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莫如苏东坡(上)

豁达莫如苏东坡(上)

黄丰收


豁达莫如苏东坡(上)

我自己心里觉得,最能体现苏东坡豁达豪放精神的作品,莫过于他的《定风波》。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天生的乐观派。真正领悟了苏东坡的乐观豁达,就能解决世界精神疾病的难题。科技越发达,人们的欲望就越来越多,人们的心灵精神追求越来越多,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当心灵精神的追求和残酷的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纯真美好但是脆弱的心灵,往往经受不了残酷的打击,很多人选择了自杀,以死明志,以死抗争。

苏东坡的人生可以说是历史上理想与现实最为积极的冲突。他当年参加科举考试,被宋仁宗说是,为儿孙找到了宰相之才。神宗也赏识他,但每每神宗皇帝想重用他的时候都会遭到各种阻碍,只能放弃。苏轼这个倒霉蛋,因为耿直的性格,因为天真政治的自负,站错了队,苏东坡开始了开挂的人生,结果改革派也讨厌他,保守派也讨厌他,最后在两方努力下他被从京城贬到惠州,又从惠州被贬到黄州,再到常州,最后一直贬到了儋州。一连串的被贬,越来越远、偏僻。而且,中国古代贬谪的最远的人,最远贬到了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莫过于苏东坡了。

海南岛在改革开放前,还是穷山僻壤,我们更可以想象一下,在宋朝时会是什么样子!

《定风波》就是苏东坡冒雨出行,一件生活小事的感慨。以小见大,以事说理,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开门见山,横空出世。苏东坡开门就见到两座山,一是写出了生活的窘迫艰难,狂风骤雨,呼啸而至。二是直接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莫听”,即是对朋友劝告,更是自己内心的告白。电闪雷鸣,狂风呼啸,骤雨瓢泼,穿林打叶,当然表面是写自己眼前简单的狂风暴雨,深层更是比喻自己人生的坎坷挫折,屡遭打击。这就是双关的手法运用。含蓄的说明自己人生的境遇!

这样的境遇,对苏东坡而言,根本就没有往心上去,就像蛛丝一样,轻轻的抹去!这是何等的旷达豪放,何等的乐观豁达!

自己是怎么样回答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的!“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没有什么能阻挡自己的行动,在狂风骤雨中,徐徐缓行,慢慢欣赏,自得其乐,而且是且行且歌,载歌载舞,长啸一声。这又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自我解放!

屡遭挫折,心有不平的人,也只有在风雨中,狂风迎面,大雨浇灌,可能更会感觉到一种完全的释放,一种心灵的解放!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更是一种人生宣言!

有的人,在狂风骤雨中,坐在车子里,欣赏车外的雷电交加,没有淋雨之苦。也有的人,穿着雨鞋,披着雨衣,享受着雨中浪漫。

但是都没有苏东坡这种淋漓尽致的快乐、舒畅!虽然是一双草鞋,一根竹杖,漂泊的大雨,淋在脸上,打在身上,呼吸着雨中的清新空气,饱尝着泥土的芳香,这是何等的自由自在,这是何等的心灵放达!

当然,这芒鞋竹杖,已经脱离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无牵无挂,身心俱爽,轻松自得!

开头两句,“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已经展现了苏东坡的乐观豪放,豁达自在。

但是,这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心灵的宣言,而且是历经磨难,饱经沧桑后的人生豁然省悟!这样的人生不再是艰难困苦,而是灵魂的升华,是生命的涅槃!

一个人灵魂的高度,精神的飞扬,跟物质条件的简单,没有绝对的必然的联系。灵魂的高度,只跟人生的思想领悟有关系。艰难挫折,屡经磨难,更能让人生灵魂升华!

赋到沧桑句便工!

最典范的文学警句,都是用自己的沧桑浇铸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旷达   神宗   儋州   豁达   海南岛   竹林   惠州   豪放   美文   烟雨   挫折   乐观   灵魂   心灵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