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很多人不喜欢独处,他们在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寂寞难耐,茫然失措。

独处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

能享受独处的人,往往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豁达的心胸,高远的人生境界。


01

法国有一位旅行家,叫西尔·万泰松。

2010年,他在西伯利亚森林的小木屋里独居了六个月。

小木屋离最近的村庄至少120公里,在那里他没有邻居。

他自己钓鱼,自己煮粥,自己锯木和砍柴,吃住虽然朴素,体验却是奢侈的。

冬天,每当下雪,他的小木屋就完全与世隔绝了。

每天来问候他的只有山雀。

但他不寂寞,他说:感觉天堂不在别处,就在这一切的和弦之中。

这种看似远离尘嚣的独处,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是孤独的,会失去很多乐趣。

但在如今的时代,生活被安排得像时钟的指针一样精确,独处才是我们的私人王国。

真正的奢侈,是手里掌握了关闭喧嚣世界的开关。

独处不一定是在房间里,也可以出门散步,在家附近,在公园里,在山路上,看猫狗嬉戏,看花开花落;与风景、音乐、美食、空气相处,来一场和大自然的私会。

只要自己陪同自己,在专属自己的时光里,悠然自得。

这样的体验,朴素至极,奢侈至极。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02

有位喜剧大师,在荧幕里嬉笑怒骂,在舞台上搞怪耍宝,把观众逗得开怀大笑。

但这位大师在生活中却一点也不搞笑,他私下沉默寡言,不喜社交,这个人就是周星驰。

周星驰从小就喜欢自个儿待着,他妈上街前会问儿子要不要一起去,周星驰多半摇头,然后站在窗边看两个小时的街景。

导演刘镇伟回忆,拍《大话西游》时,周星驰想找他聊戏,但没有直接找他,而是偷偷地在他的酒店房间门下塞纸条。

不喜社交,谁能想到他会成为“喜剧之王”?

正因独处,他不容易受外界干扰,哪怕被诋毁、攻击,他概不回应。

心无旁骛地当好一名演员,拍好一部电影,做好一个导演。

不社交,心里的话不见得少;不爱多说话,把思考都留在脑子里。

越强大的人越渴望独处,越喜欢独处的人,也往往会变得越强大。

把一群人的狂欢关在门外,两耳不闻窗外事,沉下心去提升自己的修养,增进学识、反思不足、陶冶情操。

歌德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独处,是一种静美,也是一种修炼,更是自我最好的增值期。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03

独处有个极大的好处,你无需对付一些无用的人际关系,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中来,这其中的乐趣,旁人怎会知道呢。

李白最懂独处的妙处,独自一人在花间月下,无人同饮,便邀月邀影对酌,别有一番乐趣: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陶渊明辞离官场,归隐田园,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独享一份好光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张岱喜爱赏雪,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在独处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精神的安宁,找回生命本真的快乐。

纵使孤身一人,却更自由、更轻松、更快乐,迸发出快意的人生。

无论现实怎样不堪,也可在自己的世界倾听生活的诗意,体知更广的远方,静享一个人的清欢。

很喜欢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的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越是喧闹,越是孤独;越是寂寞,越是丰富。

许多人终其一生,未曾与自己的灵魂有过一场促膝长谈,内心的宁静渐行渐远。

唯有把自己安顿好,心灵才能回归安宁;认识自我,生活才会返璞归真。

所以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我想,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林语堂说过:“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岁月渐长才知道,遍阅群书的人,与普通人生活在两个世界。


01

清朝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在书房中挂着一副对联: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意思是说,世界上延绵百年不败落的家族,所依据的无非是行善积德;天底下最有益处的事,还是读书。

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就是那条通往世界唯一的路。

十几年前,香港拍摄了一部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真人秀《穷富翁大作战》。

节目邀请了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他按照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两天香港环卫工的生活:

时薪25元;


住“笼屋”——屋子仅仅能放下一张床,没有热水,连洗手间上面也要住人;


辛苦一天挣来的钱只够买两个最便宜的便当......

他坚持了两天后,面对镜头说了一句话:

“这个世界正在狠狠惩罚不读书的人。”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不读书,就无法摆脱贫苦,倘若一直住在阴暗潮湿的逼仄角落中,人也会一天一天地垮下去。

年轻时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中年时打脸的巴掌。

而那些一有机会就牢牢抓住的人,才能沿着命运递来的绳索一直向上攀登。

27年前,北大保安张俊成靠读书成功逆袭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

在那之前,他初中辍学,一个月200多块钱的工资要负责养活一家人。

苦难的日子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每天都要告诫自己:

“好好读书,努力再努力。”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他知道,对于穷孩子来说,读书才是改变命运和阶层的唯一出路。

在北大修完全部课程后,张俊成回到了家乡长治,做了一名职校老师。

他将自己在北大学到的东西,尽数教给了自己的学生。

27年前,他用读书重写了自己的人生;27年后,他用读书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那些放弃了读书的普通人,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02

去年7月,安徽铜陵枞阳县发生了特大洪水,200多位村民不得不转移到了临时安置点。

天气恶劣,其他人准备入睡时,81岁的老人胡明瑚却拿起了书坐在窗边细细地读。

他的随身物品十分简单——一沓书和一瓶润眼液。

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会一本接一本地看,眼睛看累了,就滴一下润眼液。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他在书中为自己开辟了新的精神角落,暂时忘却了自己失去家园的痛苦。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正在看《苏轼故事》,他说:

“苏轼一生波折,屡遭贬谪,他尚且能够‘何妨吟啸且徐行’,比起他,我的这点波折实在算不得什么。”

在书中看见了历史,照见了同样艰难的人生,才学会如何处理生活的难题,如何与世界和平共处。

苦难时的读书,是自愈,也是自渡。

曹雪芹家道中落,半生穷困潦倒,他一生放弃了很多事情,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读书。

书籍治愈了他半生的不如意,让他渐渐拥有了一颗乐观的心,也让他日夜积累,写出了旷世奇作《红楼梦》。

他曾在《红楼梦》中借薛宝钗之口道出读书的重要性:

“学问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了一层;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巿俗去了。”

人这一生,“苦难”或许是基色,但书籍却可以将那些阴暗的日子撕开一道口子,将光亮传递至此。

苦乃本质,但能够通过读书自渡的人,却是幸运的。


03

看过一个帖子:“一个成年人,到底为什么要不间断地读书?”

有人回复:“因为读书会增添你面对未知世界的底气。”

知乎上曾有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他的母亲患了肌无力,病情恶化时,全家人陷入了焦虑和恐慌之中。

他听说上海有一位专门治疗此类症状的专家,于是他带着全家人连夜赶到了上海。

到了却发现自己根本挂不上号,那个专家更是无处找寻。

这时,身为博士的他突然想到,既然是专业名医,一定会有自己出版的著作,于是他翻遍了相关书籍,找到了这位医生的邮箱,他将自己的情况写在邮件中发给了医生。

几分钟后便收到了回信:

“周一上午来加号,就说给我发邮件的。”

挂号问题得到了解决,母亲的病情也得到了及时控制。

有人惊呼:“这就是知识拯救生命吧!”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读过很多书的人,面对人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和笃定感,即使是面对突发状况,他们也能应对自如。

凡事多了几分淡定,少了些许慌张。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知识积累带来的眼界和底气。

或许你从未去过繁华之地,从未听过喧嚷之声,从未见过伟大之人,但你读过的书却可以为你提供充足的情感与智慧。

就像蔡康永说的那句:

“读书,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有书至此,何故慌张?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04

周国平曾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金钱走万里,如果你没有合适的机会阅万人,那么读书,就是最适合你的事情。

它是最朴素的高贵,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作家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像其他人一样去学校念书。

他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通过读书投资自己。

古今中外,没有他不看的书,他从中学到了智慧,也学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笔“投资”没有令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窘迫,反而令他越来越富有。

岁月没有让他成为粗鄙不堪的人,年纪愈大,反而愈发温柔敦厚。

知识的积累,让他拥有了足够的学识去大学任教,成为了著名作家,也邂逅了一生一世的爱情。

读书,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另一种可能,发现更多种不同的活法。

杨绛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

“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你可以穿越时空去了解古人,去拜访世界上最出色的人,去和当代最资深的人士交流......而这一切都让你毫无负担。

其实,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翻盘的,不在于你是否站在父辈的肩膀上,而在于你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文化底蕴,是否足够支撑着你一直向上走。

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

《黄庭坚文集》里写:“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一日两日不读书,或许不会改变什么;当你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时,你就会看到自己的局限与平庸。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拥有的注定是两种人生。

有人终日标榜自己爱读书,可一年下来读过的却屈指可数;有人认为自己读过几本书就已足够,可谈吐中才知晓自己学识的贫瘠。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重新拾起上次那本未完成的书吧,这是一件需要终身坚持的事,你积累的书籍越厚,人生的路才能走得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湖心亭   红楼梦   香港   底气   学识   美文   朴素   苦难   学问   善于   奢侈   北大   痛苦   寂寞   书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