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往事之中道亭访古

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系

中道亭,乃兴宁城与长乐城之中间之地也,今在新陂镇先声村中道山(亦称黄土岭)上。

清.郝玉麟《广东通志》:中道亭,在兴宁县西十五里,明隆庆二年,副使张承宏建。距今四百五十二年。

《大明一统志》:中道山,在长乐城东北十五里,为往兴宁适中之地。

兴宁往事之中道亭访古

上山之路早已断绝,于卫星图中找出一条直贯山脊的防火带,我拨开荆棘艰难而上。之所以执着于寻找中道亭,是因为宋朝名相李纲曾经写过一首诗,却是引起了千年争论,宋朝王象之《舆地纪胜》中这样记载:

题黄土铺

深入循梅嶂疠乡,

烟云浮动日苍凉。

连年踏破岭东土,

赖有仙翁肘后方。

(注:肘后方全称《肘后备急方》,相传为晋葛洪所著的古典医书。)

但在兴宁明以后的县志中记述却又有不同:

过黄牛岭

深入循梅嶂疠乡,

烟云浮动日苍黄。

连年踏遍岭南土,

赖有仙翁肘后方。

这是李纲被贬琼州后,父子遇赦还乡途经兴宁所作的一首七绝,兴邑人胡曔经多方考证后认为王象之《舆地纪胜》比兴宁县志所载更为可信。这首诗包诗名在内虽仅32个字,但却牵涉到兴宁宝山、黄牛岭、黄土铺、丞相岭、五华岐岭及龙川蓝关等多个地点的定位,故于此略加阐述,以明觉厉。

兴宁往事之中道亭访古

“黄土铺,县志不载,宋时必缘黄土岭以名其铺”,胡曔在引述王象之《舆地纪胜》中的《题黄土铺》中如是解释:“今县志以此诗为纲过黄牛岭作,本出明人之说,别无足取,惟纪胜係成于宋嘉定后,距纲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过此为时既近,其言亦古。”

胡曔之兄胡曦亦言:县西十五里通驿中道亭、黄土岭,乃纲所经之路。宝山僻在县东,向无邮驿,未闻所谓黄牛岭者,因谓黄牛为黄土之伪。其后又曰:明初修纂邑志,不审兴宁长乐二县分合羼割之由,已以今之长乐岐岭为丞相岭者,仍误属之兴宁宝山,遂并误以黄牛岭为黄土岭。

郝氏《广东通志》云:暑雨亭,在兴宁县西南十五里黄土岭,明成化十七年知县侯爵建。

暑雨亭是否为中道亭前身,已无据可查。如今,不论是暑雨亭,还是中道亭,早已消失在历史烟云之中,但是在山顶,我终究找到了一些散碎石灰块,毫无疑问,这应该就是中道亭遗留之物。

兴宁往事之中道亭访古

郝氏《广东通志》又云:兴宁县黄土岭,在城西十五里,高五十丈,周围五里,近长乐县,东西之通道也,蓝关在此,上有韩文公庙。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从蓝关古道翻越秦岭南下潮州,写下了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当然,此蓝关非本文要提及的蓝关。但近些年,因为同是涉及韩愈,并且地名相同时间吻合事有凑巧,龙川有些人开始跳出来争议蓝关归属问题,膨胀得不是一点半点。

蓝关在东晋兴宁建县时,确实是属兴宁,而且南汉至宋天禧前,兴宁县治曾设丫下;至宋熙宁兴宁析长乐时,蓝关则属长乐管辖,再至长乐割兴乐都给龙川后,蓝关复归龙川。郝氏《广东通志》不分兴宁、长乐、龙川沿革之原委,只知蓝关初为兴宁最西境,故而套至今兴宁西境黄土岭上。

据载,蓝关昌黎庙有诗曰:

岭高黄土接层嶂,

贬潮昔驻常丞相。

谪官唐宋此邮程,

家山回首应怊怅。

此诗中的常丞相是指唐德宗时的宰相常衮,同样是被贬潮州经过当时的兴宁(今五华)岐岭(循广两地分水岭),故岐岭亦称为丞相岭,与当今兴宁所说的宝山丞相岭是两个地方,后者乃是后人揣测臆想出来的,所犯毛病与蓝关是一样的,都是不审兴宁、五华、龙川三地沿革及原委而强拉硬扯所造成的。

宋朝乐史《太平寰宇记》:氶相岭,在兴宁,循广两州分水岭也,唐太历中,宰相常衮除潮州,途经此岭,土人因以为名。

很明显,当今兴宁宝山地处偏僻,当不得循广二州分水岭之名,称之为丞相岭实乃谬之远矣。

盛暑之下,烈日黄土相伴,我实在无法想象当时之人为何要选择这样一条道路贯穿东西,或许这是最近之途吧,又或许这是最便之路,所谓的翻山越岭或许正是当时最安全的捷径。最后感慨一番,权作是追古抚今吧:

黄土误作黄牛传,

氶相难为宝山缘。

此山欲比彼山强,

青鸟还需殷勤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兴宁   中道   兴宁县   秦岭   长乐   宝山   潮州   通志   县志   分水岭   丞相   烟云   广东   黄牛   黄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