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本文写于2020年7月18日)

巴藏小学-拉嘎山-藏乡新农村各皂坝

早上6点半起来,拉开窗帘,外面下雨了。昨天还是阳光灿烂天高云淡,今天就阴雨沥沥绵绵不绝,山区的天气,说变就变。我穿好衣服,冒雨到白龙江边上,看云雾缭绕的山峦和奔腾咆哮的江水。江水比昨天更加湍急,可能是因为雨水汇流的缘故。白龙江流入嘉陵江,嘉陵江流入长江,长江又流到三峡库区。现在长江下游地区暴雨连连,武汉水位告急,江西很多地区已经被淹。今年上游地区雨水也很多,三峡库区已经全面启动泄洪。今年的洪涝灾害好像前所未有,让人心里担惊受怕。三峡大坝是否安全,也成了老百姓不断讨论的话题。我在江边祈祷老天别再下雨,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减轻一点压力。

早餐后8点出发,去参观舟曲巴藏镇的巴藏中心学校。新东方在这里捐赠了“双师直播课堂”,给学校安装了先进的直播设备,并且由新东方联合其他培训机构成立的“情系远山教育基金会”,给学生提供直播英文课。我们观摩了英文课的直播,并在雨中参观了整个学校。学校的校园环境和设施还可以,就是厕所没有造到楼里,住宿的学生即使晚上也要从宿舍楼出来到外面的旱厕上厕所。下雨天,学生也要从雨中穿过整个操场去上厕所,真是不方便,而且厕所的味道弥漫了半个校园。校领导告诉我是排污问题没法解决。但实际上我觉得是理念问题和成本问题,只能以后慢慢解决。相关领导告诉我,全县80%以上的学校,都是只有旱厕。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雨中在学校操场上行走,我穿的是不防水的鞋子,结果鞋子里面全灌上了水。后来到了下面的一个叫立节镇的小镇,找到了一家个体商店,看上了一双旅游鞋,问多少钱,心里准备着被宰一次,结果店主告诉我只要六十元,让我登时目瞪口呆。我买下鞋,以为在雨中走一下鞋帮就会掉下来,结果整整一个上午在雨中行走,居然里面的袜子都没有湿。看来在中国,便宜也会有好货,难怪拼多多发展得那么快。

地方领导知道,我这次的行程,受甘肃相关部门的委托,要考察旅游景点,便热情推荐我去拉嘎山看一看。这是舟曲新开发的一个景点,在白龙江南边20公里的山里面,已经修好了盘山公路。他们说,拉嘎山的意思,就是神仙喜欢的地方。传说当年格萨尔王从空中经过拉嘎山去除魔,看到下面美若仙境,就按下云头,在这里休息了几个月。这里芳草鲜美、牛羊成群,四周山势高峻,美不胜收。去拉嘎山,本来不在我的行程内,但恭敬不如从命。我们跟随他们,一起沿着盘山公路,盘旋而上,一路冒雨到达了拉嘎山顶。

拉嘎山顶,是一片平坦的草原,四面被崇山峻岭包围。这个区域现在已经进行了开发,但开发还没有最终完成,木结构的旅游中心还在装修中,四周建设了一些别墅形状的山庄,也都没有开张起来。今天的山顶凄风苦雨,雾气弥漫,四周的山峰都隐没在云层后面,只有偶尔一两个山头露出来。我们期待看到的人间仙境,完全没有看到,内心不免有点失望。绕了一小圈之后,我们启程开回山下。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到了山下后,相关领导希望我去参观一个示范性农村。这个村庄叫各皂坝,是一个几乎完全藏民居住的村庄。村庄的民居很有藏族特色。舟曲是藏汉民族混居比较明显的地方。舟曲的名称也是来自藏语,意思就是“龙江”。政府出资对于村庄的公共设施进行了建设,包括统一排污、公共厕所、和公共活动场所等。同时村民们还集资兴建了小木屋宾馆,希望周末度假的的城里人和路过的游客游览居住。村庄里的特色是种植了大量的核桃树。一颗颗核桃树上,长满了翠绿色的核桃。该村每年能够产核桃三万斤左右,对于村民是一笔良好的收入。我为了表达对农村建设的支持,当场答应每年新东方采购一定的数量。这里的核桃,一定是绿色食品,买点分给新东方员工,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村委会盛情邀请我们在村里的服务中心共进午餐。饭菜新鲜好吃。我不好意思白吃老百姓的,一定要付钱,他们坚决不要。我换了一种方式,用红包包了两千元现金,交给村长,说这是我捐献给他们的农村发展基金,他们也就收下了。

腊子口

午饭后的行程是去腊子口。这是我非去不可的地方。凭着我有限的红军长征知识,我知道腊子口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关键的地方之一。就在腊子口这个地方,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决定突破国民党守卫的腊子口天险,北上甘肃,和陕甘边区的刘志丹红军汇合。这一决定使得红军终于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有了一块自己的根据地,并据此不断扩大力量,最终取得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中午后,雨基本停了。去腊子口的路上,时不时有碎石散满路面。这些碎石都是因为下雨从山上滚下来的。雨季在山中开车,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我们沿着白龙江逆行而上,到达了S313和S210两条公路的交汇口。从这里顺着S210北上,就是去到腊子口的方向。我知道当初红军从迭部旺藏过来,就是沿着这条路一路北上攻占腊子口的。现在公路状况已经很好,但当初只是一条磕磕碰碰的小路。上行20公里左右,我们到了腊子口。白色的腊子口纪念碑耸立在路边,上面红色的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十分醒目。我们下车瞻仰了一下纪念碑,沿着公路向腊子口关隘走去。公路边上是轰鸣的河水。这条河就叫腊子河,在旱季的时候是一条娟娟细流,但到了雨季,就变成了奔腾咆哮的激流。河水喧嚣翻滚,声震山谷,似乎让我听到了当年红军战士冲锋的吼叫声。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腊子口两边都是直立的悬崖峭壁,中间通过的宽度只有8米,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地。只要有一挺机枪,多少人冲锋都不管用。当时国民党在这里修建了上下两层碉堡,居高临下,可以横扫任何路过的人群。红军想要强行突破过去,真是难上加难。毛泽东要求林彪的部队三天之内拿下腊子口,这可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红军必须拿下腊子口,因为这是红军北上的唯一通道。红军从四川的诺尔盖,翻雪山过草地,来到了这里,后面有胡宗南的追兵,边上还有藏羌的三万骑兵。红军进入这个狭窄的通道后,只要勇往直前一条路。拿不下腊子口,就会被合围的敌人瓮中捉鳖,全军覆没。只有拿下腊子口,才能完成红军摆脱围剿、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在北上的路上,腊子口是最凶险的一只拦路虎。

红军正面进攻了腊子口好几次,但都死伤惨重。大家讨论后,觉得应该爬上峭壁,居高临下从后面对敌人发动进攻。但红军没有任何攀爬设备,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一位小战士挺身而出。这位战士从小和爷爷在贵州山里采药,练就了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的本领。他一个人攀爬上了峭壁,又用绳子把其他战士拉上去,从背后居高临下对敌人发起了进攻,终于压住了敌人的火焰。红军胜利夺取了腊子口。但这位小战士,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这个战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因为跟随红军一路走过了云贵川,所以大家就叫他云贵川。

毛泽东带领红军,从腊子口一路向前,到达了哈达铺,在那里听说了刘志丹部队的消息,决定继续北上,最后到达会宁和陕北红军汇合,从此开启了中国革命史上陕北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序幕。据说毛泽东对地名非常讲究,他指着地图说,一定要去会宁,因为会宁,就是会合安宁的意思,会让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

攻破腊子口之后,毛泽东对于未来取得革命的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红军指战员们也对未来信心大增。1935年9月17日腊子口被攻破,毛泽东9月底就写下了《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样的豪情和气势,只有真正的领袖才会具备。据说攻腊子口的时候,毛泽东带领自己的警卫和参谋,从另外一条道走向了腊子口,在路上居然碰到了一个巨大的粮仓,里面有20多万石粮食。红军留下了借条和银元,借走了粮食。这些粮食,为红军后续的补给,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真是命中注定,岂非天意?

实地考察完腊子口,我们又驱车前往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纪念馆离开腊子口还有几公里。我们到达后,馆长亲自接待了我们,工作人员对我们详细讲解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腊子口战役的过程。每次听红军的故事,我都会热血上涌,没有什么故事比红军的故事更励志,更让人感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情了。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沿着来路回到S313公路,继续向西往迭部方向行驶。迭部县的接待人员在公路边上等我们。本来他们要和我们一起去腊子口的,但一段小泥石流挡住了他们的来路,只能等待推土机清理公路,所以就干脆在公路边上等待我们。我们到达的时候,碎石已经清理完毕,公路又畅通了。我们往前行驶,相当于是逆向走过了当年红军前进的道路。毛泽东当年住过一个晚上的旺藏茨日那村,就在路边上。当地领导也推荐我去看看,因为就在路边上,我自然也愿意。

到达茨日那村,发现整个村庄都被整修成了一个红军村,到处都是有关红军的诗词和标语。毛主席当年住过的房子还留着,是一栋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当时有两层小楼的,应该是当地的财主。村里很多其他的旧房子已经拆除了,但这栋楼因为毛主席住过,被原封不动保留了下来。一层是毛主席的警卫室,二层是毛主席自己住的地方。房间里有一张炕床和一些收集来的旧物品。炕上现在放着毛泽东的塑像和照片,上面有很多敬献的哈达。前面的条桌上,游客捐了不少零钱,还有一大堆香烟放在上面。这倒符合毛的个性,他一生最大的嗜好之一就是抽烟。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县长焦维忠专门到村里来和我见面,一起沟通聊天了一会。因为我们还要去扎尕那,就匆匆握手告别了。

扎尕那

扎尕那,是被探险家洛克宣称亚当夏娃应该诞生在里面的伊甸乐园,人间仙境。我们沿着白龙江行驶,越过迭部县城再往前一点,就直接拐上了北上去扎尕那的道路。从路口到景区还有20公里。我们到达景区已经晚上6点。今天晚上我们还要从迭部开车200多公里,赶到玛曲县去,所以在这里的时间非常有限。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扎尕那的全貌,相关人士直接带我们到达了扎尕那的最佳观景点——达日观景台。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扎尕那,藏语,意思是石头匣子。扎尕那这个地方,中央是一块草甸起伏的盆地,盆地中点缀着几个藏寨村庄,四面被高山奇峰所包围。站在盆地中间,往四周一看,你会觉得自己好像站在山水盆景的中央一般。我们刚好雨后来到这里,林立的山峰上云雾缭绕,确实人间仙境一般。里面的村庄,有一些房子已经被开发为饭店、酒吧、民居,不少是外来经营者。藏民们依然朴素实在,但也在慢慢学着做生意。在深山老林中被阻隔千年之后,这里因为旅游业的兴起,老百姓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刀耕火种、放牧骑马。但他们依然虔诚地信仰朝拜着自己的神,认为这是佛陀赐给他们的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吉祥之地。

扎尕那的发现,与一位探险者有关。他的名字叫约瑟夫.洛克,是美国探险家、植物学家和地理学家。他在1925年左右深入扎尕那,住了很长时间,穿越考察了扎尕那周边的诸多峡谷。

他在这里发现了至少10种云杉,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并留下了许多照片与文字。他带回去的云杉种子在美国生根发芽,丰富了美国的植物种类。他的文字,将万里之外的目光引向了这个角落。他说:“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广阔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 今天的扎尕那,确实已经成为观光旅行者和徒步者的胜地。

我们在达日观景点流连忘返了20分钟,各种角度拍摄扎尕那全景的照片和视频。雨后的扎尕那,白云在半山腰飘舞,茵温的湿气弥漫着整个盆地,周围奇峰林立,高俊雄奇的姿态,感觉远胜于黄山那种盆景一样的秀丽。大气壮阔神秘多情,是我瞬间能够想起来的形容词。可惜由于我们晚上还要赶到玛曲,只能匆匆一游,便驱车下山,路过村庄都没有停下来。扎尕那这样的地方,不应该是来看一眼就走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停下脚步住下来,颐养身心、静心体验生命奥妙的地方,是一个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红尘的烦恼,洗净污垢的地方。我下定决心不久的将来一定要来,而且是专门为她而来,和她亲密接触。

夜闯阿万仓

离开扎尕那,我们回到迭部县城,这是和舟曲一样,依山傍水的一座美丽小城,白龙江从城里横穿而过。县城的宾馆明显要比舟曲多一些,因为要去扎尕那的游客都会经过这里或者住在这里。我们在迭部的一家饭店匆匆吃了点晚餐,向当地陪同的朋友感谢并道别,然后一路向西,奔向海拔高度3000米之上的玛曲甘南草原。出发的时候已经晚上7点,到达玛曲县城尼玛镇的时间,导航显示是3个半小时,预计晚上10点半到达目的地。

一路上,依然是青山连绵河水奔涌,海拔高度显示越来越高。到达3000米之上的地方时,已经到了迭部、碌曲和玛曲的交界地带,进入了甘南草原。远方的云层把夕阳遮住,云层的周边发出金色的光芒,草原连绵不断接上远方的高山。暮色下,大地开始变得一片苍茫,三三两两的灯光亮起,和远方的霞光融为一体。人类的生息繁衍,万古如斯。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晚上十点多,终于接近尼玛镇。这时候接到接待方电话,说让我们开车继续前行到阿万仓镇,明天要看的景点都在那里。阿万仓离县城又有50多公里,我们继续前行了一小时。公路两边的草原,寂静无人,辽阔无垠,难得有一两处灯火在远方闪烁,让人油然产生无底洞一般的孤独感。草原的夜空万里无云,繁星闪烁。把车停在路边上熄灯后,我们看到银河横贯天空,触手可及。

晚上十一点半终于到达目的地——阿万仓帐篷宾馆。这是一家新建的宾馆,在草原湿地上搭起的帐篷和木屋。木屋里卫生条件齐全,由于昼夜温差很大,房间里都配上了暖风空调。这里还建了房车营地。开房车的人可以把房车停在里面。政府正在努力提高这里的旅游设施,为游客创造更加便捷的条件。

县委书记王立是我的好朋友,十年前我去捐建舟曲希望小学的时候,他是甘南的团委书记,陪我上下山里了好几趟。后来他调到玛曲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带领着当地牧民脱贫致富。今天,他专门赶到这里,等待我的到来。老朋友相见,分外开心,寒暄过后,他一定要安排一个简单的宵夜给我接风。我自然恭敬不如从命,和他一起步入接待大帐。他不喝酒,以茶代酒敬我,我盛情难却,连续喝了好几杯,加上当地其他朋友互敬,结果一下子喝出了醉意。到了藏区,载歌载舞就成为一种必然的仪式,于是他高歌一曲“我的心上人”,我和他一起高歌了一曲“青藏高原”,直到晚上一点,才尽欢而散。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走出帐篷,抬头四望,满天星光,无边无际。在海拔3500米的高度,我注定了今夜无眠。

广告时间

“老俞闲话”直播版来啦~~

每周日晚9:30,到抖音搜索“俞敏洪”,来“老俞闲话”直播间同老俞聊聊天,了解这一周在他身上发生的趣事,读到的好书,同老俞一起点评社会最IN信息……

你来提问,老俞回答,每周日晚,在“抖音”,我们不见不散~~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甘南   舟曲   迭部   新东方   玛曲   子口   甘肃   核桃   红军   美文   村庄   县城   草原   战士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