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红荷湿地红荷美

乡情散文:红荷湿地红荷美

乡情散文:红荷湿地红荷美

文:张宗龙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一首婉转而又激越的老歌,让静谧的微山湖搅动起血与火的旋律,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对波光粼粼的湖光山色多了份暇思和向往,对老家的人物风景多了份自豪和牵挂。

在外时间久了,别人总问起故乡是哪儿。尽管老家很有名气,历史悠久,是7300余年的北辛文化发源地,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历史名人众多,科圣墨子出生于此、工匠祖师鲁班在此传艺、还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经济发展,曾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百强县、后又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20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但我要是直接回答老家是滕州的,多数人还是表示不甚了解。这时只要补充一句,就是微山湖畔、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全国各地的老人小孩都表示知道,可见微山湖名气很大。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微山湖其实是由微山、昭阳、南阳、独山湖四湖连接而成,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湖域多数属于山东省的微山县。而铁道游击队的主阵地则在滕县、临城(今薛城)、枣庄一带的津浦线上。电视剧中游击队员们退守并在湖中坚持斗争的区域就是靠近滕州的红荷湿地,湿地里至今有铁道游击队活动的根据地小李庄,被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供游客欣赏。

红荷湿地因微山湖而出名,却因十几万亩野生荷花而扬名,让很多外地人误以为到了红荷湿地就是到了微山湖。我常常向外地朋友推荐家乡的红荷湿地,却连自己也傻傻分不清到底是红荷湿地让微山湖更富色彩,还是微山湖让红荷湿地更声名远播。我老家界河镇把微山湖叫西湖,家乡的河水统一向西流向湖里,从家骑自行车走小路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湖边。每次回去,我都会带朋友或家人到湿地一游,找寻一下家乡的魂,探寻一下故乡的根。

红荷湿地现被开发成了大景区,总面积有90平方公里,湖域面积60平方公里,有55公里的湖岸线、30平方公里的芦苇荡,是国内罕见、水中少有的水上森林。特别是湖中心的13万亩野生红荷,将湖水渲染的富有灵气和生气,配以景区内修建的盘龙岛、小李庄、水生植物园、湿地漂流园、荷花精品园、湿地博物馆等50余处景点,使红荷湿地变成了华东地区最大、保存状态最原始的最佳湿地景观,更是被称为“中国荷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荷花观赏地。

每年8月初,红荷湿地都会举办“中国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人来此赏荷,我常常推荐出差的同事或朋友前往,觉得非常自豪。荷花到处有,从冬季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夏季炎热多雨的南方,甚至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夏季走到哪儿都能看到成片的荷花。但当你走近真正的红荷湿地,你还是会被那一望无垠、红透水岸天际的原生荷花所震撼。不管是行走在水中的栈道上,还是坐在宽大的游轮里,满目尽是荷花红,触手都是荷叶绿,还有那清淡的荷香萦绕着。别处的荷花,规模再大,你总能一眼望得到边;此处的红荷,无论在哪,你都难以看得到头。

远观,红荷规模盛大,无穷无尽,极目远眺尽是一片火红。徜徉荷花的海洋,那无边无际的湖水被红的花、绿地叶映出一片活泼欢畅;船行花中,花在湖里,远处的水面上不时有飞鸟低声掠过,拍打的绿叶红荷随风飘摆,让游客们惊呼拍照,流连忘返。

近瞧,红荷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花香阵阵。那含苞待放的,直象一位腼腆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向人们露出半边笑脸。那开了一半的,又象一位纯洁的少妇,雍容华贵,粉腮玉妆,让人无限暇想。那已完全盛开的,犹如热烈奔放的贵妇,眼含青波,笑容迷人,向人们露出开朗的容颜。

总有那抢先赶早的荷花,已孕育出嫩绿的莲房,看那荷叶下挨挨挤挤的青涩莲蓬,真的是千娇百媚,有的昂首挺立,迎风飘动,异常活泼;有的低头藏身,羞羞涩涩,像个刚成长起来的小伙;还有那已然成熟的了,黝黑的脑袋低垂着,圆鼓的籽粒微笑着,等待着远方的游人将它带向未知的世界。

荷花全身都是宝,是人类的好朋友。藕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脆爽滑口;叶可入药,消炎败火,也可作茶喝;莲蓬既可食用也可药用,还是食补的佳品;花更是人们最喜欢的花种之一,历来被文人墨客所传颂。

周敦颐心中的荷花洁身自好,为荷留下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杨万里眼中的荷花美艳多情,为荷写下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优美篇章。苏辙则夸荷花“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曹寅也赞荷花“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行走在红荷丛中,你会发现诗人的描绘再精彩,也无法真正描写出这十几万亩红荷的野趣。粼粼波光中,万抹动人红;斜风细雨处,清香悠悠来;翠绿丛中,那一枝枝娇羞的荷花含羞似黛,狂野曼妙,这就是野生红荷的妙处,这就是红荷湿地的秘境。

船上赏完荷花,在湖中心的小岛登岸后,但见到处芦苇茂盛、花木扶疏、栈道蜿蜒、迂回曲折,仿佛进入了世外之地。这便是让当时的日伪军闻风丧胆的小李庄。小李庄还原了铁道游击队的战斗场面,刘洪的家、王强的家、芳林嫂的家,一座座低矮的茅草房,一个个泥墙的小院落,让人感觉置身当时的场景。村里映入眼帘的是不同形态的泥塑作品,有匍匐在碉堡后的游击队员,有在村口瞭望站岗的小战士,在忙碌的作战指挥室,有队长副队长研究作战的身影,让游客们切身感受到了当时紧张的作战氛围。红荷湿地中的小李庄就是铁道游击队在湖里活动的主要根据地,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

红荷风景美,湖里故事多。抗战期间,先后有刘少奇、陈毅、罗荣桓、朱瑞、肖华等千余名中国共产党中高级干部在这里通过,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中有一段就还原了护送刘少奇过津贴线的故事。1943年底,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曾渡微山湖去延安,留下诗篇《过微山湖》, “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如今,欣逢太平盛世,国家国泰民安,铁道游击队的枪炮声早已远去,微山湖中战士的热血早已化作了万亩红荷,人们春可来踏青,夏可来赏花,秋可来采藕,冬可来逮鸭。家乡的红荷湿地,正以她千姿万态的美,万紫千红的色,碧波荡漾的水,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

夏天来了,荷花开了,真想再去红荷湿地赏红荷,去微山湖里赏美景,看看家乡的变化,见见家乡的亲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周敦颐   乡情   湿地   微山   滕州   莲蓬   栈道   作战   游击队   荷叶   美文   中国   铁道   老家   故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