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说岳全传》等古典英雄演义小说,还是金庸、古龙等现代武侠大师的经典作品。都塑造了一批家喻户晓、武功高强的英雄形象,这里有纵横沙场、马上无敌的猛将。也有驰骋江湖、闪展腾挪的侠客。小说毕竟是虚构的,那么历史上是否存在过这样的英雄呢?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东汉名医华佗,虽为医生,但其创编的五禽戏被称作是中国最早的武术套路,因此也有人把华佗称为中国武术的创始人。

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武林宗师名叫勃鞮,又叫寺人披。此人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一身武功深不可测,两次单枪匹马刺杀公子重耳,逼得重耳的团队不得不两次流亡海外。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或许也是一位武林高手。为何这么说呢?首先,李白好远游,古时车马不便,而李白能够孤身一人游历大好河山,说明他身体还不错,而且不怕一些宵小强盗之类。其次,有记载称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据统计在李白的诗中,“剑”字出现了一百一十八次。试问如果不是剑术高超,又怎么会写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样的千古绝句?

那些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南宋名将岳飞。有传言说形意拳就是岳飞所创。岳飞自幼习武,从弓到刀枪,再到技击,武功精绝,崇拜关张。岳飞在武术史上有“武圣”之称。

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在福建召集了全中国的武术家与少林僧人研究出一套对抗日本海盗之拳法及棍法。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盾牌之技艺,戚继光无所不精,然而,他更重视拳法。他认为,拳法虽似与实战关系不大,但是“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拳“为武艺之源”,为“初学入艺之门也”。在其死后,留下之拳种及锻炼士兵的方法,再经历郑成功之洪门时期,最后发展成多个门派之南方武术。而且更有着戚氏军刀,对武器如此了解并能改造,怎么说也应该是个高手吧?

那些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实际上,在宋朝之前的古代中国,文人会武功并非稀奇事。先秦时期就要求“士”能文武双全,班超能投笔从戎,是因为他身体素质好,祖逖闻鸡起舞,这个舞指的是舞剑。中国文人逐渐变成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其实是从宋朝开始的。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最轻松的开国皇帝,因此当国之后,为防止这种事发生在自己的子孙身上,因此推行重文轻武。

到了明代,大名鼎鼎的张三丰。明代武当山道士,武当拳的创始人。明朝的张三丰是一名被神化的人物,据说有时候三五天吃一顿饭,有时候两三个月才吃一次饭。精神好的时候穿山走石,累了的时候铺云卧雪。有时一日走千里,“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

北京白云观抄《诸真宗派总簿》列出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有王屋山邋遢派、然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等17支。由此可见,张三丰在武林中的地位,而地位往往是和实力相匹配的。

转眼间,1840来到。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宣告武林宗师走向没落。

太平天国运动给了中国武林一个最后的展示机会,也给他们一个心灰意冷的打击。当美国人华尔和英国人戈登率领的洋枪队登场之后,武林高手们发现,这帮根本不懂功夫的洋鬼子,凭借着几把长枪,就把太平天国的队伍打得稀里哗啦。

拳头再硬,没有刀枪硬;刀枪再快,没有子弹快。清朝末年,生灵涂炭,天下大乱。

所谓乱世出英雄,换了前朝,这就是武林宗师扬名立万,建立功业的大好时机。然而,在热兵器来临之际,武林宗师们在乱世之中没有建功立业,反而成为了悲剧。

说一个大家可能会熟悉的人,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所持武器为“青龙偃月大刀”,重一百多斤,一把大刀镇住了各路英豪,一时成为京师名侠,武林宗师。大刀王五不仅武艺高超,还忧国忧民。大刀王五与戊戌变法的谭嗣同情同兄弟,戊戌变法失败后曾经图谋营救谭嗣同,并几次要暗杀杀害谭嗣同的清朝高官刚毅。大刀王五开设了著名的“顺源镖局”和“父武义学”武馆,要帮助国人健身强体,抵御外辱。后来的武林宗师们纷纷开设武馆,都是效法大刀王五。

然而不久,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神水灵咒纷纷失灵,所谓刀枪不入挡不住子弹。鬼子进城,汉奸带路。于是,鬼子与汉奸包围了顺源镖局。一场战斗开始了。

大刀王五手持一百多斤大刀,挥舞着冲向鬼子。“啪。”一声枪响,大刀王五就觉得膝盖一软,双手拄着大刀,单腿跪在了地上,低头看,腿上在流血。“啪。”两声枪响,大刀王五就觉得肚子一热,肚子在流血。“鬼子们,我操……”话没说完,第三声枪响。“仓琅琅。”青龙偃月刀掉在了地上,发出一阵声响。一代宗师,就这样离开了人间。生得伟大,死得凄凉。

当年汉奸们割下了大刀王五的人头,悬挂在北京城城墙上。一代宗师,落得如此悲惨下场,却无人敢为英雄收尸。终于,几天之后,在一个黢黑的夜晚,一个身影蹿上了城墙,轻轻摘下大刀王五的人头,然后跳下城墙,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此人是另一个成名的宗师,霍元甲。

霍元甲,天津静海人,独创“迷踪拳”,当过镖师,当过搬运工。在药店干活期间,他能挑动千斤药材,力推两个大青石碌碡,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霍大力士”。直到1909年,41岁的霍元甲才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到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

霍元甲的名声让日本武士不服,1910年9月,在上海的日本柔道会挑选了十几名高手,找霍元甲较量。霍先让他的徒弟刘振声上场,连胜对方5人。日本领队非常恼火,点名与霍元甲较量,结果被霍元甲打得骨断筋折,只好认输。这一战,让中国人士气大振,可是日本人要下毒手了。比赛之后日本人设宴招待霍元甲,席间听闻霍元甲患有呛咳症,就介绍一名叫秋野的日本医生为霍元甲治病。霍元甲毫无怀疑之心,欣然接受。谁知这病越治越严重,不到10天,一代宗师霍元甲就长逝于上海精武体育会。

事后,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们拿着霍元甲每日吃的药去化验,才知是一瓶慢性烂肺药。原来,着了日本人的道儿。1989年修建霍元甲陵园时,对霍元甲遗骨进行化验,证实是被毒死的。一代宗师,就这样被日本医生轻轻地放倒了。

那些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杜心武,本名杜心五,湖南慈利人。少年时,杜心武在峨眉山从武当道人徐清虚学艺,并研讨少林功夫,集武当、少林之精粹,创造出“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之自然门功夫。杜心武所学极杂,武功高强,于是北漂到北京去干镖师,后来又当了清宫护卫,也就是武侠小说里常说的“大内高手”。不过杜心武对于给皇帝看家很不甘心,这个时候认识了湖南老乡宋教仁。被介绍给在日本的孙中山当贴身保镖,当时,清朝政府经常派遣大内高手前往日本暗杀孙中山,结果都被杜心武这个前大内高手挫败。辛亥革命成功,结果却被袁世凯篡夺了胜利果实,杜心武十分失望。而宋教仁被暗杀,杜心武心灰意冷,从此归隐江湖。

杜心武一直活到1954年,临去世前一天,请了诸多好友到长沙天心阁,告诉大家:“明天我就要走了,今天再给大家露几手。”第二天,杜心武无疾而终。

燕子李三,河北沧州人。清朝末年中国正处乱世,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但这也为江湖好汉和武林高人纵横天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而“燕子李三”,无疑是其中颇有名气的传奇飞贼,而且现在几乎成了一个品牌。

据《中国档案报》的报道,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1894年生于河北涿县。幼时随叔父到沧州落户,艰苦度日。沧州习武之人众多,他也跟着学了点武艺。因其禀赋较好,身体轻快,渐渐地爬墙上树易如反掌,非一般人所能比。由于家境贫寒,年纪稍长便开始四处偷盗,曾在河南、湖北等地屡屡作案,有一次竟然偷了洛阳警备司令白坚武家的财物,名声大振。每次,他偷来富人的东西分予穷人,因此有了个“侠盗”之名。

清末的武林宗师还有很多,比如“无影脚”黄飞鸿、“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半步崩拳”--郭云深,他的代表作品是《能说形意拳经》。“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形意拳、八卦掌大师韩慕侠、被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的董海川等等。

清末的一代宗师,虽然悲摧了一些,却好在当时正在抵御外敌,推翻满清,还能有理想有方向,为正义事业献身,虽死犹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太平天国   华佗   大内   精武   形意拳   武功   拳法   枪响   传说中   大刀   日本   宗师   李白   清朝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