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出伕

乡土散文:出伕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为防洪抗旱,抵御自然灾害,政府都会利用秋末春初,农活较少季节,安排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去开挖河道,清淤筑坝等水利工程建设,有的地方叫“出河工”,在我们家乡叫“出伕”。

记忆里,每年元宵节刚过,工程建设的任务就分配下来,村庄也沉浸在为出伕做准备的忙碌之中,大喇叭广播,红标语宣传;生产队磨坊连夜加工所需面粉;铁匠当街支炉,淬火镐头铁锨;木工师傅场院内赶修车辆;婶娘、媳妇们灯下为亲人缝补衣服,添加被褥;因我村是闻名四乡的先进单位,乡亲们思想红,觉悟高,青壮年都踊跃报名出伕,把能参加国家建设作为一种荣耀。一切准备就绪,出发时,大马车拉着伙房和搭建窝棚用品,小推车装着施工用具和被褥,白发老娘村头叮嘱出门的儿子,新媳妇含泪望着丈夫,孩子们跟着车辆嬉闹,目送分别时间或长或短的亲人,奔向那或远或近的劳动工地。

常言说:农村活儿三件苦,出伕挖井垒墙屋。出伕排在首位,我只在一九七五年春天,十八岁时出过一次伕,到纯化镇北边开挖“工农河”,第一天干活,装土,推车不知往返重复了多少趟,上午劲头还足,下午就感觉力不从心,腰酸背痛,两腿乏力,双手起了血泡,晚饭只觉口渴,很难咽下那带有苦味的地瓜面粉做成的窝头,我亲身体会到了出伕的辛苦,想家的泪水夺眶而出。刚回到工棚,领工的大叔就来到我跟前,首先给我挑开血泡,敷上马包粉(故乡一种野生菌菇,干粉治疗创伤),并把一个大窝窝头塞给我说:“侄子吃了它,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下去明天哪有力气干活,出伕的人都有累哭的这第一次啊!”我望着慈祥的大叔,想起离村时表的决心,明天的劳动,苦味的窝窝头,伴着咸涩的泪水,慢慢咽到肚子里。几天后手上的血泡变成了老茧;饭量也增了,每顿饭吃两三个窝头还不觉得饱;劲头也大了,能推五六百斤重的车子。后来河越挖越深,生产队里牵来耕牛拉车,村庄领导也带着猪肉和大白菜慰问民工,吃到了一个月里唯一的一次猪肉炖白菜,四十多年过去了,出伕的情景却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乡土散文:出伕

听乡亲说,春秋两季工程,最艰苦的是秋后的工程,因为要干到寒冬腊月,在冰天雪地里劳动,在冻土三尺里开凿,究竟有多辛苦?我专门拜访了街坊传武叔,记忆里他年轻时,身体好,力气大,思想先进,工作积极,做过生产队队长和民兵排长,每年春秋两季出伕,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交谈中,他并没有向我讲述出伕过多的辛苦,而是告诉我:“那时年轻,为了国家建设,村庄荣誉,吃苦受累,心中无一丝悔意”。说话间,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珍藏的纸包,里面有出伕时获得的立功奖状,几本多年来写的笔记与诗歌。从立功奖状上,我知道他在工地上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笔记里了解到他到过东营海潮坝,惠民黄河展宽;远至马家沟,近在小清河……

一九七八腊月小清河筑堤工程,他在诗歌中写到:

寒冬腊月红旗展,

清河筑堤意志坚。

顶风冒雪战严寒,

地冻三尺又何难?

拼拼拼来干干干,

敢叫日月换新天。

不忘领袖毛主席,

建设祖国青春献。

乡土散文:出伕

从这些豪放的诗句里,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北风呼啸,漫天雪飘的寒冬腊月,乡亲们在工地上为了国家建设,为了村庄荣耀,为了不屈的“耿刘精神”(我村年年参加工程建设一直是先进集体),拼命大干的场景,他们用满脸汗水浸透了冻土与雪地,使工程快速进展;那双手冻裂流出的鲜血,染得旗帜更加火红鲜艳。

每次和乡亲们交谈,他们都乐于回忆,因为在那个年代,他们不因虚度青春年华而羞耻;也不为无私奉献而懊悔。这就是我可爱的乡亲,祈请苍天!您要恩佑这一代人的诚心付出,让他们晚年幸福,身体康健;伟大富强的祖国啊!请牢记这一代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老有所依,福禄双全。我愿用四海之水为墨,书写乡亲们的功德,愿借七彩长虹之色,描绘村庄的容颜;愿一生以故乡为傲,为父老乡亲而歌。


审阅:高杰

简评:以故乡为傲,为勤劳朴实、在特殊年代无私奉献的父老乡亲而歌。作者的一片赤子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组稿:中国乡村重庆基地编辑部副主编 晨希

终审:严景新


作者:刘福增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血泡   荣耀   窝窝头   寒冬腊月   窝头   冻土   生产队   青壮年   父老乡亲   乡土   乡亲   美文   村庄   工地   故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