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座煤矿关闭,北京煤矿历史结束了!

随着北京门头沟最后一座煤矿关闭,延续了近千年的西山煤炭开采历史宣告结束。

早在2016年,北京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介绍,全市将按照“产量逐年递减,矿井逐步停产,分步疏解退出”的原则,主动引导退出煤炭产能600万吨,分流安置职工11615人。当时计划2016年6月份退出长沟峪煤矿; 8月份退出王平村煤矿;2018年退出木城涧煤矿;2019年退出大安山煤矿;2020年退出大台煤矿。到2020年,全市就能实现煤矿全部退出目标。”

位于北京西部山区的门头沟,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京西煤田含煤面积1 000余平方公里,为侏罗纪和石炭二叠纪两个煤系,均为无烟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适用于冶金、化工和民用燃料。总储量约为二亿五千多万吨。元明清以来,来自西山地区的煤炭,成为北京地区主要的燃料资源。

北京西山煤炭开采始于辽代,在门头沟龙泉务考古发现的辽代瓷窑遗址中,已有烧煤的痕迹。元大都定都北京地区后,西山成为元代华北地区煤炭开发最显著的地区。《元一统志》记载:“石炭煤,出宛平县西四十五里大谷山,有黑煤三十余洞。又西南五十里桃花沟,有白煤十余洞……水火炭,出宛平县西北二百里斋堂村,有炭窑一所。”《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记载了大都城的煤炭使用状况:“契丹全境之中,有一种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脉络,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且较薪为优……而其价亦贱于木也。”虽然元大都周边地区的木材容易获取,但相比石炭较难燃烧;且石炭火力更足,价格相较木材也更便宜,所以石炭在当地的利用率更高。

元大都旺盛的用煤需求带动了城内煤炭行业的发展,《析津志》中详细记载了元大都城中煤炭交易的场景:“城中内外经纪之人,每至九月间买牛装车,往西山窑头载取煤炭,往来于此。新安及城下货卖,咸以驴马负荆筐入市,盖趁其时。冬月,则冰坚水涸,车牛直抵窑前;及春则冰解,浑河水泛则难行矣。”煤炭经纪自九月开始前往西山贩运煤炭到大都销售,当时大都城的顺承门外、钟楼、千斯仓、枢密院以及修文坊等处,均设置了专门贸易煤炭的集市。另外,为了解决由水路自西山输送煤炭到大都城的问题,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元代曾开挖从永定河东岸金口至大都城南的河道。“京师人烟百万,薪刍担负不便,今西山有煤炭,若都城开池河上,受金口灌注,通舟楫往来,西山之煤可坐致于城中矣。”

明代以来,不论是煤炭还是柴炭,其需求量都远远超过元代,由此也加速了西山地区的煤炭开采及贸易。因相沿已久的柴炭烧造对京城周边森林损耗过大,且危及都城的军事屏障,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礼部右侍郎丘濬提出以煤替代柴炭的主张,“今京城军民,百万之家,皆以石煤代薪”,由此加速了西山地区的煤炭开采。西山等地居民也多从事煤炭开采行业,据《长安可游记》载:“由门头村登山数里至潘阑庙,三里上天桥,从石门进,二里至孟家胡同,民皆市石炭为生。”

清代,煤炭在京城燃料系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西山煤炭开采的规模也超越元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宛平县志》载:“都城百万烟火之煤,尽取于此,则此山之煤,值与金等。”煤炭也因其便利及花费较低而得到较广普及,清初《帝京岁时纪胜》载:“西山煤为京师之至宝,取之不竭,最为便利。冬月,炕火初燃,直令寒谷生春。人力极易,所费无多。”

源源不断的煤炭从西山经过阜成门和彰义门(广安门)进入北京城。清代的竹枝词描述:“凿断山根煤块多,抛砖黑子手摩挲。柳条筐压峰高处,阔步摇铃摆骆驼。”

随着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对于煤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清末《北京纪闻》提及京城的用煤量,称“每日以百万计”。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开始在京西建造一条从卢沟桥到门头沟的煤运专线。民国年间,北京居民使用煤炭更加普遍,分布在内外城的煤铺多达1450余家,煤炭销售每年多达20余万吨。

采煤过程艰苦且危险,稍有不慎即有性命之虞。因此,窑工受雇之前,往往要与窑主签订契约,“凡佣工必书身券,戕生矢勿问”。不过,相对于其他行业,采煤行业的报酬较为可观,“价值极丰,贫民竞赴焉”。

古代采煤全部用人力,工具主要是凿子、锤子、铁镐等。采煤作业极为艰辛,明代西山大峪山“有黑煤洞三十余所,土人恒采取为业。尝操锤凿穴道,篝火裸身而入,蛇行鼠伏,至深入十数里始得之,乃负载而出”。窑洞隐患重重,一旦遇到塌方,采煤工即殒命于中,十分危险。明代工科都给事中白瑜的奏疏中曾谈及采煤工之恶劣状况,“头顶灯盏,裸股出足,引手张臂,入于至险之地,气障山崩,皆所不免”,矿工“皆黑如鬼”,境遇极差。

明清时期由于京城用煤需求日盛,劳力缺失,经常出现民人被诱骗到煤窑事件。

清代西山煤矿区还出现了一个专门的行业——锅伙(锅火),最初本为“煤工食息之地”,“系代窑主招揽工人”的组织,但后来往往采用瞒骗方式,诱拐贫民入山工作。“开窑者皆遣人于数百里外诓雇贫民入洞攻煤,夜则诓入锅火。锅火者,宿食之地,垒石为高墙,加以棘刺,人不能越,工钱悉抵两餐,无所余。有倔强或欲逃者,以巨梃毙之,压巨石下。”备受锅伙虐待的煤工,往往“生还者十无二三”。嘉庆十二年(1807年),顺天府衙门曾经奏报拿获包揽水工、虐待窑夫的棍徒宋义忠,“私置锅伙住房,安设棘墙,圈禁工人,毒殴凌虐,致有伤残”。

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之采煤行业的危险性,使得西山地区在漫长的煤矿开采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特行业特征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包括祭祀窑神、庙会活动,以及特殊的行规、行话、民谚和禁忌等。明代开始,京西矿区都要举行隆重的窑神祭拜活动,既有窑神生日祭、开窑祭、复工祭、节日祭,亦有一些日常祭祀。缺少完整的制度保障,矿工们只能祈求窑神可以护佑他们平安。

门头沟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吸引了各方势力参与到西山煤炭开采事务当中。明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仁和大长公主“请浑河大峪山煤窑四座榷利养赡”,可见当时西山煤炭开采已经较具规模且获利丰厚。清代因诸多“内外官豪势要之家”开采煤炭,故出台了相关制度规定:“私自开窑烧煤,凿山卖石,立厂烧灰者,问罪,枷一月发边卫充军。”

从光绪年间开始,外商资本开始进入京西煤炭开采业,先后设立了中美合办通兴煤矿、中比合办裕懋煤矿、中德合办天利煤矿、中英合办门头沟煤矿以及中日合办杨家坨煤矿等。通兴煤矿后改为中英合办,是当时京西地区的大煤矿。据《中英合办通兴煤矿有限公司合同》显示,矿区位于“顺天府宛平县门头沟魏家村西坡”,矿地“东至赵姓地界,西至水沟,南至大沟,北至焦姓地界”,矿区面积曾达到四千余亩。

民国年间,京西地区煤矿建立起了一套煤矿工人雇佣制度,并区分工种分为里、外两种,里工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固定工,由煤矿公司直接雇佣;外工则是矿上的临时工,主要分布在井下生产一线和其他属于繁重体力劳动的岗位上,采取包工柜的管理形式。对于煤工的考评管理,也制定了一定的奖惩制度。如“通兴煤矿合同”显示:“凡工人无故不到工者,按日扣去工食钱一天;如系勤劳者,每月酌给奖银,以明赏罚。”不过,在煤窑硬件条件未能彻底提升、保障体系也尚未健全的情况之下,煤矿工人的境遇并没有明显好转。当年矿区流行一首歌谣:“厚铁板、窄又长,上边爬着穷儿郎,饿着肚子把煤推,不知小命在何方。”正是矿工凄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1948年12月,门头沟地区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管会西南分会接收了门头沟煤矿。

北京矿务局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建于1949年。原名平西煤矿公司,1950年改称京西矿务局,1968年改为北京矿务局。北京矿务局是在接收旧煤矿,改造小煤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煤炭综合性企业。

1951~1953年取消封建把头和包工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劳动组织,推广电钻打眼、长壁法采煤,使煤炭产量迅速增长,成为北京煤炭工业的主体。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京西矿务局改建扩建原有矿井,进行生产改革,推广采用先进技术,开始向机械化生产迈进。

1953年建立北京市第一个半机械化采煤工作面,1956年实现井下电机车运输。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京西矿务局新建7座大中型矿井,生产能力达到420万吨。

1958年建北京第一个全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实现了落煤、扒装、运输、仓储、销售的全过程机械化。

1960年京西矿务局产煤811.5万吨,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年生产水平,进入全国十大矿务局行列。

1963年煤炭部核定京西矿务局年生产煤炭能力为570万吨。

“文化大革命”时期京西矿务局生产、经营、建设受到干扰和破坏,煤炭产量下降到409.9万吨。

70年代中后期,北京矿务局将两座中型煤矿改建成水力采煤矿井。

1981年煤炭部核定该局年生产550万吨。80年代大力发展机械化采煤,研制出滑移顶梁支架系列支护产品。

1984年建成北京煤矿第一个高档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又引进国外地震监测系统,对井下冲击地压灾害进行科学防治。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性转变,在原有矿用器材设备生产工厂的基础上,先后建起一批多种经营性工厂,增加了非煤类产品的生产。

北京矿务局位于门头沟区新桥路南大街,局属基层单位分布在门头沟、房山、石景山、大兴、东城、海淀5区1县及河北省三河市。1997年全局有直属基层单位33个,其中包括煤矿6座,分别为门头沟煤矿、杨坨煤矿、木城涧煤矿、大台煤矿、大安山煤矿、长沟峪煤矿;多种经营性工厂、公司17个;生产生活服务辅助单位10个。

北京矿工报为北京矿务局党委机关报。前身为1949年平西煤矿工会组织创办《门头沟矿工报》,每周一期,1950年改名《京西矿工报》,后经几次停复刊,于1978年复刊,改称北京矿工报。发行量4 500份。曾获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报展评一等奖。

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2001年由原北京矿务局和原北京市煤炭总公司合并重组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权属二三级单位60余家,员工2.9万人。2010年,集团资产总额250亿元,经营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历史上北京还有北京煤矿学校,是中专学校。还有本科的北京矿业学院。2000年国家成立北京煤矿安全监察局,北京煤矿安全监察局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直属机构,视同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管理,主要负责北京市辖区内煤矿的安全监察和执法工作,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煤矿和安全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煤炭部   门头沟   北京   都城   煤矿   石炭   西山   京城   矿区   北京市   矿井   矿务局   矿工   美文   煤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