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 解答问题,让内心清明

【日更第690天】

如果把我们的内心

比喻成一个房间

那一个个问题

就像是积垢,冗余,堆积的旧物

势必会让内心积压,产生压力,困顿

遇到问题,也没有办法很快地解决

犹豫不决,左摇右摆

这一切的消耗

都会让内心没有足够的能量

成长 | 解答问题,让内心清明

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吗?未必。


20,30,40,每个年龄阶段想要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但问题的堆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我只知,一个问题,如果不找到答案,或模糊以对,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就无法做出当下最适合的判断,最好的选择,以及决断。


但凡那模糊不清的,似是而非的,可有可无的,最终都会导致或多或少的懊悔,沉淀在内心,纠结成让人内心无法顺畅流动的存在。


之所以有这样的觉察,也是源于刚刚结束的娜娜姐所作的一对一心教练,在她的引导和帮助下,当我通过这样深入地探讨关于“聆听”的意义,我找到自己认为的聆听的方式,以及自己与期待的做到的目标的行为偏差,下次再遇到需要聆听的时候,我就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够充分地聆听。


而以往关于聆听,我有的是对自己的判断:我不懂得聆听,我总是在想“我”,我是个失败的聆听者——内心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评判和懊恼。


而当弄清楚期待和行为的偏差后,我觉得要做到聆听,我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糟糕,事实上聆听我可以做到,我只要如何做就行了,确立了这样的行为模式后,聆听对我而言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在生活中,很多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这样去为自己确立一件事情的意义,一个行动的方式,一个想法的可行性,而一旦找到达成目标的方法,距离实现目标就不再遥远,至少,这不再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了,而是非常地清晰。


尔后,我用这种方法又为自己解决了一小个困惑。


在听演讲课时,老师提出我的表达无法让人产生链接我的愿望。我想,她的方法更多地是偏向于商业销售层面的意思。


一开始我很困惑,确实,想要做到通过演讲就有人链接我,也是我的期待。


再后来,我就梳理:从我的职业特性而言,我的客户并不一定会在当下马上产生,因为我的产品特性决定了客户的需求——设计。


那么,我吸引人想要链接我的方式,其实是展示我自己,然后让人产生想要了解我的想法。


通过了解我,长期接触我,认为我是一个好的设计师,一个可靠的朋友,在她们有需要的时候,或朋友有需要的时候,她们会想起我来。这就足够了。


所以,我演讲的目标就是,让自己有吸引别人了解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梳理,这些课堂上的困惑,和我真正的需求,就变得简单明确起来。


而用这样的方式,我们还可以解决自己大多数的困惑和不解,一旦梳理清晰,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方向,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如此,让内心不再任由各种困惑和纠结堆积,从而清朗明净,这也是我们人生断舍离的部分吧。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积垢   美学家   内心   偏差   美学   美文   清明   困惑   特性   设计师   想法   答案   期待   需求   目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