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艺术市场

熬过了上半年的“寂寞”,下半年终于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艺术圈开始接棒热闹了起来。从 2020 年第一场线下博览会“艺术深圳”,到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二十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广东……艺术市场在各大博览会的加持下迅速升温。

2020年岁末,一个全新的艺博会品牌——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下简称“广州当代”)也于12月16日登场。

一直被认为“不温不火”或“被边缘化”的广州当代艺术市场难道终于要迎来转折?确实,小编入行这些年,从圈里圈外听到的大多说法都是“广州当代艺术氛围不行”“广州还有当代艺术吗?”“想玩当代艺术还是去北京上海吧”。

也许是广州太久没有一场真正纯粹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出现了,所以大伙都盼望着此次“广州当代”能成为2020年的年末“彩蛋”,一洗以往广州当代艺术给外界边缘化的既定印象。

那么,首次亮相的“广州当代”究竟如何?在VIP首日,小编就套上秋裤亲身探展。

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首届“广州当代”选址海心沙展览馆

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首届“广州当代”首日VIP现场

小而精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广州当代”

“广州早就应该有这么一场属于自己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当日在现场遇到的很多同行都异口同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近些年,很多一线画廊不来广州的原因之一,也是在于广州没有相关级别专业的当代艺术展。同时也缺少了在当代艺术市场组局的人,大家不敢来,但却又对广州存在着期待。以上种种,导致目前广州在当代艺术市场这一板块被挤出了“一线城市”,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城市。

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皮道坚在开幕式上所提到的,“本届艺博会生逢其时,对于在艺术界沉寂许久的广州来说就是‘平地一声雷’,将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起航。”

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首届“广州当代”展览现场

小编现场踩点后发现,这确实是广州目前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纯粹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参展的画廊并不多,包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常青画廊、东京画廊+BTAP、亚洲艺术中心、魔金石空间等33家画廊,展览规模并不大,但却覆盖了现当代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及多媒体艺术作品。从挑选作品和参展画廊,还有现场的策展,都可以看出主办方这个“组局者”并不好大喜功,而是稳扎稳打,走“小而精”的路线定位,同时也可看出他们对广州当代艺术市场小心翼翼的探索。

而在艺博会之外的公共艺术单元:“广州森林”,由崔灿灿担任策展人;与此同时,影像单元:“明珠影画院”,也将在艺博会期间,带来10部影像作品的放映。博览会期间,还将推出一系列的论坛讲座,丰富整个展会的内容。

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公共艺术单元:广州森林部分作品

小编走访了多家参展画廊发现,他们大都表示希望可以开拓广州本地的市场,而VIP当日已有不少询价的藏家。但对于首届参展的销售成交会如何,他们都暂不敢下判断。

整体上,“广州当代”的出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首届“广州当代”展览现场

一场高规格当代艺博会

为广州当代艺术生态补白?

经常有人会拿广州和北京、上海的当代艺术来做比较,不可否认,后两个城市在当代艺术整体氛围、民间和公立机构的发展上都很迅速,而广州相对较弱。此外,北京、上海除了是当代艺术中心,还是交易中心,具有多种交易平台,而这正是广州生态中最缺乏的一部分。

事实上,广州并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缘地带,恰恰相反。自“85思潮”之后,广州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即便到今天,这股生猛的势头或者更沉稳了但一直在持续。

“过去二十年间,广州从来不缺少好的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和美术馆,但却始终没有一个机制完善的高规格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这是广州一直以来的空白。近几年,因为香港巴塞尔的影响,加上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集体开拓建设,未来广州的这一空白只会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在建构一个区域博览会的同时,与香港巴塞尔、艺术深圳等博览会建立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关系,共同将不仅广州的,而是整个珠三角的艺术市场都串联起来,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面对并且着重去思考的问题。”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始人艾海说。

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广州画廊带来了陈丹笛子、陈拍岸、李明昌、林科、秦晋、山河跳!、孙文浩、文皆俊杰、伍思波、肖武聪、谢少亚、杨洋和周轶伦R3PM3的作品

广州没有如北京的798、上海的西岸、甚至深圳的华侨城那样鼎鼎有名的艺术区,各个美术馆、画廊、艺术空间分散在市内外各处,在地理上相隔较远,不能打统一的招牌吸引人流,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机构之间的及时交流。

一场高规格当代艺博会,确实能把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大型的联动会使整个城区发生艺术事件,变成一个城市文化的力量,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的文化、商业、旅游和消费。本次“广州当代”艺博会以“艺术共同体”为宗旨与理念,便正有此意。

33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馆长刘奕认为,“所谓的艺术生态应该是一个具有上中下游的生态闭环,而广州已经有了做学术研究和展览输出的美术馆及艺术机构,也有一直在做艺术创作和知识生产的艺术家与策展人,那么输出和流通,除了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外,更应该有一个具备国际专业水准的博览会,以此为平台来将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

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Tong Gallery 呈现纪烨、皆藤斋、潘望舒、许云清、张爱力、张心一六位艺术家的装置和绘画作品

培养收藏群体

聚合分散的广州艺术力量

其实在整个艺术生态中,广州当代艺术市场最缺失的应该是一个成熟的藏家群体。

一般认为,广州人的“务实精神”既为他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又使他们在文化、艺术这类赚不到钱、看不到好处的事情上不甚热衷。但一个良好的艺术生态由艺术家、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展人、画廊主以及收藏家等人群构成,系统完善才能正常运转持久发展。说到底,艺术家是生产者,藏家是消费者,只有这两者都具备才能让“艺术圈”真正闭合为“圈”。

因此,对一个新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而言,培养收藏群体也成了至关重要且任重道远的事情。毕竟,一个有水准、高质量的当代艺术博览会,才可以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当代艺术画廊,为广州带来顶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才能吸引到藏家的光顾,也才能让当代艺术在广州生根发芽。

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三域·匯呈现方力钧、范勃、吴笛笛、杨茂源等艺术家作品

重启广州艺术博览会之路,必然充满了质疑与否定。所幸的是,大伙都对首届“广州当代”报以呵护的心态。著名雕塑家隋建国也评价:“本届艺博会就像把根扎在地下,总有一天会涌上地面,成为广东当代艺术的转折点。”

-END-

今日编辑 余一

原文刊载于《收藏/拍卖》杂志2020年12月刊

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首届“广州当代”上线,能否改写广州当代艺术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广州   当代   当代艺术   生态   美术馆   深圳   画廊   美文   北京   上海   博览会   艺术家   上线   现场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