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哥语音的一些反思,让我少了一些焦虑感

本文为卢灿伟的第127篇原创

昨天从潮汕回深,结果体验了一把50km左右的高速,只能用太可怕了来形容,路上不方便看屏幕,听了一路辉哥的语音。


关于996


辉哥提到一个最近经常听到的概念,就是售卖时间。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售卖自己的时间,比如像每天8个小时,那么就是企业去购买你这8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工作的时间都不止8个小时,特别是这两年996和007已经被玩坏了,很多大厂都公开大小周,大小周的企业我印象中也是只有我在刚工作的时候碰到。


那么996是不是所谓的「福报」,说个政治不正确的话就是看人。对于没有觉醒的人来说,特别是刚踏出学校的人来说,反而要争取996的机会。我的职业经历早期第一家企业相对比较轻松,当时是做一个传统软件,每天下班后就是和同事一起打DOTA,周末就打打篮球。这个也是绝大部分人的现状,没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上的学校也是一般般,然后在一家很普通的公司上班,然后按部就班的生活。


然后工作一年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有同事在360buy(京东)下了订单买了台电脑,然后我又看了手头的工作,每天就是在复制粘贴的改bug,越改越多,经常一个bug要到好多地方去改,改完一整天就过去了,当时我能从同事的生活看到我未来的样子,可是当时我才18岁。


当时做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瞒着家里人定了单程票去上海,因为当时觉得互联网是未来。如果让我写书的话我肯定会这样说,一下子显得自己有格局、有远见、又独立,还自强不息的感觉,因为觉得这样才会更加好卖。


但是实际情况上是,我觉得互联网有点不一样,但我说不上来。去哪里做什么也不知道,但是觉得上海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对于广东人来说,从小电视上看上海都会比较向往。这点有点像广东之外的人会想去香港看看一样,广东人觉得香港就那个样子没啥特别的。至于单程票纯粹是因为买不起返程的票,因为当时绝大大部分的收入都给家里了。至于为什么瞒着家里人,因为整个家里人都没人懂互联网,问了也白搭肯定是反对的,毕竟去一个没直系亲属的地方,人生路不熟的,我要是我父母肯定也不愿意。


我为什么要说这么大一段经历,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周边没有一个人的认知能给你指出前进的道路,也不会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就拿我的家庭认知来说,会觉得做实体生意才是未来,读书并无太大用处。毕竟在我父母那个年代,通过知识发财的占比不高。只不过是后来父母运气不太好,让我在初中起就失去了当富二代的机会。


这里回到996的话题,在你自身认知不够的情况下,你周边的人也无法提高你的认知的时候,那么你要怎么样才能比你在一样起跑线的人跑得快呢?应该只有黑心老板拿着鞭子抽你每天多跑四个小时了吧,一年下来你就比别人多了半年的经验,两年经验当三年经验用,当和同样起跑线的人竞争的时候,你至少有那么一点点优势。


当然我并不是说996是「福报」,是好的。如果你每天沉迷奶头乐(打游戏、刷抖音之类的),说真的还不如996创造一点社会价值。但是这是效率最差最低的做法,仅仅是总比什么都不做好。你把这些时间拿来阅读、拿来学习、拿来运动都比这个好。


关于副业


那么如果不996,如何利用好我们自己的时间,或者赚到工资外的收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副业。


辉哥认为收入要分成三块,一块是工资的收入、一块是兴趣的收入、一块是投资的收入,分别对应保证日常的基础开销、兴趣的收入用于提高生活质量和继续投入兴趣的开销、投资的收入主要是实现财富的自由。


不过这里并没有提到副业,而是用另外一个词代替,兴趣。每个人的兴趣都不太一样,在知识付费的时代,兴趣也可以变得有收入。比如你喜欢摄影,那么帮别人拍照,传授摄影知识都是可以带来收入的方式。


但是如果定义副业的话就是要有收入,那么副业尽量不要以售卖自己的单份时间为主,毕竟你的主业已经售卖了自己的单份时间了,如果你副业也是售卖单份时间且单价高,那为何你不把副业变成你的主业并且再找一份新的副业呢?


至于做这个选择的关键你的主业是不是你的主航道,如果是的话,那么建议不要换一个副业,因为长久下来你的主业就可能失去了竞争力。


在主业为主航道的情况下,副业的定义应该是创造能多份售卖的时间,也就是一份时间投入,边际成本基本为零。比如现在短视频这么火,你投入一次时间成本拍出一个视频,可以给非常多的人看,每天这个观看在未来都会持续的增加,但是你的投入就那么一次。


像写作也一样,我记得我有一篇文章在19年底写的,到现在依然会有人给这篇文章点赞。像写书、做课程、搞社群这些都是类似,当然你可以写一个程序放到应用市场售卖,都是一次投入,多次售卖。


如果你主业是你的主赛道,那么你的副业应该是增强你的主业的竞争力,而不是和主业抢夺时间。


关于认知升级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认知升级,然后知行合一。认知逐渐变成一个鄙视链的词,有的人通过说我的认知比你的高来寻求优越感。这有点像学历的鄙视一样,硕士鄙视本科、一本鄙视二本、然后大家一起鄙视专科,专科鄙视那些没上大学的。


辉哥有个观点让我觉得很多道理,他说看学历应该首先看最低学历的学校,而不是看最高学历的学校,然后再一层层往上看。突然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从小的时候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的话,周边的人都是精英,那么这个人大概率也是精英。


像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视频就是讲英国的私立学校和普通的公立学校做了一次交换对比,然后老师就发现私立学校规定了学生头发的长短,走路姿势、服装等。18岁前不准喝酒,赌博更是不允许,就算家里钱再多,也不能拥有自己的汽车。然后还有定期邀请名人来演讲、晚上还要出席各种晚宴培养自信和社交能力。


然而公立学校的孩子就早早放学,然后孩子们放学没事情做,就结伴在家打游戏。


辉哥提到一个人的前三份职业经历基本上可以把这个人定型了,除非遇到极大的挫折或者社会毒打导致觉醒,不然这个人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是一个什么样水平的人。我想了下似乎也是,对比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和这么多年来的招聘经验,确实如果一开始从不错的学校和前几份工作都是不错的平台,那么这个人的水平确实是比其他候选人优秀的不止一点点。


但是我招聘的大部分人都不是这类人,而是之前经历没那么好但是面试发现是个璞玉的人。不过也有赌错的时候,但大部分时候都是对的。为什么说我不招前面这些精英呢?因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他们太贵了……


认知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他可以是你的学识、你的经验、你的眼光、你的格局等等,我觉得更像是对一个人的度量单位或者等级,既然是等级的话那么我们就能想象和游戏一样。游戏提升等级一般会怎么做,打怪啊。


打怪我们能怎么做,第一种方式就是蠢办法,就是不断打小怪去提高自己的经验值和等级,比如日更写作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的定律也是类似,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去做某件事情。比如你把你的技能练到满级,那么你可以单刷BOSS。要嘛就在村口刷小怪,等满级可以用拳头让BOSS跪着给你唱征服。


上面本质上是通过技能(专业技能:比如开发能力、运营能力、产品能力),或者通过你的基础能力(比如写作能力、演讲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去打败一个个的BOSS,不断的提升。


那你可能会说上面的路径太慢了,有没有其他方法,有的。强化你的装备,比如你的武器加上各种buff,变成一把强有力的武器,尽管你自身能力很差,但是武器加成很高啊,你也可以去单刷BOSS。这里的武器就是你的学习能力(比如说阅读、方法论、信息差)。


那你可能还要说,这个也很慢,比如加buff可能导致这把武器没了(看了很多用不上的书、收集了一堆没法归纳的信息)。那么只剩一条路你可以走了,氪金。你可以花钱买外挂(找大佬指点、跟高人学习),也可以购买宝箱(别人整理好的课程、含有优质信息的付费社区),当然你可能会被封号(找到假的大佬,被割韭菜)或者你的宝箱开出来根本是没用的东西(比如含金量不高的课程、低质量的社区)


关于关系


辉哥有个观点是,与其浪费时间在错的人身上去磨合,还不如多花时间去找对的人。这里的关系指的是各种关系,比如伴侣,合作伙伴,企业等等。


如果一家只想卖10万的台车的企业和一家想一年卖2000万台车的企业,你更想去哪家?


也就是目标的设立会体现这家企业的发展,很可能最终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但是追逐目标的过程肯定会让这家企业更加优秀,至少比只想卖10万台车的企业高度要高。


那么人也是一样,有目标的人和没目标的人所看到的事情的高度也不一样。无论哪种关系,亲密关系也好、同事关系也好、合伙人关系也好,如果大家所追求的高度不一样,那么分开是早晚的事情。


像我早年创业的时候,合伙人所奉行的价值观就和我很不一致,导致后来有很多我无法认同的行为,这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角度不同。在职场上我也开除过很多不合适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花很多时间去培养他们调整,包括我的领导也常跟我说多给他们点机会,一家成熟的公司不会介意多养一个人的。


后来我发现这个观点错了,错的特别离谱。在我自己的很多观点发生改变后,我发现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改变他人的思维,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很多问题很多人跟我一次次提过,我都无法改变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很多人说,凡事找内因,只有自己愿意改变了,那么才能正的改变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我们筛选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筛选我们,即使现在合适,可能在1年、2年后就不一定合适了,人都是会成长的,大家成长的速度不一样,一旦这个差异过大,那么就没有必要在去维持了,就像比尔盖兹27年的婚姻一样,那么大的沉没成本依然选择分开。


那么待在舒适区一定不好吗?非也,可能对于他人来说,这个就是幸福。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对方身上,也不要把他人的观点强加在自己身上。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个富人看到一个渔夫在海边晒太阳,然后说:“渔夫你这样子不行,你应该出去打渔,然后赚更多的钱,然后买更多的渔船,接着雇上一批人帮你打渔”。渔夫说:“然后呢?”,富人说:“这样你不就可以安心的在海边晒太阳了”,渔夫说:“我现在不就是吗?”


一段关系开始也要预想好关系结束,就拿创业来说,很多刚开始创业的人对于股权分配、退出机制全部都没谈清楚就开始搞了,最后结果最后鸡飞狗跳,我身边创过业的人,包括我自己的都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最后都是不欢而散,没有之一。

最后


像有些道理,有的人看完觉得是鸡汤,有的人看完觉得是成长。就如电影一样,有的人看完觉得是喜剧,而有的人看完是悲剧。不一样的人看完有不一样的结论,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也不要去捧杀他人的观点。人类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强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到优越感和成就感,本质上还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副业   渔夫   主业   美文   焦虑   认知   语音   观点   兴趣   事情   武器   收入   能力   关系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