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最简单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速成法

人与人本质上起点基本是相同的,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会越来越大呢?我想应该有很多人都遇到或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真正认真思考和分析,并不断努力寻找答案的大概屈指可数。因为很多人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把原因归结于外物,进而潦草的结案,毕竟向外求易,向内求难。


同样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随着长时间的探索与思考,我发现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学习力。就像《教父》中所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学习亦如是,花更少的精力获得比别人更快的成长速度,同样也注定了不同的命运,当然这里指的是相对性,毕竟“龟兔赛跑”,乌龟也曾赢过。


既然拉开彼此差距最主要的因素是自己的学习力,那么如何提升学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上提升学习力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方法:就是只字不差地阅读。而在什么都追求快的当下,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或者说是根本不可能去做的。


因为追求快乐,只字不差地阅读,那多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些知识总也解读不明白,更可怕的是在我们还没有明白的时候自认为自己搞明白了。你可能觉得自己并没有这样的误判,其实有没有检测一下就知道了,想一想自己曾经有没有“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经历,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其实很多知识,我们都是到了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会,然后第一反应大多不会去只字不差的阅读学习。而是寻找捷径,比如花钱报个班、或者联机搜索二手解读等等。结果定然也是不尽如意,毕竟一个连第一手资料都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只字不差的阅读的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绝对做不到只字不差的去咀嚼“二手资料”。


到头来不过是看起来很努力地在学习,结果还是在原地踏步,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最终收获的还是驴拉磨的人生,是不是很可悲?表面上看只字不差更费时费力,结果上看它最便捷,最有效,毕竟思考的深度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吃惯了速成亏的我,更相信,慢才是快。


生活中仍有不乏像曾经的我一样,追求速成的人。可怕的是还不自知,整天喊“速读、跳读、扫读”,追求一天一本书,甚至还有些人追求一小时一本。还夸夸其谈自己多有方法,多高效,结果不过是被速成收割,至少那些曾经高喊的人,除了最终得利者还在坚持外,我们看到其他有结果的人。


关键是都已经被收割了,还觉得自己占了很大便宜,吃亏吃到这个份上,你说可不可怕?如果是良性的也还好,关键它还容易引发一些负面的负载,尝试过的人应该深有体会。没有尝试过的试试一小时一本书,一篇书评,大概率也就明白了。


只字不差地阅读,要多简单有多简单,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做不到的人,总有吃不完的亏。因为他们会惯性地漏掉一些点,比如听别人说话听一半,看别人的文章看一点,便开始断章取义了,以至于他们永远无法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同样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是漏洞百出,没有逻辑,总也讲不到点上。


于是碰到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演讲,就会说一句:“俺也一样”但为啥做不到像像他一样犀利呢?事实上这只是自我安慰的错觉,因为根本没有意识到背后的巨大差距。还沾沾自喜,起初可能还寻找寻找之间的差距,想想差在哪里。但随着时间和被碾压次数的堆积,逐渐地就会产生抱怨,觉得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命运不公等等,直至废材。


就像很多人都喜欢听书、听音频,我也一样喜欢。因为真的省时省力,但是后来我发现不仅节省精力,还节省脑力,因为根本没办法专注,所以很多书,我都是至少要听3-4遍,每次都还有未曾涉足的知识,多可怕?原本只需只字不差的来一遍,现在要来3-4遍、5-6遍,看似高效实则更低效。


现在学聪明了,听书引路,求知只字不差的阅读。一旦遇到好内容,不仅只字不差的阅读,还要反复读好几遍,一是吃亏吃怕了,二是真怕浪费了作者的心血。


所幸经过不断地吃亏、学习、尝试,真的发现了速成的方法,最简单、也最重要,同样也最容易被大众忽视的方法:只字不差地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二手   只字   美文   吃亏   深度   节省   逻辑   本质   差距   精力   事实上   可怕   命运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