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作者:芮永华

新中中学是我的母校,学校旧址在闸北区(今静安区)塘沽路730号。


1962年夏我从安庆路小学毕业,当年考进那儿,念初一(3)班,首任班主任是沈淑娟老师,最后一任班主任是丁晓岚老师。


那时正值风华少年,心智渐开。


受之于严谨、勤奋、守纪、求实的校风熏陶,得益于师长的谆谆教诲和同学的友情互勉,让这段学业成为我的难忘人生经历。


多少年过去了,至今仍会时常回忆起那所学校的点点滴滴:母校的大门、庙宇结构式教室、戏台、操场、健身房......


于是,平时会特别留意关于母校的一切信息,试图追溯她的前世今生。



原来,新中中学历史渊源,来龙去脉与旧上海的钱庄有关。


钱庄是中国民间的金融行业,历史悠久,主要开展银钱的汇划兑换和存贷款业务。


清末民国之初,上海租界开始繁荣,钱庄数量大量增加,为集会议事方便,1889年由钱庄同仁发起,在文监师路(又称蓬路,现在的塘沽路)和河南北路(铁马路)交叉处建造北市钱业会馆,占地16亩,造价12万银两,耗时2年(1891年)竣工。


会馆东起河南北路,西接民宅,南面文监师路(塘沽路),北临海宁路,有前后两殿和两座戏台,在照墙和仪门上,遍雕《三国演义》、《岳传》、《白蛇传》等人物形象,内设先董牌位房、公共议事厅、养疴(重病)院,馆所周围还建造了数间平房,用以租赁。


所以,市北钱业会馆就是新中中学的最早发轫地吧。


清末明初的明信片中的河南路桥北望。过桥后再往北至塘沽路口,西北转角处即钱业会馆。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890年的沪北钱业会馆外景,建成于1891年,有前后两殿和两座戏台,墙外有金属栅栏。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891年的沪北钱业会馆外景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北市钱业会馆的神堂(内供奉关公塑像)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23年,浙江宁波慈溪人,上海滩钱庄业巨子、上海钱业公会会长秦润卿将会馆稍加整修后,发起创办“修能学社”,延聘同乡及学门弟子冯君木、杨宗庆为正副社长,陈布雷、冯定、沙孟海等为教师。


1925年,在“修能学社”的基础上创设钱业公学,聘白虚为首任校长,亲自任校董会主席。学校以培养中英文人才为宗旨,招收钱界子弟及其他青年学生入学。


1925年的钱业公学校门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钱业会馆大门一角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上海钱庄业巨子、钱业公学创始人秦润卿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秦润卿创办“修能学社”,广聘社会名流、学者教授任社长和教员。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29年后,将钱业公学更名为上海私立钱业中小学。后秦润卿曾经在钱庄业中募集基金,添拨塘沽路752弄51号洋房为校舍,扩大教学面积,然后增设高中部,附设幼儿园,成为一所完全中小学。


因经济上得到钱业公会支持,办学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当时学校在社会上颇具声誉,时任上海市长吴国祯也把儿子送来读书。


至抗战末期,在校学生超过900人。至上海解放前夕,在校学生总数已达1754人。


因此,钱业公学就是新中中学的前身!


1932年上海闸北老地图,红点标注钱业中小学地理位置。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民国时期的行号路地图,钱业中小学规模齐全。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钱业中小学校舍平面图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我班的丁同学恰巧小学也在那儿就读,她回忆:钱业中学与小学的建筑是一起的,好像是一座庙,很宽敞,都是木头楼梯,当中还有个戏台也是个教室,我曾在里面上过课......塘沽路二小原是钱业小学,当时的新中中学与塘沽路二小在一起的,我小学毕业后即到隔壁的新中中学上学。钱业中学与钱业小学有一扇门相通,平时不开。最早都是从塘沽路门进去的,我上学要绕路,后来小学在河南北路上开了门,就方便多了。


秦润卿提议创办了第一本上海钱业自己的刊物——《钱业月报》。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上海市私立钱业中学小学十周年纪念刊拼图1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上海市私立钱业中小学十周年纪念刊拼图2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钱业中小学中学部一年级戎顺乐的学生证,除注册用,还可用于租借图书。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学生黄家昌1939年前后的小学和初中成绩报告单,及邮寄封,校长华国祯印鉴。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39年钱业中学第12届师生合影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40年钱业中学第13届师生合影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46年《上海钱业中学丙戍级毕业刊》图集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钱业中学学生技巧队在学校操场排练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钱业中学师生课余排演话剧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46年钱业中小学教工获全行业乒乓球团体赛冠军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47年上海钱业中学的“童子军”于杭州“水乐洞”前留影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49年7月7日钱业中小学的教工自发上街游行,庆祝上海新生。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新中协进级全体同学合影1950摄于新社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49年解放后,党组织派施伯云同志进入学校,建立党支部,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钱业中学在党支部领导下,通过参军参干、抗美援朝等政治运动,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


1951年5月,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正式委任施伯云同志为校长。



1951年,施伯云任解放后钱业中小学(新中前身)第一任校长。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53年夏,沪北中学及尚实中学并入。


1955年秋,中小学脱钩,中学部改名为新中中学,意为“学校在新中国迎来了新生”。

小学部改名为私立钱业小学。(中学部在南,小学部在北,小学大门开在河南北路287号)


1957年篮球校队合影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57年一群高中毕业生在塘沽路校门口留影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59年高三(1)班团支部校外活动留影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62届初三(2)班在旧址校门的集体毕业照。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65届初三(3)班全体同学在虹口公园鲁迅纪念墙前合影,第三排右六是本人。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65届初三(3)班部分同学在虹口公园鲁迅墓地前合影,前排中间是丁晓岚老师,右三丁珠珠同学,并供照。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上海市新中中学校徽两枚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58的校牌布签两枚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上海私立钱业中学1953年高中生汤桂敏毕业证明书,校长施伯云。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上海私立钱业中学1953年学生丁伟臣初中毕业证明书,校长施伯云。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初三学生盛 渊1961年的毕业证书,副校长王英昌印鉴。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高三学生盛芳蕾1961年的毕业证书,副校长王英昌印鉴。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62年初一(3)班的学生手册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63年夏,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市教育局拨专款新建校舍,学校迁入新址蒙古路48号。


同学们一起告别老校舍,新学期开始到新校上课了。算起来,我在老校址才读了一年书。

(而老校舍被新成立的塘沽中学使用,钱业小学在早些时候改为塘沽路第二小学)


1963年新中搬到蒙古路48号,新校舍及操场。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我记得最初的校门是开在晋元路这儿的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新中鲁迅战队编辑的《新生》1967年第一期照片拼图,校址:晋元路171号。可见文革期间,学校大门开在晋元路上。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现在蒙古路48号的向东中学大门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七〇届同学胡小铭学获“五好战士”奖状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文革期间,旧址内的批判大会场景。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74年文革后期,戏台拆迁前,一个细心校友拍摄的老照片,留下了旧址的点点滴滴。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1977年,新中中学被列为区属重点中学。


1998年,学校迁址重建,在原平路400号,成为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

(而蒙古路48号校舍由向东中学迁入使用)


新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一流,1991年以来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文明单位,并荣获"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称号。


2005年,学校又被市教委首批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揭开了学校发展史的新篇章。


七十年来,新中中学为国家培养了2万余名建设人才,有国家领导人、著名教育家、高级工程师、市劳动模范、冠军运动员......


'98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闭幕式曾在这里举行。


新中高级中学校门,徐匡迪题词。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新中七十周年校庆论文集“耕耘者”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新中高级中学开启新的发展征程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再回到塘沽路旧址聊聊,因塘沽路市政改建工程和塘沽中学扩建,旧址内的两座戏台(楼)成了累赘,于是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出面,1974年戏楼迁入豫园;1976年戏台迁入嘉定汇龙潭公园。迁移复建过程完整无损,得到较好保护,成为上海古建筑文物的精品,双双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戏台:

上海市园林部门将其迁至嘉定汇龙潭公园时进行重修和装饰,原支撑戏台的石柱改为拾级而上的石台,其余木结构均按原样恢复,并增建石阶,平地拔起,气势雄伟,四柱单檐歇山顶,尤以"藻井"为特色。

所谓藻井,就是屋顶呈穹窿式旋涡形的装饰。戏台的额枋有双层,斗拱20组共22层,每一组雕有凤凰,共440羽一圈一圈向内旋转缩小直至顶部。井心饰圆境一面,如日当空,四周群鸟盘旋,升腾而上,因此戏台又有“百鸟朝阳”之称。檐下额枋四周及栏板上遍刻福禄寿喜等祥瑞图案和传统戏文故事,形态逼真,金碧辉煌,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成为公园一大景观。


嘉定汇龙潭公园内的百鸟朝阳台,气势恢弘,金碧辉煌。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嘉定汇龙潭公园内“百鸟朝阳台”拼图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关于戏楼:

1987年在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的指导下,又对移入豫园内园的戏楼按原样修缮,并加建清式双层看廊,能容300余观众,与园内还云楼连成一片。歇山顶,设藻井,呈穹窿状,上有22层圈和20道弧线相交,四周28只金鸟展翅欲飞,中间是一面圆形明镜。斗拱、额枋、台顶天花四角以及正面、雀替雕花处均饰以真金。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陈从周题写楼名“曲苑”。

戏台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书法挺秀遒劲,为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手笔。

藻井不仅装饰华丽,而且符合声学原理,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能取得良好音响效果。1988年9月对外开放。建成后偶有曲艺、昆曲演出。


豫园古戏楼(原在闸北钱业会馆内1974年移建于内园之南),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雕梁画栋,飞阁流丹。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豫园古戏楼偶有曲艺、昆剧演出。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2019年11月5日晚,光影生辉的豫园古戏台上,法国喜剧《椅子》被用昆腔演唱了出来,转而又响起了传统越剧《梁祝》的曲调,中法两国元首及其夫人静静聆听……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演出后元首和夫人与演员在戏楼前合影留念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钱业中学校歌歌谱:


歇浦之滨 钱業是营 吾校欣觀成

朂哉吾等 無負培植 努力做新民

言出惟诚 行必以正 道義為之根

循序渐進 極幾揅深 逹到基初程

飮水思源 毋怠毋荒 猗歟我校日日新


(朂xù 古同“勖”,勉励的意思;猗歟yīyú,叹词,表示赞美)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校歌歌谱:


歇浦之滨 钱业是营 吾校欣欢成

勉哉吾等 扶贫培植 道义为之根

循序前进 及其研深 远到基初程

饮水思源 毋怠毋荒 期予我校日日新


(附注:新校歌有录音,作为本篇的背景音乐)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河南北路塘沽路转弯角处,塘沽路730号现在已被名叫“圣和圣时尚汇”的综合商场所取代,它的旁边多幢高楼林立。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河南北路海宁路口转弯角处,原来的塘沽路二小旧址,现在是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北路校区)。

上海市新中中学的旧址变迁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河南路拓宽工程开展,这座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庙堂式建筑永远消失了!


留下来的实物遗迹只有戏台和戏楼。


还有的,就是记载那段历史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了。


有感于此,遂吟诗一首:


蓬路钱业百年潮,

毋怠毋荒新中人。

金壁藻井古戏台,

南北二珠留世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旧址   上海市   豫园   塘沽   藻井   戏楼   中学   戏台   钱庄   河南   中小学   会馆   美文   上海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