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种思考方式,这时你的勤奋和努力,才能高效发挥作用

你有没有试过很努力坚持做一件事 ,最后结果收效甚微,进步缓慢?

很多人都说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我们都知道,单靠努力还不足以让我们获得成功。有时候,正确的思维形式,也是同样重要。

如果在我们努力的过程中,能够构建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懂得针对问题发现并找到核心原因,那么这时候的努力才算是有效勤奋。

如果你不懂得思考问题的所在原因,不会主动提出问题,那么你就不清楚问题的盲点到底出在哪里。这时就算你再努力,也是一种低效的努力。

所以,给自己培养一种面对难题的正确思考方式,对于我们的努力会起到很大的催化作用。


掌握这种思考方式,这时你的勤奋和努力,才能高效发挥作用


学会正确提出问题

很多人其实并不是不会思考,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此构建思考。

大多数人受制于自己的思维惯性,思考的额事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看似跟当前问题相关,但其实并不到点的地方上。

例如老板向你提出要求,希望你能够将这个月的业绩提高10%,作为员工,你会怎么做呢?

按照惯常的思考,很多人就会觉得上个月肯定是做得还不够努力,所以接下来这个月就要努力工作,任务多做一些,以此来提高业绩。但这种勤奋,真的高效吗?

好的员工,就会懂得针对问题给出分析:

上个月的业绩是多少?提高百分之二十,那意味需要提高多少工作量呢?这些工作量,是从哪个地方获得?有没有其他的办法,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业绩呢?

当找到问题所在后,然后针对性制定计划,最后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通过这样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员工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呢?

前者只是单纯的努力,而后者则是先分析问题,而后再针对性给出解决方案。所以谁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不言自明了。

但为什么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子呢?通常来说,很多人之所以不懂得提出问题,大概有三个原因:

1,思维盲点

当一个人看不到问题的核心因素,他就没办法找出解决的办法。遮住我们发现问题的双眼,有时是自己的情绪,有时是自己的心理,有时更是自己的态度。

你正在生气的话,你的所有注意力就被情绪牵走;你对自己没信心的话,你就很难投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你对自己的能力过分乐观的话,你就觉得没必要思考问题了。

看不到问题所在,自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因素。

2,思维惰性

生活上我们很多事情都会依赖自己大脑形成的思维惯性,例如早上起床刷牙,坐什么公车上班,去哪里吃饭等等,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习惯。因为这种事无需过多思考,节省时间和精力,所以很轻松就能够完成。

这时如果我们面对的事情,需要花费我们不少精力去思考,那么我们就宁愿用一贯的做法来对待问题,而不会重新用另一种方式来运作。久而久之,懒得思考,就做成造成了我们的思维惰性。

3,思维迟钝

一个人后知后觉,说的就是当问题发生之后,他才意识到应该怎么做?如果一个人对问题的反应太过迟钝,那么当问题产生变化的时候,自然无法很好解决了。

例如你驾驶汽车,如果不提前意识到在公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那么一旦意外发生,你也很难立刻反应过来。提前意识, 是让我们更好思考的前提因素。

所以综上所述,想要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通往目的地,就必先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如果你连核心的问题都发现不了,那么你的行动力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掌握这种思考方式,这时你的勤奋和努力,才能高效发挥作用


懂得定义问题

有很多问题,往往并不是我们表面看上去的那样,而是潜藏在深处,需要我们用心挖掘。

换言之,只要我们深入问题的内部,找到问题的症结,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找出正确而有效的答案。而第一步,就是学会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就是从相关的情况当中,运用筛选、排除等方法,通过思路的调整,把问题的焦点范围缩窄,直到找出问题的真正核心!

正如之前有个读者咨询我人际关系的问题。她留言说,她跟同事关系不好,无论她们做什么,都刻意把她排除在外,不知道怎么融入她们的圈子里面,自己很是苦恼。

当时我回答:既然圈子不同,就不要强融入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那些同事排斥你,那是她们的问题,你没必要也没需要获得她们的认同才能生存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其他就不要太在乎。

然而往后的时间里,这位读者依然三番四次地向我诉说她和同事间的相处问题。我开始觉得,“跟同事相处得不好”并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因素。因为如果这样定义问题,那我就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归结到她的同事上。

可是,这真的正确吗?

于是我调整思路,把问题的症结放在了这位读者身上,询问她平时怎么与他人交往。我问她:

1,平常你有没有主动跟别人接触交流?还是被动等待别人找你交谈?

2,你喜欢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喜欢走进别人的世界里?

3,与人相处的时候,你有没有做出一些展现出自己善意、友好的举动呢?

4,你是不是十分抗拒说话,以致别人跟你聊天,都很难聊下去呢?

经过问题的筛选,缩窄焦点,我从这位读者的回答里面,大概了解到她平时就是一个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而且很少主动参与到社交活动的人。

所以我认为,当同事知道她的为人性格之后,每次组织活动或者一起聊天,都自然而然地忽视她。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她的同事身上,而是她自己。所以我最后建议她培养社交能力,提高自信,多主动关心别人,从而建立关系。

通过这种分析,积极考虑事情每个可能的方面,撇除偏见和情绪的影响,才能够定义出核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掌握这种思考方式,这时你的勤奋和努力,才能高效发挥作用


调整对待问题的心态

如同文章里面所说的,影响我们找出问题关键的原因,除了我们的情绪和心理,最重要的还有心态!

你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问题,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馈。例如你消极对待,问题自然难以解决;如果你积极主动,那么把问题解决也只是迟早的事。

有时候妨碍我们进步的,并不是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方法,而是我们并没有积极去对待这些问题,往往看过就算,试了就好。

例如有一个读者跟我说,疫情之前投了一份简历应聘做老师。而前两天突然收到面试通知的电话,让你下个星期一去面试。但不知道为什么,她感到非常紧张,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就对她说,首先找出导致你紧张的因素,定义出问题的关键核心。你要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紧张呢?是担心自己面试发挥不好?还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呢?

后来把问题的焦点范围一再缩窄,终于明白到,真正让这位读者紧张的因素,是她担心不知道如何应对面试的情况,不知道面试官问一些什么问题,不知道如何让自己表现得更专业一些。

于是我建议她,这几天私底下先搜集或者设想一些面试官会提出来的问题,然后试着私底下模拟回答一遍,回答得不好的地方就做出修正,通过这种方式去增加面试熟悉度。

当自己心里有底,知道自己要面对的什么情况,那么整个面试过程,就能够以一种淡定、自如的姿态去面对了。

所以,当遇到问题时,不要让自己受困于情绪之中,一定要跳出这种情绪,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担忧。

只有用一种积极正面的心态对待问题,你才能够对问题保持敏锐的专注力,从而找到阻碍自己进步的问题关键。


掌握这种思考方式,这时你的勤奋和努力,才能高效发挥作用


提高分析力的步骤

想要提高自己的分析力,并不是看一篇文章就完事。你还需要不断从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着手思考运用,才能慢慢掌握其中的窍门。

当然,会有一些参考的步骤。以下四个步骤,只要你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有意识地运用,你对问题的掌控程度,才会变得越来越高。

1,找出问题的关键

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关键之处,就算是爱因斯坦,也帮不了你。所谓问题的关键,就是最深层,最有决定性的那个原因。

例如你害怕骑自行车,表面上是因为你不会骑,担心跌倒,其实造成你害怕的那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因为你跌倒了,擦伤皮肤,会疼。

这时如果你全副装备地去练习,你就不会害怕了。

2,跳出原有的思考模式

不要用你一贯的方式来思考所有问题。

如果你在各种可以接受的方案之中,都无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你就要改为审视那些你认为不可能,抗拒去想的解决方案了。

发散思维或者头脑风暴,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发思维的形式。


掌握这种思考方式,这时你的勤奋和努力,才能高效发挥作用


3,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角度

两种视角,两种对待问题的态度。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有时站在当局者的角度,找不到解决方法,可以尝试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打个比喻,局内人是主管战术部署,是从小处、细节出发思考;而局外人则是主管战略部署,是从大局、更高的视界来看待问题。

适时调动角度来挖掘问题,会有更好的效果。

4,勇于试错

懂得不断试错,也是获得进步的好方法。

有时候玩游戏,走错一步,回头,重新再试一遍,从错误中分析问题,接着继续走,走对了,那你也因此而有所得,明白到核心的关键问题。

当然,试错只能在某些后果不会太严重的事情上使用,否则到头来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可能是教训呢。

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力,那么即便我们遇到问题,也能够针对性地去思考核心原因,从而找出解决之道。

所以当我们的努力无法让自己进步的时候,不要急,停下来先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我们前进。

提高自身的分析力,找出问题的关键,我们的进步就会随之而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努力   方式   高效   美文   针对性   勤奋   同事   情绪   思维   定义   正确   因素   事情   核心   读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