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就因为说唱了一折《白蛇传》,被游街示众

"咚咚"的鼓声,常常响在我的梦里,响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淳朴的乡音,是醉人的乐曲,在我的耳畔久久挥之不去。

这里说的鼓声,指的是"河洛大鼓",确切地说,这种鼓书的根就在洛阳、巩义一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洛大鼓在我们豫西很是盛行。表演时,一人一边敲鼓一边打钢板,说唱故事,另一人拉弦子。因为这种曲艺采用的是豫剧或者曲剧唱腔,弦子是三弦或坠子,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很受大家欢迎。

老崔就因为说唱了一折《白蛇传》,被游街示众

那时候,时常有一些瞎子、聋哑、瘸子(当然也有身体健全的说书艺人)三人一群,俩人一伙,到乡间游走"说书",这个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的农村增添了一丝生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说书人大都饱腹才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时而演唱,时而道白,再配上那激情亢奋的"咚咚"鼓声、清脆钢板声、如泣如诉的三弦声,让人听起来荡气回肠。说到喜处,能让人笑疼肚子;说到悲处,能让人大放悲声。所以,鼓声成了乡下人期盼,成了庄稼人的精神慰藉。几天不听,心里就闷得慌,空落落的,像丢了什么东西。如果有说书人来到村里,村里人都喜欢的不得了,撺掇生产队长:"说一场吧?听书的瘾都犯好长时间了。"那时候,说一场书才三四块钱,可好多生产队都舍不得花这钱。生产队长皱皱眉头,用手挠了一下头皮,扭头问会计:"村里账上还有钱没?"会计也用手挠挠头说:"说几场书倒是够了。"要知道会计也好想听说书呢!在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下,生产队长终于答应了:"说就说一场吧!"开始决定只说一场,可说书人在每场书结束时,故意留下一个悬念,勾得人晚上都睡不着觉,所以听了第一场,还想听第二场。所以,大多时候,几个生产队联合听一部"大书",这样下来,十天半月就过去了。不管在哪个生产队说书,哪怕十里八里路,乡下人场场不空。

老崔就因为说唱了一折《白蛇传》,被游街示众

至于说书的场地,那是大可不必讲究的。夏天在打麦场,冬天在学校、牛圈。晚饭前,书场早已摆好了桌子、凳子,桌子上放马灯一盏,茶壶一个,茶缸一只,那是专门为说书人准备的。暮色刚刚降临,人们早已吃罢了晚饭,挎凳携子,坐在场子上翘首期盼说书人上场。在急切的巴望中,说书人由生产队长或者村会计引领着,来到书场,坐在桌子后面,说书人低头凝神深思,这是说书人在说书前调整状态,准备进入角色。拉弦子的开始"滋啦滋啦"调弦。时候不大,弦子调好了。说书人站起身,干咳一声,右手握鼓槌,左手拿钢板,低着头,一个劲敲打鼓、打钢板,就是不开腔,这是说书人还在调整状态。听书的人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就悄声说道:"赶紧开始吧!别耽误工夫了。"说书人终于开腔了,上来就是几句驴头不对马嘴的开场白:"斗大盛得多,天高摸不着。""高高山上一只狼,尾巴长到屁股上。"众人一阵大笑。说书人这时才逐渐抖擞精神,说唱起来。

老崔就因为说唱了一折《白蛇传》,被游街示众

七十年代初期,讲究政治挂帅,说书人也不例外,开场白也紧跟形势:"说书不说书,先背毛主席语录。"接着开始说"书帽",也就是说一折短书,作为正版书的引子。说书人在说正版书的时候,格外抖擞精神,这关系到说书人的说书水平,更关系到第二天晚上让不让继续说的问题。

那时候,鼓书的内容大都是《占上海》《解放南京》等一些"新书",像《七侠五义》《西厢记》之类的"旧书" 是不让说唱的。记得有一次一个姓崔的说书艺人,带着一个瞎子,来到我们村。众人都想听《白蛇传》,软磨硬泡要老崔说一折。老崔考虑再三,把心一横,抡起鼓槌照着牛皮鼓狠狠敲了几下,钢板哗啦啦一打,唱到:"各位老乡你听真,你叫我说这书是牛鬼蛇神。我不说你硬要让我说,我进监狱你可得给我送白馍。"老崔唱到这里,又补了一句:"伟大的领导对不起,我现在就要放毒了——"

老崔就因为说唱了一折《白蛇传》,被游街示众

那老崔直唱到鸡叫三遍,众人听得津津有味。第二天,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大队革委会一帮人在老崔脖子上挂了三个砖头,游街示众,并对老崔拳打脚踢,可怜老崔为挣那四块钱,却吃尽了苦头。

七十年代后期,说书人都渐渐开始说"古书",像《雷公子投亲》《呼延庆打擂》《薛仁贵征西》《三侠五义》等,听众爱听,常常三五场下不来。记得有个姓马的说书艺人,大约四十多岁,虽然嗓子有的沙哑,但很会表现人物个性。有一折《拉荆笆》,老马在台上说唱得声泪俱下,听众在台下泪水涟涟。当时,我们村有个恶媳妇,对待公婆很是不好,自从听了《拉荆笆》后,改恶从善,成了孝顺媳妇。这也许就是听了说书的效果吧!

老崔就因为说唱了一折《白蛇传》,被游街示众

说书人说到半夜,看时辰不早了,在收尾时,往往在关键处戛然而止。比如:"举起钢刀往下砍,眼看这小子难活成。打打战鼓就这吧,各自回家逃安宁,明天晚上接着听!"听书人不罢休,连声叫:"再送送,再送送。"说书人也不搭话,只顾拆鼓架、收弦子。这时候,生产队长开腔了:"再送一段,夜饭快来了。"说书人喝杯水、抽支烟,只好重新支起鼓架,又开始说唱起来……说罢一折,已是半夜三更,生产队长说话了:"就唱到这里,回家睡觉吧,明天还要出工哩!"众人这才恋恋不舍离开了书场。

老崔就因为说唱了一折《白蛇传》,被游街示众

我已经四十多年没听到乡下说书艺人的鼓书了(偶尔在视频上听过)。据说,老鼓书艺人大都过世了,年轻人都不愿吃这碗饭,说唱鼓书的人越来越少。难道曾滋润过世世代代乡下人精神生活的鼓书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弦子   鼓书   书场   鼓槌   抖擞精神   生产队   大鼓   鼓声   白蛇传   乡下人   说唱   钢板   美文   村里   队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