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当总统后中美关系会怎么样走?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短暂的间歇期,美国要调整它的策略,我们要做新的准备。

拜登将制定什么样的对华政策。第一,他认为最好的对华战略是团结盟友一起对付中国。他说:我将努力让我们和我们的盟友回到同一条战线上”,“我们无法单独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我们需要和其它国家合作,我们需要它们的合作,我们需要它们的伙伴关系。”

第二点是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拜登说,先对美国与中国签订的现有协议进行一个全面审查,然后与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传统盟友进行磋商,“我们就可以制定一项连贯的战略。”他说:“我不会立即采取任何行动,对关税也是一样的,我不会采取带偏见的行动。”他的目标是推行能够切实遏止某些所谓“中国行为”的措施。

第三,他说:“为了更好地与中国竞争,我们需要一种杠杆,这种杠杆需要我们形成跨党派的共识,来推动某种美国过去采用过的产业政策,也就是由政府牵头的大规模研发、基础设施和教育投资,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中国竞争,而不只是在那里抱怨中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拜登是公开主张采取产业政策的,这与我们国内一些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主张截然不同。

另外,拜登核心团队对华政策的想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这么几点:

一,先内政后外交。拜登上台后,首先要关注国内的很多问题,包括疫情防控,经济恢复等。

二,美国要继续领导世界,回到世界卫生组织、巴黎气侯协定、伊核协定等。

三,美国要恢复与盟友的关系。为了对付中国,美国将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合作,会特别注重在意识形态和高科技领域和中国竞争。

四,中美关系将以竞争为主,但也会有部分领域的合作。美国会与中国对话,包括重建双边对话机制。在气侯变化、疫情防控等方面中美是有一些合作空间的。未来两国主旋律会是竞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两国竞争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拜登执政后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国内不团结,二是盟友不听话,三是中国不信邪。

首先是国内不团结。表面上看,拜登最终赢得了选举,但拜登是个弱势总统。从得票情况来看,拜登拿到了8126万票,超过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但特朗普也得到了7421万票,高于他2016年当选时的票数,可见特朗普的基本盘仍然相当牢固。

美国选民中76%的人早就想好了把票投给谁,19%的人是竞选期间才作决定的,只有5%的人到投票前几天才决定。也就是说,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人,早就形成了思维定势,竞选期间双方的演讲、宣传对多数选民是没有影响的。换言之,今天美国社会的分裂是深层次的,难以改变的,这也反映到国家的上层建筑。民主党虽然赢了众议院,但还是丢了几个席位,最高法院也是由保守派来主导,州议会里也是共和党势力更强。我想这一切都将掣肘拜登政府,使他在内政、外交方面有很多困境。因此,美国要形成跨党派的共识,通力合作推动美国改革和发展,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外交政策上要有大的突破也会面临许多挑战。

“美国对抗式的民主”带来的必然结果,每个政客都要煽动群众斗群众,大家都越来越走极端,美国的民主也就越来越劣质化,而且看不到解决的方法。

特朗普是真的想改革,他看到了美国的很多问题,但开错了药方。他没有能干的团队,更没有改革所需要的雄才大略。美国的共和党、民主党都不是中国共产党,没有社会整合能力,也没有制度改革能力,更没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美国现在各种既得利益盘根错节,各种制度僵化死板。所以无论美国领导人,包括拜登,今天提出什么计划和口号,可能只是计划和口号,最终能兑现多少还真不知道。

第二是盟友不听话。拜登当选让美国在欧洲、亚洲的一些盟友总算放下心来。过去四年里,特朗普几乎惹火了所有盟友。他挥舞着关税和其它制裁大棒,不仅针对中国,也针对所有盟友。能折腾出多少钱就想办法折腾出多少钱,还不停地退群。不久前,拜登在介绍内阁的时候说:“我们这个团队反映了一个事实,美国‘回来了’,我们准备领导世界,而不是退出世界,我们准备与我们的对手抗衡,拥抱我们的盟友,准备捍卫我们的价值观。”

历史经验表明,国家信誉一旦丧失,不知多少年才能恢复。此外,欧洲内部的形势变得日益复杂,在对待华为5G技术方面,德国没有跟随美国,英国虽然跟随,也有不少保留。其实欧洲国家很清楚自己的实际利益,在对华政策上都有自己的打算,中欧投资协定有成果。

中日韩一直想打造一个自贸区,三国经济早就紧密连在一起,但这一次日本和韩国都抓住了美国陷入疫情困境和选举乱象、无暇他顾的时机果断签署了这个协议。所以中日韩能够在RCEP的框架下实现某种形式上的自贸区,这非常重要。这是第一个没有美国和欧洲参加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亚洲国家也可以自主推进区域整合。RCEP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第三就是中国不信邪。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中,中美关系可谓跌宕起伏,出现了一场场的贸易战、科技战、外交战、金融战、舆论战等。经历了围绕香港、台湾、新疆等问题的激烈交锋,但是你出什么招,我们就破什么招,“来而不往非礼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的人民更加自信,我们的内部更加团结,我们更加不信邪,我们整个社会都经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

新冠疫情袭来,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同台竞争,每天都在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制度优势和美国的制度劣势的认知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直接、深刻和清晰。我们从中国抗疫模式的成功和美国抗疫模式的溃败中,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最尊重生命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心胜,是一种民心向背式的心胜。赢得中国民心的是中国制度,失去中国民心的是美国制度。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美国神话已经终结。我想这一切就是今天中国不信邪的真正底气所在。

根据购买力平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是13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有世界最庞大的4亿中产阶级,他们到美国也是中产阶层,所以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你要遏制这样的国家,那会把自己孤立起来。另外我们还有强大的止战能力,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拜登在竞选演讲中提到过美国面临的四大挑战:前所未有的疫情、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前所未有的气侯变化、前所未有的种族矛盾。他呼吁美国团结起来应对。应该说,他的这些判断是比较靠谱的。但现在看来,光美国内部团结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它需要国际,特别是中国的帮助。在中美博弈过程中,拜登可能会作出一些策略上的让步,但我认为我们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按照我们已经定下来的目标和节奏,对一些我们国内已经形成广泛共识的目标坚定地贯彻下去。

鉴于美国国内高度对立的极化政治,我们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就是拜登的执政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四年后的美国可能还会回到“特朗普时代”,或者叫“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时代”。四年是非常短暂的,我们今天制定对美政策时应该未雨绸缪,要考虑四年后的美国会是什么样的美国。总之,我们务必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中国不信邪,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我们的对手正处于二战以来最不自信的时候,势力衰落得最快。

我的判断是,美国要回到多边组织中来没那么容易,要重新申请,而组织内的成员也要同意它回来。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所以拜登政府要跟中国商量,这也是一张大的王牌。中美关系在走下坡路,但这个坡度比较缓,不是悬崖式的。如果我们让它不走下坡路,能够平衡在一个点上,那就更好了。要全面变好不可能。民主党里的强硬派是意识形态强硬派,共和党的强硬派是军事和经济的强硬派。共和党跟我们打的是硬实力,民主党跟我们打的是软实力。所以民主党会跟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较量。

这个较量某种程度上比特朗普的贸易战还麻烦。民主党会把台湾问题说成“美国保卫台湾的民主”,而不是支持“台独”;在新疆问题上会说是“保卫新疆人权”。在经济问题上,民主党会用大量所谓的“规则”来锁住中国,就是“规锁”。这是民主党的一个新词。这里说的“规则”包括美国自说自话的一套规则,像是长臂管辖,也有和欧盟商量后搞出的“西方规则”。总之,民主党会用各种“规则”锁住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然后把贸易中的结构性问题作为一个主要的问题,最终把结构性问题都归结到制度。

我们不要抱幻想,美国国内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民众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主要原因就是很多政客不停地把新冠疫情的相关原因往中国身上甩锅。所以一方面,政客在推动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另一方面,民粹的影响可能也推着政客往这个方向走,疫情中特朗普的甩锅,很多老百姓看不到真相,而且还有这么多反智的人群。

中国人是看中长期的,这就是战略定力,中国人民对美国也是有史以来最反感的时候。中美以竞争为主,但也会在一些领域合作,要有一种“稳定的竞争关系”。我觉得这个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竞争又合作是常有的状况,合作和竞争的比例我们是可以动态调整的。我觉得双方成熟的领导人处理互相之间的关系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拜登政府要调整特朗普政府过头的做法。第一,民主党会避免特朗普很多不可预测、不讲规则,自说自话的动作,他们会尽量把自己做的事弄得好像很有道理。第二,他们不要单干,而是要和盟国联起手来对付中国。但这样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盟国对中国的攻击力度和美国不一致,那美国要迁就他们。所以尽管看上去攻击的面宽了,可攻击的强度会变弱。第三,民主党是想从中国拿到好处的,所以不会跟中国闹翻,从而失去从中国拿好处的机会。就是用“规则”锁住中国。美国非常善于利用他们制定的规则来约束其他国家。我们自己也要检查哪些企业出现了不合规则的行为,防止美国抓住我们的小辫子,打垮我们的企业。实际上“规锁”就是用微观的手段打掉我们宏观的战略,这是一种很新的战法。

拜登团队对付中国的强度、烈度可能会降低,但是广度加强。我们真的要有战略定力和耐性。经济是最根本的,现在美国想用各种方法来遏制中国,在经济这块是做不到的。中国的崛起是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崛起,我们可以向各国提供四次工业革命的产品、服务、经验等,美国做不到,所以想在经济方面对付中国非常之难。中国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实力绝对不亚于欧洲。所以遏制中国是会自己被孤立的。在软实力方面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国内更团结了,老百姓更自信了。所以想再来打软实力、意识形态战争,情况会跟十年前完全不一样。

美国要全面遏制中国是做不到的。美国两党在国内的资源分配上是分裂的。不知道什么钱该花在什么地方。特朗普原来要盟国增加的军费,现在民主党不敢要了,这部分钱就只能从美国财政中来。但美国现在财政极其困难,债务太大,光今年疫情带来的新债务就6万亿美元,加上它原来的23万亿美元,马上就要到30万亿美元了。它GDP一共才近25万亿美元,债务已经超了 5万亿美元,要把更多的钱用到遏制中国上,那国内的疫情、社保怎么办?民主党要顾美国的中下层,所以就要把相当一部分钱用在国内的社会需要上。

特朗普政府主张产业搬回美国根本就搬不成。搬了以后,从中国拆掉的损失是谁的?搬回去重新建要两年,工人培训也要两年。这样一来,四、五年就没有收入了,而市场又丢了,企业不就垮了吗?美国的盟国抢着要和中国做生意。所以,民主党只能打 “人权”、“民主”的旗号,但这一套不好使。

美国民主党也好、共和党也好,里面反华的力量都比较强。我们跟美国打交道,不太分左翼、右翼,分的是利益。有利益跟我们比较紧密的,有利益跟我们比较疏远的,还有利益跟我们是完全对抗的。我认为,利益跟我们紧密的力量在美国社会中是多数。农场主虽然投票给特朗普,但他们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国。中国要是不买美国的农产品,他们就全完了。高科技也是这样,高通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利益决定他们的立场。州政府、市政府就和中国直接来往来,有太多利益相关方。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现在的大势确实是中国崛起,并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在硬实力方面我们特别不能示弱,美国是承认实力的。

中国人的态度还是主张两个大国可以和平相处。美国终有一天会认识到,中国崛起没有那么可怕。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不一样,我们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我们的国防力量完全是为了止战和防卫。我们这个国家有个特殊性:结构上从发达到最穷都有,我们实际上是把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利益在自己身上融合了。我们既代表发展中(国家),也有一部分接近发达(国家)。所以“二超多强”、“一超多强”等概念都不是我们对外战略的总结构,我们是和所有不同类型国家进行合作。

美国不承认“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己会受损失,最后很可能会遭遇到一种 “降维打击”。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发展、经济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许再过五年、十年,美国的概念会显得非常之落后。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大国关系,处理得好,对整个世界都是一件好事。“在中美博弈过程中,务必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中国不信邪,以斗争求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中美关系   民主党   强硬派   中美   共和党   盟友   美国   疫情   美文   中国   总统   团结   利益   规则   竞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