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记忆中的那轮明月

作者:北方雪

经典散文:记忆中的那轮明月

离开故乡台子峡门村,有 35 个年头了。

住在林立的高楼,逢年过节,吃得好,穿得新,但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却常常想起儿时美好的时光,想起那轮悬在八月十五夜空的圆圆的大大的月亮。

那时候,尽管家家户户生活都比较困难,吃的是青稞面干粮、油花,喝的是青稞面【巴罗】、杂合面拌汤,再不就是焜上一锅洋芋,或是切成片片、丝丝炒了吃;穿得也皱皱巴巴,但日子过得却那么开心快乐。在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节,村里很多人还不知道“中秋节”这么一说,而把这个节日叫作“八月十五”。只要提及这个节日,我脑海深处首先闪现的就是挨着山头或挂在树梢上的那一轮明月,还有母亲做的香喷喷的大月饼。

经典散文:记忆中的那轮明月

与我母亲相好往来串惯了门的婶婶、嫲嫲、奶奶们讲:母亲的针线茶饭细活儿做得好,在从【沟脑里】到峡口上一溜儿排开的峡门庄子里数得上、顶呱呱。现如今要过的节似乎有很多,但在我童年的时候,除了二月二炒个大豆、六月六浪个【“花儿”会】、十月一包一顿饺子、冬至了烙个【油萱萱】、腊八了撒一顿搅团,我闭着眼睛最迫切期待想过的节日,就是春节、端午和八月十五— —这三个节日,对农村人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大节日,家家户户都很重视,过得也相对隆重。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我和弟弟总比往日起得早,一人打扫屋子院子、抹桌子、抹面柜;一人赶羊、给牲口填草拌料,完了就听母亲在厨房里大声叫唤起我们的名字。急匆匆跑进厨房,我有点吃力地搬动倒扣在柱子根里的大石臼,先用湿抹布擦拭干净,再接过母亲递上的姜黄、红曲、香豆儿之类,放进石臼里,不停地捣呀捣呀……无事可做的时候,就站在母亲身边,贴着和弟弟差不多一样高的面板看母亲将揉好的面团用擀面杖在面板上擀开,一层一层撒上姜黄、红曲、香豆儿,绕圈儿浇上清油,双手抹匀,又一下一下卷起来,一刀一刀分段切开,一个一个团成半圆,再轻轻将提前做好的花花子三三两两粘贴在每个生面馒头上面,放进一扇一扇抹了清油的蒸笼里,搭在大锅上蒸。蒸笼上锅的时候,母亲用双手一边拍打蒸笼边沿,一边往严实里对着合闭的缝子,再用抹布捂塞住漏气的地方,嘴里悄悄念叨: “蒸笼放到锅上,月饼胀成莲花。”我拉着【风匣】的手不敢停顿一下,怕蒸笼里的大馍馍馏火,出笼后成了母亲称为的“青石头疙瘩”。我一边用力拉着风匣,一边往灶火里 填着烧柴 ,使劲把火烧大烧旺。母亲说了,这样蒸出来的月饼不仅绽放如莲花,而且吃起来味道也香,俗称香馍馍。月饼蒸出来的时候,因为花花子里面放的清油和香料较多,所以更好吃。母亲每年总会把月饼做成两种,一种不放糖的,称白馍馍;一种化进糖的,叫甜馍馍,我和弟弟除了喜欢吃甜馍馍,还总眼馋月饼上的花花子,不时背着母亲寻摸着揭下一瓣花花子放进嘴里……

经典散文:记忆中的那轮明月

月亮上来的时候,总能看到月亮里面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斑驳疏影,母亲说,那是王母娘娘家门前的索罗罗树。拜月前,母亲在盘子里拾上月饼,放上果子,再在中堂大红柜那古老的大蓝瓦里点燃起柏香……这时候,看着敬月亮的果盘、闻着满屋子缭绕的香烟,站在院子里仰望天上那轮明月的时候,总是那么虔诚有加,少年的内心,有着无限的遐想与神往……而今,孩子们见惯了各式水果,物产丰富得让他们都嫌多,而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极少能吃到水果,有的见都没见过,但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父亲把从供销社买来的【花檎】或叫秋子的小果子,三个两个地分散给大家。我和弟弟总舍不得把那么漂亮的东西一两下就消灭掉,母亲就用线绳拴住花檎、秋子长长的把子,吊在我和弟弟胸前的纽扣上,左右摇着甩着和小伙伴们相互显摆着,一两天后才舍得下嘴慢慢咬来咬去……直到现在,我依然难忘那飘逸在空气中的香豆、花青、秋子、清油的扑鼻的香味,那种气味在巷道里飘得很远很远,在我的记忆中弥留得很久很久。站在母亲身后 ,看着母亲在中堂拜完月亮,我就急匆匆拿起满山坡跑着拔来的小马莲编就的响鞭,出门在巷道里喊着叫着跟小伙伴聚集在一起,寻找开阔的场地,抢占好位子,把腰身往低一蹲,猛劲在头顶上抡起响鞭,当细麻绳搓成的鞭梢瞬间甩到目视的正前方,突然挥臂用力向反方向一拉,于是就听到一声声清脆的此起彼伏的鞭响声,慢慢滚过蜿蜒的山谷,回荡在遥远的空中……如此这般,我们在无声的竞赛里直到抡得胳膊都酸了,都精疲力尽了,才一个个收起响鞭,开始进行下一轮游戏。伙伴们齐心协力,四处找来干枯的树枝、柴火,反正是能够点燃的东西什么都行,比如橡皮、沥青、牛毛毡、破球鞋,而后前拥后呼地跳猛火,学着电影里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样子,围着大圆圈或以英雄的壮举冲向敌人,或以偷偷摸摸的游击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战斗,再不就是你寻我藏,捉一会迷藏直至玩到尽兴才各自回家。

经典散文:记忆中的那轮明月

我无法不老,过去的一切都成了回忆。

有很多年了,每到八月十五的晚上,我带着和我那时一般大的一对儿女,手里端一碗奠汤,拿着月饼水果,再提半瓶白酒,到楼下向着老家祖坟的方向祭拜,每到这样的时候,望着燃烧后向天空升腾飘逝的灰烬,我是多么想念我的母亲,多想再听一声母亲唤叫我儿时的乳名,尤其在吃多了添加剂面条、蓬灰馍馍的今天,多想再喝一碗放进蔓菁干菜叶的豆面拌汤,吃上两口母亲做的月饼 — —啊,母亲温暖的手从蒸笼里拿起来的那些白馍馍、香馍馍、甜馍馍呀……停步于林立丛生的高楼空隙,常常在自家的阳台窗前习惯性长久站立,隔着玻璃窗眺望远空,但总是找不到儿时那种置身山野、仿佛伸手就能拥抱满天云彩、星星、月亮的感触。回忆里,老家房后的白崖坡总是那么秀美,阴山脚下的柳树林总是那么翠绿,红沙沟里的泉儿水总是那么清澈,青草滩上的马莲花儿、馒头花儿、药草花儿粉嘟嘟毛茸茸开得总是那么鲜活,月亮从大尖岭后面上来,总是那么又圆又大,亲切又明亮……

经典散文:记忆中的那轮明月

【注释】巴罗:当地主食,面条;俗称寸寸面。沟脑里:当地方言,指山谷最深处的地方。花儿会:花儿,用当地方言唱的一种歌曲。油萱萱:一种做成薄薄油饼的小吃。风匣:风箱,用于厨房灶火中。花檎:当地方言,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灶火   石臼   姜黄   清油   放进   马莲   馍馍   蒸笼   月亮   月饼   美文   方言   明月   花儿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