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千万别有知识 没有文化


人 千万别有知识 没有文化

知识从学习、从书中、从人生经验中获得,尽管有的人确实从知识中获取了黄金屋,尽管有许多人从知识中得到了颜如玉,甚至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但是,什么是知识?知识从哪里获得?知识难道不是文化?知识多了难道真就有文化?文化到底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读者可能会觉得我这货肯定缺知识没文化,甚至浅薄可笑。实际上,我确实认为,有知识真的不一定有文化,有知识确实不代表有文化。

有的人熟读“五车”书,甚至读就博士,做成教授,有能言善辩之巧舌,有睿智敏锐之典据,有儒雅俊秀之容颜,却常常是一杯咖啡品不出雅静,一杯清茶省不出香纯。口若悬河一泻自己都不能操守的格言,却常常以世人人生指导的角色指点江山,欺世盗名,把赤白硬生生说成纯洁而沽名,把无耻说成这世上压根没有没有羞耻,把谎言说成真理而不脸红。

为政治或经济而假大空,脱离实际不愿与民众交际攀谈,一肚子男盗女娼,却以民众有美之追求而讥为民众俗媚,独以为只有读过几本书,写过几本自己都羞于再读,别人当手纸都嫌硬涩的书的人才知美、善美、唯美。

人呀,千万别假装清高,千万别把知识装饰成文化,千万别戴着厚重的面具生活,千万别把自己打扮得自己都觉得陌生,千万别以为识字的都是先生。现实生活中虚假的东西太多,你我都曾深受其害,我们为何不给自己留一丝真实呢?老虚伪着难道不累吗?还装什么要我于大悲之中寻求大乐?这不是赤裸稞的变态吗?

其实,说破了,知识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生的基本架构;文化是修美守德与精神层面的沉淀积存。虽然人与人确有不同,也有因个人或家庭及社会原因,读书上学的多少之分,但是,只要心地善良,只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意志,理解每一个人的生活与理想都不尽相同,愿意倾听别人诉说,找出他人的长处,配合以自己能够给予他人表现的机会与空间。

是的,人的一生非常曲折,甚至艰辛,但前途美妙无限,富有生机,充满机会。只要我们积极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美,哪怕我们只读过几天或几本书,不论我们自己社会地位高与低,只要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上找寻到了适合我们自己快乐、幸福生存的理想之场所,我们自己就是充满勃勃生机的、生命中的、最完美的雕像,我们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人 千万别有知识 没有文化

题外话:

我与路遥先生

我记得应该是一九八五年秋季的某一天,晚饭后我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准备回单位自己的办公室处理个领导的讲话稿。走到县招待所门前,遇到一个和我体形差不多的男人在用不太标准的陕北方言畅街骂巷,言语间对黄陵县城市面貌和黄陵县人极尽辱骂之能事。我那时年轻气盛又有强烈的爱家护乡的本能责任感。

就停车斜挎在车大粱上怒喝:哪的货?毛病深的很么。

那人醉眼朦胧回到:你毛病,管的太宽了吧?

我丢掉自行车上前一把抓住对方领口:再骂一句,再骂一句看我不把你嘴撕到屁眼上。

对方毫不示弱:呀,口气比脚气大哩,你撕下试试?

我正欲……却被县作协主席王彭年一把拉住:晓鹏你太二咧,快放手,这是王老师。

我继续到:王瞎子(王深度近视)你别管,什么王老师扬老师,这货毛病深的很,我今还就非得治治他这瞎瞎毛病不可。

那被称之为王老师的货回嘴到:老王你先一边去,我这人长这么大还就吃过饱饭没挨过饱打哩。

此时王彭年一把拉住我:你还胡逞能呢,你知道这王老师是谁?

我问道:谁么?不就是你说的王老师么,就这怂式子还老师呢?

王急声道:他是路遥,《人生》的作者路遥老师。

天么,真的是路路路遥?我怯声问道。

王回到:晓鹏?你个二刀毛,他真真是路遥老师,是到咱这体验生活的。

就这么戏剧性的碰撞,我认识了路遥先生,那时电影《人生》演过不久,获当年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周里京和最佳女主角吴玉芳也曾到县上专门祭祀过轩辕黄帝陵庙,我为见到他们本人专门买了一斤点心托人才在县招待所透过门道看了一眼,如今遇到中篇小说《人生》原作者我心中的偶像路遥先生,我已经慌恐紧张难以言语,随上前捉手道歉……

路遥先生只一句:碎碎个事,没啥、没啥。

随后在我热情又强烈的邀请下,路遥先生,王彭年和我一同到县饮食服务公司国营食堂把酒长聊,说是长聊,其实都是王彭年和我在讲说有关轩辕黄帝陵庙及黄陵县民间传说,而路遥先生一直在很认真的听着不时用笔在本本上写点什么……

此一别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路遥先生,只是前些年上延安时在一个老同学的陪同下去延安大学后山路遥先生陵园敬香烟一条……

人 千万别有知识 没有文化

我与陈忠实先生

2010年5月某日下午我刚泡好一壶茶准备打发下午在公司的无聊,这时电话响起,是我的一位开过煤矿的土豪伙计……

土豪:在哪呢?

我:我办公室,喝茶呢。

土豪:喝个毛,赶紧过来,有重要饭局。

我:娃呀,是管一顿饭?还是管哥一辈子饭?一顿饭哥大老远过去划不来。

土豪:夹紧,快些,是重要客人,还是文化人,得你这种文人过来陪着应酬一下,交大门前等你。

我:重要客人?谁吗?还文化人?你没看你认得几个字?还天天文化人文化人的寻着交,你有病吧?

土豪:少啰嗦,刻里麻查(陕西方言立刻马上的意思)。

逐出办公室稀里糊涂往交大门前赶……快到交大门前时那货电话告诉我直接到西安烤鸭店二楼208包间。

来到烤鸭店奔208包间,推门第一眼就看到众人之中正抽着雪茄吞云吐雾的陈忠实先生在上首居坐,我的妈妈呀,怎么会是陈忠实先生呢?我急忙绕桌至陈先生跟前。

我:陈先生是你呀,幸会幸会。

陈忠实:你是?

我:我是我是……

土豪:他是我伙计,专门来拜见陈老师的。

陈忠实:好么好么,坐。

我突然似想起什么,顾不上再说急忙忙出门下楼跑到兴庆公园一书摊前,没问价格扔下一百元钱,拿起一本《白鹿原》小说往烤鸭店奔……

进包间双手捧上书请陈忠实先生给我签名,陈先生接过书看了看说:盗版么,我不签。

这尴尬呀,我恨不得马上跳将出去把那书摊给砸了。

陈先生可能看到我丢脸失色的难堪,便一指椅子让我坐下。

陈忠实:听你朋友说你还是个文化人?

土豪:是是,他是我们这一伙里头最有才的。

陈忠实:哦,可有作品?

我:有,给女娃写过不少情书。

陈忠实:情书?还写过不少?这……

我:只是没招来爱情,却被那女娃唾沫吐了一脸并骂说我是臭流氓。

陈忠实:哈哈,行么,能写情书引女娃子激动难耐的叫骂,还真是文人啊。

谈笑中鸭下肚酒上头,就这么单方面认识了陈忠实先生,我那土豪伙计要陈先生为他的宝贝孙子准备出的书(其实就是花钱请几个中小学老师写的作文)写序的事没谈成,我想要的陈先生签名也没有得到,但那顿酒席确实是欢乐圆满的。

2016年4月29日从网上看到陈忠实先生去逝世的消息后我曾写了一篇关于陈先生和我对《白鹿原》读后感的散文发表在《西安晚报》文艺副刊,只是2016年5月5日一大早赶到凤栖山要送陈忠实先生一程以祭敬,结果被保安挡在外边没有能进入灵堂,甚憾。

人 千万别有知识 没有文化

我与刘文西老先生

2016年秋末时分我受江苏一书画老友之托,后经陕西书画界几个朋友托转介绍,得以把刘文西老先生请到魁星楼商谈我朋友购买刘老先生画作以欣赏收藏的事。

那天被朋友扶进来的刘文西老先生穿一件齐口灰色袄袄,那袄的前襟上戴一枚这些年很稀罕的毛主席纪念章,老人头带一顶似乎是被牛咀嚼过数次的老式布帽子,走动时似乎有点脚内翻,说实话与我想象中的国宝级大师形象差距太大。

落座侍茶后,为了有个气氛好说事,就先与老先生以闲聊的方式拉呱……

我:能见到老先生于我辈而言太难得了

刘文西:哦

我:没想到老先生如此健毅气色好

刘文西:哦

我:老先生难得出来,你喜欢吃什么小的给您点?

刘文西:不

我:那能呢,您老不吃,我辈怎么好意思呢。

刘文西:说事?

我:刘老我常用您老画的钱呢

刘文西:我只画主席像

我:对对对着呢,那钱上的毛主席像是您画的么。

刘文西:说正事

我:没事没事,就是想听听您老对我们指教一二。

刘文西:哦

我:老先生是泰斗,在您面前提书画,言文化我辈是没资格的,也是不敢的。

刘文西:是不敢,你们不敢,我也不敢,真正有文化的人在广阔的农村,我这些年在农村采风写生有时几个月与农民吃住在一起,不要看有的农村人一生的生活环境超不过方方四十里,但论起文化、说起人生,他们不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比那些以文人自居,写几个自己都认不得的字,画几笔自己都看不出名堂的画,出几本自己都没法读的书,甚至弄几行自己都吟不成调字句就以诗人而自鸣得意的人懂得多、悟的深,我感觉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真正根植于大众中,至于那些所谓名人大师、还有现在兴盛的什么人生导师,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继承还比不上农村那些终生劳作、底头博悟的农人呢,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的所谓知识、文化甚至都比不上那些个茅厕文化。

我:茅厕文化?

刘文西:就是厕所文化么,你没看到过?

我……

刘文西:也是,现在的厕所高级了,有专人随时打扫,不似以前这城市里旱厕多,偶尔入厕只顾浏览厕所墙壁上的那些个……(此刻老人孩子般一笑),有时看的人都忘记了自己究竟蹲到那想咋?提起裤子走到外面才又想起自己还没大小便呢。

我:嘿嘿……

听了刘老先生这一习长谈,真的让我觉得我把书都白读了,我何言知识?何谈文化?

一场与大师的会面,饭菜咥饱,画事谈好,虽然是天价,但送走刘文西老先生后,我们几个压根就没有感觉到画作价钱太高,只是一个个呆若木鸡般静而无语……

大师一席长谈仍回声震天,只可惜没过多久刘文西老先生就驾鹤成仙了。

人 千万别有知识 没有文化

注一:前面几张图片源于网络!致敬原作者!

注二:后面这张照片摄于一九八六年,照片作者为著名摄影家王贵生先生,这张照片是八六年文化部赴延安采风团为延安地区文学爱好者办的文学讲习班结业时拍的,参加讲习的有当时的文化部长贺敬之(诗歌回延安的作者)、陕西省文化厅厅长李若宾、陕西作家京夫、谷溪、裴积荣等。

注三:后排右起第五个靠窗户长发穿灰色西服是我自己,由于年代久远,照片没有保存好,很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黄陵县   陵庙   延安   土豪   知识   文化   文化人   我辈   陕西   伙计   美文   老先生   门前   毛病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