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所有图片非注明均为本人拍摄)

生命如尘,岁月如歌,红尘纤陌里,总有那么一些不息的灵魂在荒野破败里徘徊游荡,唱着无人问津的歌谣。

南山把盏,相知无悔,星海无垠中,总有那么几颗不甘的流星在欲火焚身中迷失自我,坠落在无人知晓的角落。

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很多很多年以前,简陋的你为周边乡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庇护;许多许多年以后,世人却已不再认识你的苍桑容颜。原本丰盈润泽的心早已被消磨到素寡恬淡,无人供养的灵魂在淡淡的忧伤中摇曳着无声的翅膀。

祝枝山《正德兴宁志》载:罗英寨,在县北二十里(注:志载误,应为县西北)。

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寨,乃旧时乡民为避祸乱于荒野深山中所筑的防护场所,除少数比较坚固的如世人皆知的龙田磐石围、岗背躲世围等,在兴宁还有众多不为人知的※※寨。这些寨子有些挖有战壕,有些砌有石墙,但很多就是用石头垒成的简易山寨,有盗匪来了,大家就前往寨子躲避;等匪患稍平,各家又重回各家继续耕田农作过着平常生活。

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兴宁人,总有一种错误的认知,总是认为兴宁就是兴旺安宁之地,没有自然灾害,没有战争祸乱,其实这完全是给那首顺口溜给误导了,说什么“铁网挂城头,金龟水上浮,任尔天下乱,兴宁唔使愁”。这个顺口溜其实是清朝县令张鹤龄在贼兵围城之时,用来装神弄鬼吓唬贼人的,后来不知怎么就成了兴宁人自吹自擂自我安慰的典范,似乎兴宁一直都是受上天眷顾的宝地。

《正德兴宁志》载:天顺辛巳,贼破县治。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罗刘宁聚众千余,攻破兴宁城,官署民居悉遭焚毁。县城都被攻破,乡野民众所遭涂炭则可想而知。

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正德兴宁志》:县自洪武已酉复立凡四十余都,既而江西安远贼周三官作乱,攻破县治,居民窜徙。继以大兵平荡,炊汲殆尽,仅存户二十余,编为二图,寄附长乐。全县仅存二十余户,甚至还被寄附长乐,其血腥程度简直不可想象。

(注:明朝都图为同一级行政区划,出自王安石创行的保甲法,以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某些地方则称都为图)

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事实上,在明清时期,兴宁社会一直都不太平静,匪患此起彼伏,对民众的生活影响极大,也极大地限制了兴宁社会的发展;直至到了乾隆盛世之后,兴宁社会的整体环境才逐渐平稳下来,兴宁的商业及手工业也才得以飞速发展,赚下“小南京”及“无兴不成市”的美誉。

自古不怕艰辛的客家民系,经过一辈又一辈的开拓进取,早已不再局限于“有田者耕人,无田者耕于人”。盛世烟火下,历史一再遗失,人文反复废颓,偶尔的寻觅完全无力挽留丝毫记忆。

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未见到罗英寨前,我一直想当然的以为跟“清风寨”或“瓦岗寨”类似。当我真的站在罗英寨上的时候,才知道山寨早已随风而逝,民众早已不以为意。

罗英寨,跟普通的半圆形围龙屋不一样,它是方形的,但又缺少四角楼中的四个炮楼。很明显,就是受限于资金而比较粗糙的建筑。我不知道最早的罗英寨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其周边是否挖有战壕。这个罗英寨1号,经过修葺虽然彰显了其曾经的辉煌,但却始终掩不住内里的破废荒凉。我在周边走了几圈,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问询的人。

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置身于密林杂草中,心下总是忐忐忑忑,耳边传来潺潺溪水声,却也没有胆量下去一探究竟。前面纵然存有断桥,但绝不会有白素贞撑伞相望,千年等一回若是真的等来一条活生生的大蟒蛇就悲悽了。

循着猫洞向里望,则是阴寒逼人,这是狐仙最爱之地吧。但我终究不敢多做停留,怕只怕没有看到聂小倩的多情回眸,却听到那千年老妖的断雷闷喝。

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并不会直接创造出社会价值,但是却能影响后世的成长方向,对培养后世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历史的地区,其人文环境总是有重大缺陷的。

田野日记之罗英寨探秘

#农村# #兴宁# #历史回眸# #梅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安远   正德   兴宁   长乐   匪患   祸乱   寨子   乡民   战壕   天顺   山寨   顺口溜   田野   美文   民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