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做公务员当学苏东坡?

苏轼:逃不了年龄的局限=年轻气盛+中年淡泊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文豪苏东坡也无法脱俗,在其命运波澜不定,世界变化万端中,即便他想逃避也逃不了年龄的局限。

苏东坡曾经在现实中,无法思考智慧性的问题——顶撞上司被罚俸禄。

当年,苏氏兄弟进京赶考,在京城得到文化名人欧阳修、梅尧臣的赏识,一下子红透京城的天空。连皇帝都在背后说,我为子孙觅到两位宰相!现在的网红算得了什么!

转眼间,苏轼到地方去工作锻炼,他戴着“天下大才子”的帽子到了凤翔。因为是青年人,又因为是才气逼人,锋芒毕露,说话做事总是自以为是。说实在话,他还在自己高高在上的迷梦中,还没有醒来,故显得不够老辣,办事难免会有些不够周到。

上司陈希亮让他去开会,他耍小脾气没去,然后被罚了“一百铜”的俸禄,心中便对这位上司感冒得很,但也无法改变彼此的身份。因为年轻气盛,被罚俸禄,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总想着法子捞回自己的面子。

机会马上就来了!

陈希亮建了一座凌虚台,让他写一篇文章。苏轼因为心中有气,在文章里不点名道姓地把上司一顿讽刺。他以为,上司不懂文章,其实,上司还是爱才的,只不过苏轼自己不懂上司的苦心而已。阅历不是一天就可以补上的,没有阅历的人,读再多的书也无济于事。

这位上司看见了他的文章,居然一字不改,就把文章《凌虚台记》刻在凌虚台前,可以这么说,没有陈希亮的宽容,苏轼这篇好文章也无法问世。

为什么说,做公务员当学苏东坡?

等到苏轼人到中年,遇见上司的儿子,这才明白陈希亮的苦心。他表明了自己的悔意,好在大家都是好朋友,上司的儿子也不计较,因为年轻气盛,做错了事,很正常。

苏东坡经过“乌台诗案”后,原来的峥嵘气质被彻底的磨平了,转换成淡泊心境看人生万事万物。

是的,他被贬黄州,这才真正转了性子,从年轻气盛转到心平气和,把一切都看得很淡泊:

路上有醉汉撞了他,骂骂咧咧地走了。他竟然不恼不怒,莞尔一笑:自喜渐不为人识。这种心境与原来的“天下大才子”的心态完完全全是两样的胸襟。

还能与陶渊明一样,当起农夫,耕地于东坡,收获在秋天。在这个磨练中,当年的锐气没有了,内心的丰满变得豁达而谦和。

黄州成为他跃上中国文学史巅峰的最好的平台:

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小品文有《记承天寺夜游》

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书法有《黄州寒食帖》

还有《东坡志林》大多数作品

假如不历经人生的波澜,他还是活在自己的梦中,没有经过人生的磨练,内心也就很难变得强大。而内心不强大的人,也就不可能有豪放派的代表作问世!

余秋雨说《苏东坡突围》,实在好得很!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是的,王阳明先生的名言:心外无物。说到底,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似乎都与我无关。而再我的世界里,我才可以做主;我的内心强大,才可以真正成才。

欢迎收藏、点赞、转发、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凤翔   东坡   俸禄   京城   年轻气盛   阅历   苦心   才子   美文   上司   波澜   公务员   内心   强大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