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端午忆旧

蒋光平

散文:端午忆旧

端午节还没到,走在大街小巷,卖粽子的小摊贩们却随处可见了,卖的粽子也确实可爱至极,那种三角形的粽子,尖尖的角,很秀气的模样,让人喜爱得不得了,于是兴冲冲的跑到一个摊前,买下两个,然后乐陶陶的一路吃着,满足而去。我是一个对粽子情有独钟的人,每一次的端午节,都能勾起我对粽子的无限怀念,每次看到有卖粽子的,也总会买上一两个,吃着吃着,禁不住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来。

记忆中,家里也曾包过粽子的呢。那时奶奶还在,从小我们几个小淘气都形影不离地跟随在奶奶身边,那时父母不在身边,我们基本上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是个勤劳的乡里人,心灵手巧,会变着花样给我们这群小家伙做许多形状不同,风味各异的小吃,即使再普通的食物,一经奶奶的手,就好像施了魔法般,会变得好看又好吃。在奶奶做的所有美味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数那一颗颗美丽诱人的粽子了。每年端午节还没到来之前的十多天,奶奶就早早地着手准备了,包粽子是要粽叶的,于是每年端午前,奶奶总是会带领我们这群小淘气们到老家房后的地里去剪粽叶,粽叶剪好后,奶奶会把它放在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说是这样包出来的粽子会更加的香甜可口呢。另外,捆粽子用的棕树叶,包粽子用的原料糯米和红枣也是要浸泡的。一切都准备好后,我们就搬个凳子坐下来,静静地看奶奶包粽子。只见奶奶熟练地捡几片粽叶铺在手掌上,又抓一把糯米放在上面,再在白白的糯米里塞上一颗或两颗红枣,用手变魔法似的一折,然后用泡好的棕树叶用力一捆,这样一个有菱有角可爱至极的粽子便出来了。看见奶奶包得那么快那么好,我们也想试试,可我们的手实在太小了,不管怎么包还是会有个地方露出白白的糯米来 。

粽子包好了,就要上锅煮。等待粽子出锅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总是等不及,一遍一遍地跑到灶屋里去看,看见锅里冒出热气了,又一遍一遍地问奶奶:“行了吧?行了吧?”粽子终于快煮好了,那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红枣的甜香随着一股股白白的热气飘满了整个灶屋,引得我们的口水也流了出来。现在想来,那时的日子真是简单而快乐啊!后来,奶奶还没把她的绝技完全传授给我们时却离开了我们,我们再也吃不到奶奶包的那香甜可口的粽子了。端午节,本是人们怀念诗人屈原的日子,然而现在,每每看到粽子时,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奶奶来,想起那曾经为我们包粽子的慈祥的老人来。

奶奶,端午又到了,你在天堂能再为我们包一次粽子吗?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端午   屈原   达州   棕树   小淘气   红枣   糯米   粽子   端午节   热气   香甜   美文   遍地   可口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