐人的奔放为内敛,变兴象玲珑为瘦硬。由是而开辟出我国诗歌的另一片天地文方面,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以明道为核心的散体文有很大的发展。可以说,唐人的古文运动,到宋人这里,才算最终完成。我国的散文文体,也由此而定型。宋代最突出的足以标志一代的文学成就的)词最早来自民间,唐代中期有的诗人已开始词的写作。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这一文体,在晚唐五代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取得像花间词人和南唐词人那样的杰出成就。但到了宋代,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式样,词才发展到它的高峰,声律、章法、句法趋于细密,常用词调趋于定型,如果说宋普于表现理,那么宋词则更长于表现的感情世界,宋代词人把词的表现范图极大地拓展了,凡是诗能表现的,词都可以表现。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柳永、苏轼,秦观,周邦颜,李清照、辛弃疾、、吴文英等众多的大词人的出现,把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到足以与唐诗媲美的高度,后人往往唐诗宋词并称。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北宋初期,北方有少数民政权辽和西夏。北宋后期,金、元政权在北方相继建立。辽、金在文学上未形成自己的色。值得一提的作家作品是元好问的诗文和解元《西记请宫调》。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族统治者建立起来的政权元王朝统一全国之后,文学才有了大的变化。蒙族统治者经过一场血与火的战争入主中原之后,很快从破坏中稳定下来。一方面它保存者落后的奴社会的一些习俗,一“方面它又很快接受当时较为先进的中原文化。它虽然实行种族压迫,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南人地位最为低下,在从政与法律等方面,汉人与南人均受视,但它又沿用宋朝制度,而且在思想领域尊崇需学。在宋代并未能成为官学的程朱理学,成了元王朝的官学。蒙族统治者政治上虽实行种族压迫,在生活与习俗、思想与文化上却很快汉化。在元代,思想信较为宽松,儒、道、佛、伊斯兰教、基督教并存。在南下的战争中,蒙族统治者对江南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统一全国之后,又很快复生产,而且迅速发展农业和商业,繁荣经济。元蒙政权实行种族视,对于儒士的使用特别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它时不时举行科举考试,启用儒士;但儒士的使用受到限制。在元代,士的地位低下,而商人的地位提高。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由于国势强盛,国家版图辽,交通发达,文化交流极其方便,为民族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城市繁荣,商人地位提高,也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发展。所有这些,都影响着元代文学的走向。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儒士社会地位的低下,士人的观念和生活趋向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他们中的不少人,不得不从仕途走向民间。以往习惯的吟诗作文,也就相对被冷落向来作为我国文学主流的、文,在元代几无成就可,可以说,这两种文学式样的发展在元代停了而适合于市民生活的文艺样式,则迅速发展起来,叙事文学取得空前的成就。在宋代发展起来的“说话”,此时得到进一步的繁荣。“说话”产生了作为文学式样的“话本”,丰富了文学文体。但是最能代表元代文学成就的,是戏剧。戏剧的演出在元代可以说遍及城多大量文化素养深厚、オ气横溢的士人,加入到戏剧的创作中来。戏剧包括杂剧与南戏。它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它的直接前身,是金院本和诸宫调。以大都为中心在北方发展起来的参剧,产生了数量甚多的作家作品,其中有像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这样的名家和《窦娥冤》、《西厢记》等等这样的不朽剧作。从水嘉发展起来的南戏,以杭州为中心,在东南沿海地区繁荣起来,出现了像高则诚这样的名家和像《琵琶记》、《荆钗记》、《拜月记》等这样的优秀剧作。随着北杂剧的影响扩及南方,杂剧与南戏在艺术上也就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说话”与戏剧,都是文学商品化的产物,在审美趣味上也就趋向于平民化,通俗化。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元王朝始终存在着民族矛盾。到了元代的后期,政治腐败,民族矛盾也激化起来,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最后由朱元璋建立起明王朝。明代初期,在一批开国重臣的影响下,诗文复归于典雅庄重。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学也随之而变化。明代文学的发展呈现为比较复杂的状态。由于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学艺术的需求直接影响着文学的发展,士人与商人、与市民的接触加强了,文学特别是叙事文学的商品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这就为叙事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就思想领域而言,朝廷提倡程、朱理学,以八股取士,加强了对士人的思想控制。同时设立锦衣卫和东西厂,实行特务统治。但是商业化的城市经济的发展,思想意识形态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变化。程朱理学的过分思想管制与特务统治,结果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一方面是假道学盛行,反映到文学上来,就是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式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出现。另一方面,人的情欲却得到空前的泛滥,自我和个性的张扬,成了明代后期的主要的思想潮流。王阳明的心学,原是为了从内在约束心性,提倡“致良知”,回到本心的澄明上来。结果却为心的解放开了扇大门。李贽的倡个性、任情欲、重视自我价值这样的异端思想的出现,代表着晚明一部分士人、特别是江南士人的思想倾向。明代后期文学的重情说,正是这一思潮的反映。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就不同文体的发展而言,明代成就最大的是叙事文学如小说戏剧,其次是晚明特别是以公安派为代表的小品文。诗虽有前后七子提倡复古,意欲重新推动诗歌的发展,但从诗歌发展的历史考察,宋诗之后,实难再有新变,明代诗歌,并未出现称得上突破性进展的作者,这是一个小说和戏剧的时代。长小说出现了在宋元话本的基上产的(三国表演义、《水許传、《西游记这样的文学瑰宝,和金瓶梅这样写法全新的杰出的反映人情世俗的巨制。长篇之外,还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短篇小说如“三言二拍”。明代戏刚的主流是由南残发展起来的传奇,与重情的思潮相联系,明代后期出现了非常杰出的戏曲家汤显祖和他的临川四梦,特别是这四梦中的《牡丹亭》,更是部至情而又充满浪漫色彩的如诗如歌的杰构。从总的风貌上看,明代文学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是一种雅俗结合,既为市民所欢迎又为士人所接受的文学。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晚明张扬个性、重情欲的思潮到明清易代之际有所消退。有的启蒙思想家一方面反对程朱理学,一方面又对于明亡的教训进行反思,把部分的原因归之于晚明的重情欲思潮而初的统治者,为维护刚建立起来的政权,提倡程朱理学,也抑制了重情欲思潮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一方面是思想管制加上残酷的文字狱,使士人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言论动有碍,部分士人避开政治,转入纯学术的领域。一种与世务远离的、借助音韵训话、名物考辨、文献辑佚整理,对古籍与古史进行研究的学问迅速发展起来,到乾隆、嘉庆间达到极盛,形成历史上有名的“乾嘉学派”。但是另一方面,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也并未完全消失。到清代中期又有重新发展之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明代已经繁荣的商业经济,到康熙朝开始的清代全盛期又有了发展。市民意识和市民的审美需求不可避免的要继续发展下去。这样的思想文化环境,造成了清代文学发展的复杂局面。既有典正平和,温柔敦厚的重功利的文学,又有重个性、重抒情、甚至暴露黑暗的文学。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清代各体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诗歌领域,有王夫之的重抒情、重境界,重灵感,强调诗的艺术特色:有王士祯的倡神韵,袁枚的倡性灵;也有翁方纲的肌理。诗的创作虽没有取得可与唐雄美的成绩,但也似稍胜于元、明词在清代取得的成就,远较诗为多,有中兴之气象。阳羡、浙西、常州诸词派,陈维崧、纳兰性德、朱彝等优秀词人,都有很精彩的作品。当然,清代文学成就最大的当数小说与戏剧。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巨制大批涌现。但成就为不朽之作的,则是《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等作品。特别是《红楼梦,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反映社会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其艺术上所达到的精美,在我国文学史上都是空前的。戏剧有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剧都是以爱情情节寓历史的沧桑之感。从明中叶发展起来的重情、重人性思潮,和市民的审美趣味,虽中经抑制,而并未中断。这样一种思潮,为接受西方的思想,事实上提供了社会基础。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文化的跌宕兴衰,启程转折

清代后期,正值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而清廷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积贫积弱。鸦片战争的爆发,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整个国家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伴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和经济入侵,更如潮水般地涌入。中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国家危亡之时,正是志士奋起之秋,变革图强,成了先进分子追求的目标。他们迅速地接受西方的技术与思想,探讨如何把西方的先进技术与思想,与中国固有的传统结合起来,以期振兴民族、国家。于是办洋务、变法维新、改革教育、改变知识结构等等,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开始着激烈的变革。中国正处在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向现代国家发展的前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中国开始了近代文学的进程。我国的近代文学在实质上是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演进的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文学思想的变革与大量翻译作品的出现,文学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相继提出,文学与社会变密结合,审美取向也发生着根本变化,小说的地位空前提高,小说创作也就较其他文学式样更加发达起来。各种报刊的大量出现,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文学语言也在酝酿着变化,文学语言与口语一致的问题也提出来了。这时的文学,无论内容上还是式样上,无论是作家还是文学流派,都新旧并存。重要作家有龚自珍、黄遵宪和梁启超;重要作品有龚、黄的诗,梁的散文和小说《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海花》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士人   文化   词人   元代   兴衰   思潮   跌宕   理学   宋代   明代   清代   美文   繁荣   戏剧   成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