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厂的记忆碎片

作者:海棠芙蓉

从1965到2008,

从6505工程到通信设备企业,

时年风华正茂的三线产业建设者们,

曾用青春唤醒荒郊野地,

用汗水浇铸辉煌业绩,

时光老人能见证他们的荣耀,

却改变不了企业被迫消亡的局面,

经过了四十三年风雨历程,

505厂已渐行渐远,

曾经的亲历者们,

依旧情系当年,

难以忘怀那远去的岁月……,

仅以此记忆碎片,

献给所有的邮电505人。

505厂的记忆碎片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国家为了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加强战备,加速我国邮电工业发展的需要,国家计委、经委在(64)计基字2955号文中批准了邮电部关于将载波通信科研生产和教学部分迁往四川,建立邮电载波通信工业基地的申请。

之前的一九六四年秋,邮电部就多次派人赴成都、雅安、眉山等地为工厂、研究所选址。当时,内迁四川的重点工程项目很多,有国家重点项目,有部管重点项目,而眉山工厂的新建属于后者。由于邮电部另一个重点工程“6501工程”已选定在眉山附近,而且成都有部属通信电缆厂,便于配套,部局综合研究决定在眉山境内建厂。一九六五年二月,根据部局的决定,上海邮电器材一厂派人到眉山落实建厂具体位置。经与当地政府反复协商,并报经部局同意后,确定将工厂建在眉山县城西4公里处的象耳镇。

一九六五年一月,邮电部根据国家计委、经委(64)2955号文件,将眉山新建工程定名为“6505工程”。工厂的基本建设,是从一九六五年初由邮电部工业局筹备的。同年四月,在眉山成立了工程筹备处。
工厂筹建时设计规模为:总人数1300人(其中从上邮一厂迁600人),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



505厂的记忆碎片

  建厂前的厂址地貌(见下图),厂址的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3.50度北纬30.2度,地处四川省眉山县象耳镇。距眉山县城和眉山火车站各四公里,由眉山火车站通往雅安、西藏的眉洪公路从东向西穿过厂区,厂区北临象耳河(醴泉河)。

505厂的记忆碎片

象耳河

505厂的记忆碎片

建筑队伍和生产大军就是沿着这条铁路开赴到象耳公社红旗大队

1965年河南101公司、山东102公司、江西103公司三个施工单位1200人进入6505工程工地并破土动工

1965年8月23名国家分配的大学生到厂
1966年青藏高原69名复员军人来到工厂,后来陆续有多名大中专生到厂

1968年11月13日上海邮电器材一厂首批47名内迁职工到厂
1968年12月28日上海邮电器材一厂等单位第二批884名内迁职工到厂
这些带着建设三线企业梦想的职工给沉寂的象耳带来了活力

505厂的记忆碎片

建设中的工厂机修车间

505厂的记忆碎片

开挖研究所大楼地基

505厂的记忆碎片

建设中的研究所28号楼

  工厂研究所是一个单独的工作区域,起源于基建时期的邮电科学研究院载波研究室,该室定为内迁单位之一,厂、所合称为6505工程处。

到一九八六年底,全所有职工303人,下设8个研究室和两个车间,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设备的研制。

505厂的记忆碎片

建设中的工厂水塔

工厂供水系统在6505工程处时建成, 这座水塔承载全厂生产生活用水的重担四十余年。它高高的矗立在象耳河边,见证了工厂从新建到最后的消失,如今它仍然苦苦地守候着日渐荒凉的老厂。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单身宿舍9#楼正在施工中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早年工厂在南大门的广场上召开《传达贯彻省国防工业抓革命促生产会议精神》大会。主席台后面当年是停汽车和修汽车的地方,车队搬迁到了专属场地之后,厂部又在那里拆建起了如今的情报大楼。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职代会

505厂的记忆碎片

在这张第一次团代会的照片中记录了每一位共青团员青春的脸庞,每当你有心仔细辨认时总能认出熟悉的这个或那个人。

505厂的记忆碎片


建厂之初有八个车间,即:
载波装配车间(一车间)
仪表装配车间(二车间)
金工车间(三车间)
表面处理车间(四车间)
机修车间(五车间)
模具车间(六车间)
元件车间(七车间)
铁氧体车间(八车间)
神情专注的邮电女工,上图:七车间蒸金工作,下图:钣金车间划线工作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南大门

这是职工们上、下班进出的要道,当年工厂兴旺,进出厂门的人流、自行车流颇为壮观。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早期的厂医院

这幢二层红砖楼是建厂初期的医院所在地,有不少北京、上海内迁职工的第二代在此出生。楼前的广场是七十年代工厂开大会的地方,每到重要活动,各车间(包括子弟校的师生)有序排座在此,场面壮观。

505厂的记忆碎片

情报楼

八十年代后期在广场前修建的情报楼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食堂

在食堂吃饭的职工很多,特别是中午开饭时,每个窗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食堂七十年代就有专门和面的馒头机,职工和家属们每天早上去食堂买馒头排队是常事,圆圆的大馒头吃在嘴里那滋味真好!
还记得那些年逢年过节的时候在食堂排队买蝎子头、大排骨、冰冻带鱼的场景吗?


505厂的记忆碎片

载波车间

505厂的记忆碎片

钣金车间

505厂的记忆碎片

翻砂车间一角

在这里上过班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也许是你上过班的地方,或是你常常经过的地方。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分厂大门

1970年,电信总局批准建分厂。

1972年7月,机电元件分厂成立。

1972年8月,仪表分厂成立。

1972年11月,电子器件分厂成立。

505厂的记忆碎片

二分厂水塔

修建于1970年,承载分厂片区供水几十年。

505厂的记忆碎片

灯光球场

你还记得当年的篮球比赛、拔河比赛那个热闹的场面吗?

505厂的记忆碎片

专家招待所

1978年,因工厂专项工程所需修建此外宾招待所
曾经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华使馆人员和相关公司人员、日本相关公司人员在此住宿,当年的外宾招待所配置标准较高,1983年邮电工业总公司将该所定为老干部疗养所。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人俱乐部

1983年建成,在此之前看的是坝坝电影,每到放电影的消息传来,厂子弟们早早就搬出家里的板凳去占位子。有时候电影胶片没送到,大家从上午到傍晚一天的辛苦白忙了。有的双职工把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交给大一些的孩子带着占位子。天擦黑,下班了的家长来找自己的孩子,喊声和应答声此起彼伏,“咯哒咯哒”(上海话,在这里的意思)不绝于耳。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里是当年最佳拍照点,也许很多职工家里的老照片中都找得到一张这个背景的留影。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1979年厂子弟校的同学们迎接对越反击凯旋战士的场面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当年厂里举行第一届企业文化节游行时的照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厂科协1986年年会照

505厂的记忆碎片

女职工手工艺品展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长跑比赛的出发阵容,环厂跑从南大门起,经过五分厂门前、出东大门、到象耳街上、沿着去丹棱方向的公路,跑到煤球场(总厂办公楼),回到南大门。

505厂的记忆碎片

请听大合唱《我们是眉山通信设备厂的主人》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歌

这首由厂职工作词作曲的厂歌,是当年各分厂歌咏比赛的必选歌曲,至今505人大多还记得这首歌,你若是来了兴致唱一遍的话,定会重拾当年那豪情,不信你试试?

我们是眉山通信设备厂的主人
――厂歌
  肩负邮电发展的重任,编织现代通信的美景,我们是光荣的邮电工人,我们是眉山通信设备厂的主人,质量第一,竭诚服务是工厂的生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是企业的使命,我们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为通信腾飞,开拓广阔的前景,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激励着我们前进,振兴!振兴!振兴眉山通信设备厂,前进!前进!信息时代的尖兵。

505厂的记忆碎片

请看工厂文艺演出

00:00

00:00

游泳池

昔日的游泳池不但是工厂职工夏日的首选,还吸引了不少城里的年轻人。

505厂的记忆碎片

最早的职工宿舍

厂区南大门外最老的宿舍,住在这里的职工家属到食堂打开水近便,每到下班后打开水的时间提着暖瓶、茶壶、什么家伙的都有,进进出出打水的队伍那叫个忙哟!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1970年7月修建在工厂南大门外的工厂招待所, 七十年代后期招工进厂的年轻人增多,1980年改为女单身宿舍。

505厂的记忆碎片

干部村(又名新区)

5.12地震后,这些老房子定为危房,无人居住了。
干部村前后排列着5幢二层简易住房,每套住房内的隔墙是土坯墙,楼上一层是通走廊,楼上楼下都没有厨房,当年厂里不允许职工们私自乱搭建,每家只能在家门口放个烧蜂窝煤的炉子,可见当时生活的不易。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两排房子是后来新增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给干部村的这两排宿舍取了个有意思的名字——警卫排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建筑物是什么?

是现在城市里已消失的旱厕。那些年,每个清晨,勤快的家庭主妇或“妇男”排着队倒马桶、倒痰盂罐,有时遇到个极其认真的主,她提着上海人特有的木质红马桶,手拿一个长长的竹签刷把在那里不紧不慢有节奏地刷,根本不顾后面着急的人们。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人们上班或是上街常走过的田边小路

刚从大城市来的人们不习惯走田坎,可是走大路又有点绕路,嫌远了点,想抄近道,于是慢慢习惯了走小路,一不小心没踩稳掉到田里是常有的事;掉到水田里那可就遭罪了,满脸满身的污泥让自己一下子成了“落汤鸡”,没赶上时间反而更耽误事,很是难堪。

505厂的记忆碎片

厂子弟们打小就看到的花花草草

那时工厂被农田包围着,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农田里盛开着不同颜色的豌豆花、蚕豆花和黄灿灿的油菜花,厂区或家属区有少量的海棠花、玉兰花,能有这些花的陪伴,厂子弟们很知足了。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你可能没搞清楚过这种植物叫什么学名,农田边它开着小白花或长着黑刺,走在长满草的田间小道上,不经意就被那带着爪的黑刺粘了个满裤脚满身的,特别是一路调皮地玩耍着走的孩子,身上常常粘了不少的小黑刺,为了不让家长批评,好不容易一根一根的用手拈掉

它。

此植物学名——白花鬼针草

505厂的记忆碎片

当年的银行

这是象耳镇的金融中心,当年的繁华已不在。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子弟校

学校创办于1969年3月10日,当时学校是利用厂东大门外两幢职工家属宿舍中底楼的几间房(与南大门外老房子相同)做教室,有小学5个班,初中5个班,学生298人,教师5人。

这是1974年建的子弟校初中教学部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工厂兴旺时增建的小学部

505厂的记忆碎片

小朋友们,这首子弟学校的校歌你唱过吧,还记得吗?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幼儿园

工厂幼儿园创建于1969年5月,同年7月1日正式招收70名厂子弟入园,分大、中、小三个班。
原址在研究所外,这是1986年子弟小学校址改的工厂幼儿园。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当年幼儿园成立时上中班或小班的一张合影,你能认出这些幼儿园的小朋友是谁吗?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曾经的荣誉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些老物件你家兴许也有,不觉得稀罕不感到陌生,但是把它们集中在这里看看也是蛮好的。


505厂的记忆碎片

从上海邮电器材一厂带来的计算尺

505厂的记忆碎片

你是这些办公桌椅曾经的主人吗?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是用于各单位经济核算的厂币。由总厂财务监督,控制费用。各单位生产核算领料,派工程均用厂币,计划申请。厂币面额小至一分,最大面额五百。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各个车间、办公室的内线电话

505厂的记忆碎片

“科协”这个称呼你还记得吗?那时能成为科协一员是很荣光的事,科协发的礼品(左侧)那就更是高、大、上得让拥有者自豪。右侧这个包包是质管部八十年代时发的纪念品,也是非常洋气的哟!

505厂的记忆碎片

当年工厂专为产品获得国家优质奖定制的纪念品——保温杯

505厂的记忆碎片

八十年代职工们人手一个的厂庆纪念品——搪瓷茶盅

那个年代的搪瓷茶盅大多长得一个模样,可是厂里订回来的这个搪瓷茶盅有点怪,荼盅盖是个平顶,少了顺手揭开的那个小脑袋,据说厂里去订购的人是上海人,他提出来要做得“噱头”好些(意思是样子好看,新潮),接单生产的某技术人员也许听不懂上海话,搞不明白这意思,把“噱头”理解成了“削头”削去头的意思,于是把杯子盖的顶给做成了平的,这样一来与人们常见的杯盖样子就有了不同,厂家以为满足了客户要求,真的做成“削头”杯子了。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件衣服曾是职工们的当家衣服呀!当年穿着它也是很体面的。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还记得这床托儿所的毛巾被吗?

505厂的记忆碎片

这款石英手表是建厂三十周年时发给职工的纪念品,男式表与女式表在当年都是很潮的。

505厂的记忆碎片

建厂三十周年的邮资明信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发行的厂报

505厂的记忆碎片

厂俱乐部的电影票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一、子弟校校徽
二、子弟校老教学楼墙上的电铃
三、少年体育达标徽章,早年子弟校为体育成绩达标的学生颁发此徽章,想要得到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505厂的记忆碎片

工厂为“九三六”工程(京汉广架空光缆通信工程)特制的背心口袋,想当年若谁能有这个体面的背心口袋装个啥可体面了。

505厂的记忆碎片

计划经济时代眉山县的票证,有:象耳粮站的菜油证牌、购粮票、面粉票、布票、棉花票、肉票、还有眉山县医院的菜票。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的记忆碎片

职工食堂的饭菜票

505厂的记忆碎片

你也许常使用这些便签写着报告或是家信
你也许是这个生产单位完工产品入库单的填写者

505厂的记忆碎片

俱乐部里的书,你还记得吗?

在工厂改制多年后,我无意走过一个打包称重卖的旧书摊,看着一堆发黄的旧书随意地翻了翻,打开一本包着牛皮纸的书,突然看到一张借书卡,咦,怎么这么眼熟?记忆中好像是505的借书卡,于是急切的找寻着这本书中还有没有505的痕迹,这不是吗?505俱乐部的书章,我好像看到了505流落街头的孩子似的再也不舍得放下它。于是付钱买下带回家留作永久的纪念!

505厂的记忆碎片

四十三岁的505厂,经历了四个阶段后结束行程、完成使命:

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八年建厂内迁、初具规模到配套完善、用工招人的成长期;

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八年走上正轨、越来越好到不断发展、持续腾飞的辉煌期;

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八年依旧辉煌、充满竞争到谋发展、求生存的危机期;

一九九八年到二OO八年彻底断奶、努力维持最终工厂关门散摊、员工各奔东西的过渡期。

505厂的记忆碎片

505厂沿革:
  1966年正式命名工厂为邮电部五O五工厂并在成都市设立邮政信箱(即成都市5号信箱),隶属于邮电部;
  1970年工厂更名为电信总局五O五厂,隶属于军委总参通信兵部电信总局;
  1975年工厂更名为邮电五O五厂,(又叫眉山载波机厂、眉山邮电器材厂)隶属于邮电部;
  1981年工厂更名为邮电部眉山通信设备厂,隶属于邮电部;
  1998年工厂更名为成都邮电通信设备厂,隶属于中国普天集团;
  2008年改制:五O五厂解体。

505厂的记忆碎片

来自老职工的聊天记录:

陆金龙:

我1965年9月进厂,住眉山东门口农校,那时没有文娱生活,我曾花1角5分买了川剧门票,想欣赏川剧的味道,结果就坐一刻钟就退场了,川剧的敲打音乐和高腔,把我的心肺像振裂似的,当我离场后走在眉山街上时,感到心情一轻松。

我们在农校生活,早上是军化出操,早饭后步行去象耳上班,中饭和泰安建築公司搭伙。下班走回农校,吊井水抹身,晚上餵臭虫,无法看书,日光灯常自熄(电压不足),半亱里电压高了,打灯捉臭虫,一翻开草蓆,见到群马奔腾,成群臭虫往蓆中间爬,抓不了几个,早上起床后可以在蚊帐的四个角里,捉到几十只臭虫。我们的生活就是早上军化出操,步行去上班,中午搭泰安食堂,下班步行回农校,晚上餵臭虫,根本没有文娱活动。

1968年大批人马驻象耳后,唯一的文娱活动是坝坝电影,当时放电影的只有秦育权老师一人,看他一人劳作很困难,我和张世贵等主动去帮忙,这帮忙,一帮就是13年,直到坝场建了电影院后为止。

徍事只能回忆。

泰安建筑公司的指挥部后来改为工厂子弟校,食堂在现在的养老院位置旁公路煤场位置。每天吃翁菜(无缝钢管) 韮菜 菠菜 洋芋,很少见肉嘎嘎。我是吃不惯的,但为了保持劳动能量还是硬吃进去。

金秀琴:

66年6月22日由上海厂组织40人乘火车奔赴四川眉山6505工程处参加三、七、八、车间投产准备工作。有的住还没完工的车间,有的住在简易的房子里。洗澡间是用蓆子围起来的棚子,水是发电机的冷却水,总之是很艰苦的,但我们还是熬过来了。

严伟民:

我是68年12月26日离开上海的。说心里话,由于先期各师傅们的努力,我们刚到505,我的感觉很不错了。(也许是进厂的原故)。不然,我将带队下乡去上海崇明东滩的前哨农场插队落户。

《那一年这一天》

――为乐眉两地505人大聚会创作


今天是2017年的谷雨天

一群已不年轻的老人

分别多年后

相会在乐山

嘉州长卷的天街,

所以这一天

是因为有太多太多的

那一年

那一月

那一天;


那一年

研究和制造载波设备的他们

响应为国为民的号召

和备战备荒的布点,

离开了北京邮电科学院

离开了上邮一厂

放弃了大都市优越的生活

告别了亲人只身到眉山

有的还拖家带口

落户在象耳山上醴泉河边;


那一年

寒窗苦读的他们

也有梦想翩翩,

刚放下书本走出校园

还没来得及看看父母

和外面精彩的世界,

正憧憬着美好未来

就派往了五O五厂

为了祖国的通信事业

他们没有怨言;


那一年

手握钢枪的他们

身披霞光站岗

脚踏冰雪拉练,

服从命令是天职

不怕苦累是军人气节,

哪里需要哪里去

从不讲价钱,

脱下军装穿工装

转战军工的大三线;


那一年

知识青年的他们

虽懵懂地在乡下务农

也想让命运发生改变,

社会进步 时局变迁

终于等到了那一天,

央企招工

领导推荐

放下农活进工厂

荣幸地成为邮电工人中的一员;


那一年

随父母来厂的他们

厂区里玩耍

大院里雀跃

真是天真又无邪,

生活 学习 游戏

很快到了自食其力的时间,

工厂发展 企业增员

幸运地与父母成为同事

有的还在同一车间;


那一年

两地分居的他们

为了爱情和孩子

也为了解除

心中的那份思念,

放弃了曾经热爱的工作

和从事多年的事业,

打申请 跑关系 找领导

好不容易调到五O五厂

一家人终于团圆;


那一年

在505厂出生的他们

伴着起床号一天天成长

在上下班号声中渡过童年走进少年,

俱乐部里 游泳池旁 灯光球场边

曾留下小小少年活泼身影和开心笑脸,

大院里的发小 子弟校的同学

同属三线子弟 彼此同根同源,

如今各奔东西

仿佛又轮回到祖辈父辈的当年;


太多太多的他们

一桩一桩的那年

曾经五湖四海汇聚

四面八方驰援,

从一片片工地到一幢幢车间

从模拟到数字 从电缆到光纤

中国造的九三六

架起了京汉广的通信线,

那时五O五厂辉煌

五O五人体面;


因为那些年

三线一代创业者

二代从业者

三代受益者

都以厂为家

心系企业,

“眉山五0五人”的称谓

叫着自豪听着亲切

将伴随着他们

骄傲到永远;


曾经的岁月渐行渐远

怀旧和想念却越来越强烈,

所以这一天

把想法变成行动

有机会就赶紧相见,

来吧

唱吧

跳吧

忆当年 叙友情

开心在今天。

————喜欢请转发,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一群引以自豪的邮电505厂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邮电部   眉山   农校   载波   臭虫   厂子   子弟   美文   邮电   车间   碎片   食堂   职工   当年   工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