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西关,逝水流年

文 / 烟雨立凡


如梦西关,逝水流年


每座有历史的城市,无论大小,都有一个西关。

广州也不例外。

对于游客而言,西关就是广州的魂梦所在。一个梦,属于广府人的梦,而梦的魂就是西关。

它诗意沧桑,朴素宁静,曾为世人遗忘,如今又被时代寻起。

真正走近,了解它的人,应是心里放不下有情过往。于是,徜徉在西关的青石小巷,顾盼青梅柳梦,眼前的每一处风景,都能打动离子柔肠。

来广州后很多年里,我以为西关就是上下九,蜿蜒十里的骑楼,喧嚣的步行街,不过是商贩的叫卖声中,铜板叮当作响的市井景象。

直到有一天,走在恩宁路上,伫立在百年老榕下,望着眼前的一片历史建筑。

永庆坊,三个字猛地在记忆深处唤醒岁月的昏黄,竟心生几分感动,仿佛前生就是属于这里,熟悉又迷恋。


如梦西关,逝水流年


西关,并没有多少厚重深沉的历史,不像越秀山下、长堤和沙面,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或犁庭鼎新,或中流击水。

宁静的光阴,如桨声四起,打破河涌的平镜,留下一道道涟漪,扩散到不远的历史深处。

这里能记起的不过二三百年的清浅光阴,留存在烟雨小巷中,透着古朴纯真。

西关从容地四季更替,看淡人生悲欢离合,无论是过客,或是留驻,都是情怀,包容而又温馨。


如梦西关,逝水流年


西关的河涌,连系着几百米外的珠江,日月不息,缓缓流淌。

时光在这里,如梦如幻,一边是古典的民居,一边是日落月出的江面薄雾。

来西关不驻足八和会馆的话,将是一种遗憾。西关梦的缘起缘灭,与眼前这座二层小楼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恰似梦的起点。

八和会馆,因粤剧而生。明末清初始,南音艺人大都以船为生,船为红船,沿珠江而行,水上讨生活。

清光绪15年(1889年)八和会馆落成,从此,受尽欺凌的粤剧前辈才有落脚之地,广府伶人抱团取暖,开戏院,下南洋,粤剧日渐名扬。


如梦西关,逝水流年


一去百年,尺调弦下,客途秋恨,只是历史的回声,再多的轮回,都不能将青黛的岁月改变。

每次来西关,质朴的青砖楼上的轩窗,都会让我流连。刹那间,时光穿越,令人多情地以为,总有一扇窗为我而开,轻倚窗几的清澈目光,不经意地落在我的身上。

八和会馆、永庆坊、青云巷......岁月在每个角落,都留下斑驳的记忆。

月升时分,闭上眼静静地用心聆听,流水低吟,高胡咿呀,是谁轻歌浅唱古往今来的云水漂泊,世事沧桑?


如梦西关,逝水流年


水上戏台,是西关最生动的说唱。仲夏之夜,荷花轻伫,鱼儿游荡,台上的聚散离合,风云变幻,在锣鼓铿锵中化为绕指柔,暖了流年。

虽只百米之远,恩宁路的骑楼,却与东边的上下九仿若隔世。

安静的骑楼下,脚步轻盈,唯怕惊了沉睡百年的旧事前因,只想在长廊下,感受一个个远逝的才子佳人的恩怨传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西关又是另一番景象。人在茶楼,点一壶香茗,倚窗凝望。

白日的桨橹翻飞,此时已被两岸的一排排红灯笼代替,映照在水面上,竟似天上人间。留白处,是岸上白墙黑瓦的水中倒影,静静地,掩饰过往的华丽。

如梦西关,逝水流年


行走在西关,寻找失去的自己,却不是难事。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藏有细腻而美好的情怀,在熙攘的尘世,不敢轻易地表露,而在这里,可以用心倾诉,不受束缚地。

人,总是不停地陌路相逢,擦肩而过的回眸,只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如梦西关最情深,见过太多的浮华世事,聚散别离。

不必牢记许下的诺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人生如茶,凉了淡了,就要转身离去。

每个人不过是世上一粒微尘,在光阴流水上飘过。

行走在西关的青石板巷,即使背负一身繁华,转身后,只不过是烟雨小巷的陈年旧事,没有留下纠缠的痕迹。


如梦西关,逝水流年


作者 / 烟雨立凡 一本书,一杯茶,只谈温暖不言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骑楼   月出   越秀   珠江   粤剧   旧事   广州   会馆   小巷   流年   美文   烟雨   水上   光阴   眼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