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作者:睹影悟道

小时候,缺吃少喝时看到父母晒点茶笑啦,最苦生活也有甜蜜的盼头;上了年纪之后,尝着尝着老家的点茶不经意就哭啦,渐行渐远的美食就是找不到当年母爱的原味……!

___题记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一席烟火,却孕育岀不同地域特有风情。多少人踏尽千山万水,尝遍世上美味佳肴,总有一道心中念念不忘的美食叫妈妈的味道……!

一年又一度的年关又将临近,座落在九岭山南麓的那些小山村,房前屋后的竹篙或晾架上,又红红火火琳琅满目地晒出了许多具有宜丰地方特色的年货,那些翘首盼望儿女回家过年的父母,又把往日的思念与牵挂晒进春节与儿孙团圆的点茶里。想着熟悉而又渐行渐远的美食,念着祖屋上飘来呼喊回家吃饭的袅袅炊烟,又有多少长年奔波在外的游子,匆匆回家时却找不回当年忙碌而又熟悉的身影,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那股有家却不能常回的惆怅不知不觉又涌上心头!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在宜丰乡味最浓的民间年货中当属点茶:点茶不同于小吃,小吃一般是用五谷杂粮制成的美食,如包圆豆团麻糍饺子等,有时可以当作正餐主食。而点茶一般是用果蔬或米面制成的美食,一般用于红白喜事接待客人喝茶时的伴品,所以叫点茶,同时也当作小孩大人休闲消馋解饿时的辅助零食,所以宜丰方言中通常也叫零口叽。

小时候物资贫乏,农家子弟常常会感到食不果腹饥饿难忍,偶尔看见有个伙伴吃零口叽时,便引得众人垂涎欲滴饥肠辘辘,若是做人不大方,一不小心,连口袋都被“朋友”们轰抢撕成碎片。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宜丰民间传统点茶品种繁多,如果按作物种类来分,可划分米食类冻米片刨皮叽等;面食类面饼叽、如意糕等;果脯类蕃薯片、笋荠干、冬瓜糖、黄瓜叽干等。如果从品相颜色来分,可划分红橙黄绿青紫黑白八种花色:红色代表有胡萝卜南瓜干,橙色代表有桔子干猕猴桃干,黄色代表有酸枣干油角子充灌糖,青色代表有风豆子丁香花,紫色代表有脚板薯干紫苏干,黑色代表有笋叽黄瓜叽长带干,白色代表有醋姜橙片米糖刨皮叽等,细数起来上百个品种,哪个都让人口水直流!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记得四十多年前,刚读小学一年级时,年末时我考了班上总分第一名,班主任云老师不顾学校俗成约定的家庭成分限制条件,破格评了我一个“三好学生”。捧回奖状回家时,我缠着母亲要奖励,母亲便随口说了一句:过年时奖几个“天宝糕叽”给嗯!

春节时,我纠缠着母亲要吃“天宝糕叽”,在姊妹会意的嘻笑中,我始终没有得到母亲的实物奖励,然对点茶的渴望从此纠结于心。成年后,我曾经多次与不同长辈讨论过“天宝糕叽”,除了宜丰方言中有调侃口头奖赏空中支票的意思外,到底什么点茶是正宗的“天宝糕叽”:有的说是“薄荷如意糕”,有的说是天宝大夫世家人,做得最精致美味不轻易示人的糕点,反正没有一个的标准答案,总之“天宝糕叽”就是宜丰人公认为做得最好呷的点茶!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如今许多民间传统工艺逐渐被淘汰,工厂化成批生产的美食摆满了超市货架,不少地方经典美食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 ,科技发展更是解决了过去贫穷饥饿时悲伤。

然而说起炒米片,相信许多同龄人和我一样,炒米片香味早已深深镌刻入我的骨髓,常常梦见它,回顾往事仿若昨天历历在目,它不仅充饥解馋式陪伴我成长,更给予了我精神上抚慰!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立冬之后,母亲听着村里广播天气预报,精心挑选一个天晴的星期日,头天晚上浸满一大盆柳叶糯米。第二天清晨,早早起床仔细控制着火候蒸熟一甄糯米饭,天未亮,父亲便把糯米饭摊晒到晚稻收割后的田巷中,太阳一出,大人们都忙着到生产队去攒工分,守着晒垫不让鸟和鸡偷吃糯米饭便成了小孩专职任务。

那时候,山很青水很绿天很蓝,对于一个放牛娃来说,能静静地坐在田巷中垫着谷箩做着作业,饿了偷吃几把糯米饭解饥,是穷苦日子里最快乐的事。一抬头总能看到天空中翱翔的老鹰,偶尔发现嘴上叼着仔鸡老鹰低空负重盘旋,几个小孩就联合起来不停追赶,幸运时在一片呐喊声中,受惊后老鹰会丢下嘴中仔鸡落荒而逃,那时候谁跑得最快,捡到战利品就归谁!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太阳快要落山时,父亲会在收工后快速跑到田巷中,用手拿捏着糯米饭,算计着干湿程度看是否可以开碾,糯米饭不能晒得太干或者太湿。用手一抓成坨,松手就散刚好。那时候,整个村庄只有一个公共碾间,是村里传承了几百年以上用来碾谷脱米的地方。遇到天气特好,村里有几户人家都同时晒了糯米饭,便要按先后顺序排队碾炒米。

有时排队到半夜,便在墙角上插两个火把用作照明。先把晒好的糯米饭均匀地撤到“u”型石槽中,再用一块黑布把牛的眼晴蒙起来,防止牛发烈乱跑,套上牛轭(宜丰方言读hua)后,再让几个小孩坐上碾车,手里拿着竹梢赶着牛沿着圆形石槽不断转圈碾压。年幼时,看到邻家小孩坐在碾车上赶着牛不停奔走,以为是一件很光鲜享受的美差。后来当自己坐上牛车时,发现碾炒米是件十分危险的苦差。首先要有一个小孩,定时跟在奔跑的石滚后用扁担翻动石槽中炒米,防止凝固结坨,倘若炒米太干,随时洒点清水调节一下就可;就怕炒米水分太多,还要加入谷糠防止碾压结坨,那跟在石滚后翻动炒米的人,手推脚跑便没得休息;其次还要作好准备随时用桶直装牛拉的屎尿,防止脏物溅坏炒米;再则碾炒米往往要劳作到深夜,尤其是小孩坐在碾车上晃晃悠悠容易瞌睡,一不小心,掉到石槽中遭到前后两石轮碾压便有生命之险。

一槽炒米,经过三四个小时碾压后,炒米碾成扁平状,粒粒晶莹剔透又不黏(糯米饭在曝晒过程中,如太阳光不强,炒米水分过多,在碾压过程容易结坨粘连在一起,俗称太油,炒熟时不容易膨松,易夹生不熟,俗称夹牙齿),便宣告成功。清扫起来再晒半天装入瓮中,随时待雨天大人不出工时制作炒米片!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农历小年左右,遇到雨雪天生产队不出工时,母亲会从小溪里淘些粗砂砾,洗尽后再筛去小的颗粒。用芦箕点燃灶火后,倒入粗砂砾,待铁锅烧得冒油烟时,先用一把新筅帚蘸些油涂抹热锅,再倒入少许炒米,再用一把几根楠竹枝丫扎成的小擦帚不停翻炒。待炒米快要由白变黄时,迅速铲起放入筛子中筛去砂砾。如此重复操作,直至把炒米炒完。

接着母亲把铁锅洗净,先加入砂糖米糖或蕃薯糖和少许清水,待加热熬成糊状后再倒入已刚炒熟的炒米。在我老家澄塘,没加芝麻的叫炒米片,加入芝麻的叫麻片。待炒米糖水充满拌匀后,快速铲起倒入砧板上方格内,父亲再用米筒在冒着热气的炒米上不断翻滚挤压,待炒米成型后,迅速趁余热把炒米切成片状,再拿瓦瓮垫上些炒米,分层码上炒米片。那时候芝麻十分稀少珍贵,普通农家只能做几板麻片,母亲便会用大小两个瓮分别装起来,并把装麻片的小瓦罐藏在阁楼衣被杂物木柜内,用于接待客人或正月拜年礼品!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那个以一穷二白为荣的年代,作田人家往往是吃了上一顿不知下一顿。寒冬腊月,生产队不岀工,母亲会把一日三餐改为两餐,多数还会用南瓜擦饭或蕃薯粥代替,且用大小碗分餐着,我是父母的幺儿,自然是吃小碗。每逢星期天上午需要岀门斫柴或打猪草时,母亲担心饥饿会影响我的身体生长发育,总是偷偷地放两块炒米片在我口袋里。常常是我惶恐得屏住呼吸,生怕姊妹们发现,其实口袋里炒米片的香气早早地岀卖了我自己。有时干完农活后,回到家里实在饥饿难忍,我也会偷偷地爬上楼梯,躲在阁楼上偷吃几片麻片。不管怎样打扫自己,口中存留的麻片余香还是会暴露“小偷”行为。往往是不到清明,那一小瓦罐麻片就让我清扫见底。有时母亲会问,是谁偷吃那罐麻片,姊妹们总是打趣地讪笑道:肯定是屋内的那张老鼠嘴!

斗转星移,如今村庄里早已不存在了碾间,乡村里也难以寻找到儿时炒米片记忆。让父母袒护下那份慈爱,姊妹守护下那份亲情,永远温暖在我心底!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我爱家乡的点茶,更爱魂牵梦绕记忆中炒米片!

曾经有人问我,为何我眼睛总是噙满泪水,思绪重复在过去穷苦的日子里?因为我深深地爱恋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记忆里有太多太多讲不完的话题……!

家乡宜丰县的茶点:渐行渐远的人间原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宜丰县   天宝   仔鸡   石槽   宜丰   砂砾   炒米   蕃薯   茶点   老鹰   糯米   美文   饥饿   家乡   小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