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反想……


读《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反想……

我小时候就是遭受家庭暴力,10岁以前,我记得有一次被父亲打,打完之后我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他我,反正就只记得他打我。略微记得,当时,在我们那里工作的叔叔阿姨天天逗我,说爸爸妈妈以后有了弟弟或妹妹就不爱你了,弟弟或妹妹会和你抢吃的玩的穿的。

然后,我有次发脾气阴阳怪气的感叹,以后他们不爱我了,只爱弟弟或妹妹。我妈就有次说我,意思是说我不对。

现在长大了,才知道,其实是那些叔叔阿姨在错误的诱导年幼的我和父母起争执,我因为这个事,还有父母在我童年时,经常因为工作忙或他们俩有矛盾就迁怒于我,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原因的经常骂我,对我大吼大叫的骂我,那时候很小,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错在哪里,总之,他们就是不高兴就骂我吼我,命令我,凶我。

长大以后,谁说话声音大些,我听到都会下意识的非常恐惧和害怕。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之很凶,妈妈也凶,他们都不温柔的待我,从来不听我解释,强制要求我得听他们的。

如果我说天真的孩子话,他们就会以大人的视角理解孩童的我,然后用语言嘲讽我,嘲笑,奚落我。

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学习成绩取得全班前3,得了个证书和毛巾奖励,就因为期末取得好成绩,而被奖励,原本挺开心的。可是拿回去给我父母看了后,我的父母并没有对我取得好成绩而肯定我,他们却说,我之所以取得好成绩。全都是他们作为父母的功劳,那奖励也是奖励父母的,而不是奖励我的。

从那一次之后,我就再也不做成绩拔尖生了,因为我永远都会下意识觉得,不管我多认真,考试分数考得再好,都是他们作为父母优秀,而不是我优秀,那没什么意思。

差得太差,我爸又会打我,老师还会请家长。

那不如就不好不差,差不多就行了。

于是,我就学的个差不多,一直保持中等生的状态,因为我始终认为,没必要考那么拔尖,没任何意义,反而还要被父母打击,我又何必自讨苦吃呢。

小时候的心理,就是这样想的。

所以,我可以不用怎么努力,随便保持个中等就行了。根深蒂固的从那次起,我便不再觉得学习拔尖跟我没关系,我不喜欢那样。对于学习,我只需要考得不差,不会挨打就可以。

小时候,我爸骂我凶我,还不准我哭出声,我只有一种感受————委屈!

长大以后,我不记得自己为什么挨那么多打,只记得自从有了弟弟以后,我便开始少有挨打了。到了青春期,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想远离父母。能离他们有多远就多远,因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痛苦感受,恐惧的感受实在太多。

家里,很少有温暖的感觉,更多时候都是恐惧害怕和委屈无助。我从那时起,有次看新闻,有个职业是记者,我那时就想着,长大以后,我要到处跑,跑得远远的,我要离开父母,我不喜欢自己的爸妈。


读《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反想……

那时年幼的心理,就是因为,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多是些不好的感受。

要么他们很忙,几乎没怎么陪伴过我做游戏。和我呆在一起,都是要么命令我做这做那,要么凶我,吼我,骂我,打我,冤枉我。

我现在已经远嫁,其实这种心理,一直存在。我当初高考完,报志愿的时候,我就想着,要去外省读书。我妈不让我报外省,我就选的成都的学校。

成都读书毕业以后,工作,我妈让我回宜宾工作,我不干!我不愿意,我说我就呆在成都生活,其实,我的真实心理是,我才不想距父母太近。我只想远离父母一个人生活。


后来,确实远嫁了,离父母很远很远。

其实,现在读这个书,深挖我想逃离父母的心理根源就是如此。

小时候父母带给我的感受,大多是不好的感受,他们总是骂我,凶我,吼我,命令我,还打我,从来不听我解释的冤枉我,认为我是个小孩子啥也不懂的总是否定我,还嘲笑我,嘲讽我,奚落我。很多时候被父母突然莫名奇妙的凶一顿,我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们也告诉我怎么做是对,反正就是命令我如何如何。

我长到20多岁的时候,读过一些心理学书籍,我也开始试图理解父母他们的不易,我也不想谴责他们,我也尝试理解我的父母他们可能小时候也有受到原自他们的父母的错误教育。

所以,我开始理解他们,原谅他们,怜悯他们。但是,这还是无法消解他们作为我的父母,对我童年造成的心理阴影,和无形的成长伤害。

长大工作了,以及结婚后,我的潜意识都有源自父母在我小时候给我造成的心理阴影。


那些伤害,是无形的,我可能一辈子都会携带着这些心理阴影的伤害,一旦遇到某类相同的问题,都会触发我的心理防御。

9岁左右,我就懂得什么叫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所以,那时候起,我就懂得了团结势力保护自己,如果谁有欺负我的势头,我会设计报复回去。

初一的时候,没少和男生在学校或上学的路上设计围堵,然后一顿暴揍。

我爸妈小时候总凶我,我在读书时期,去长宁读书之前,我学习成绩还可以,反正我有底气。谁总欺负我,我自己心里也会有小算盘,团结某些势力,形成一种自我保护。

因为,从小学到初中,那时候就有小团体之间的小社会关系。

我觉得小时候,我除了在家被我爸妈欺负,我在外面,谁要是敢欺负我,我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人,我会有自己的打算,也知道如何立足那时候的小社会环境。

不过,去长宁读书,第一年成绩都还保持着屏山的相对还可以。第二年,没人陪我读书了,我开始玩手机,打游戏,看小说,杂志起。我爸妈也不管我学习生活了,可以说是相当的自由了,那时起,就开始不做家庭作业,上课和老师对着干。同学之间,相互敌视。我也不再懂得团结势力,我开始青春期的孤僻转化。

变得自卑、敏感,也因为经常读课外书,开始有个很多新的认识,我开始试着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环境,认识世界上所有的我能看到感受到的一切。


读《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反想……

而之所以读这本书,我就是结了婚以后,我也是正要成为妈妈的人,第一次成为妈妈,我不希望自己再走父母的错误之路。

但我也深知,不可避免的,我很可能也会有些不合格,毕竟第一次成为妈妈,我肯定会是一边做妈妈,一边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习。

我现在处于婚姻状态中,也有亲密关系,有时候我的脾气个性,有源自我的原生家庭里父母带给我的很多影响。

我希望,通过读这本书,治愈我曾经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伤害,修缮我的性格缺陷,让我的生命独立于自我,而不是依然在情感和心理上寄生于我的父母。

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有能力保护和爱我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长宁   都会   拔尖   成都   外省   美文   势力   阴影   团结   小时候   弟弟   命令   父母   妈妈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