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西天取经的前辈

《西游记》,大家都知道,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的故事。那么真实的故事是发生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而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于是,人们便认为“唐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其实,到玄奘的时代,西行求法的浪潮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即将取代印度,成为佛教新的大本营。早在“唐僧”之前的公元228年,就已经有人去西天取经了,他便是东晋高僧法显大师。

唐僧西天取经的前辈


  法显俗姓龚,东晋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兄弟四人,三个哥哥幼年夭折,父母为保住这个儿子,便把3岁的法显送到寺中做小沙弥。法显20岁时受大戒后,勤学不止,成为当时有名的高僧。

  法显在钻研佛经过程中发现,传入中国的佛学经典有很多或残缺不全,或是释义不清,于是便萌生了远赴天竺求取经书、“令戒律流通汉地”的念头。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不顾65岁高龄,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达鄯善(今新疆鄯善)、乌夷(今新疆焉耆),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

  接着,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内,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到达天竺境内,又横穿尼泊尔南部,到达东天竺。

  法显等人在摩揭陀国首都巴达弗邑(今印度巴特那)停留3年,学梵语,抄经律。后来,法显又独自游历南天竺,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今印度泰姆鲁克)写经画像两年。之后,搭船纵渡孟加拉湾,抵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农历八月,法显搭乘商船,从海路归国。一路上,艰险濒濒,九死一生,于翌年五月回到青州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历时15年,游历30余国,带回大量梵本佛经。

  归国后,法显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劳顿,着手翻译佛经。七年间,他共译出佛学经典6部63卷,其中《摩诃僧袛律》成为五大佛家戒律之一,对后世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佛国记》。该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史料,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僧西天取经的前辈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法显时代,达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一个转折点,从过去的基本上是送进来的阶段向拿进来的阶段转变。

法显的功绩主要在于取经和翻译。他写归和翻译的经历代经录都有著录,他写的《法显传》对于世界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他的翻译对于中国的影响。专门谈一谈《法显传》对印度的影响。众所周知,印度古代缺少真正的史籍。因此,研究印度古代历史,必须乞灵于外国的一些著作,其中尤以中国古代典籍最为重要。《法显传》是最古的和最全的之一。一向被认为与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鼎足而三。研究印度古代史的学者,包括印度学者在内,都视之为瑰宝。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学家曾写信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

唐僧西天取经的前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唐僧   求法   鄯善   恒河   西行   天竺   西域   巴基斯坦   大唐   佛教   长安   东晋   印度   佛经   西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