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个深坑,再聊聊政治和历史

挖个深坑,再聊聊政治和历史

文/老C


1、

萨缪尔·E·芬纳的三卷本巨著《统治史》(The History of Government) 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有重大影响力的巨著。《经济学家》杂志说如果政治学有诺贝尔奖的话,芬纳的三部曲就肯定会赢得此殊荣(Economist,1997)。赵鼎新认为这一评价仍然低估了芬纳的卓越工作。

挖个深坑,再聊聊政治和历史

芬纳整个分析框架的核心是一个简单的分类系统。他认为一个国家(或政体)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四种力量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宫廷、教会、贵族和广场。这四个词汇都是转喻。最为简单地说,宫廷指的是专制政治,教会指的是神权政治,贵族指的是精英政治,而广场指的是大众政治。在人类历史中,这四种力量中的任何一个都很难完全排斥其他力量而全面控制政府,实施统治,因此,大多数政府或多或少都是混合型的。

本文并不打算用芬纳的四个分类来分析人类的政治史,但会采用一种近似的分析方法,来对人类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后续的文章希望写写未来,重点聊一下未来的技术变革,有可能会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人类政体的组织形式。

这个主题,可能会写几篇,又是一个大坑,慢慢填。哈哈。


2、

什么是政治?不同人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孙中山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对政治,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的观点:“政治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the authoritative allocation of values.)

政治的本质是对价值,或者说资源的分配。而权力本身,就是在资源分配过程中的话语权。谁能决定如何分配资源,谁就是统治阶级。

在资源分配上,人类的历史中,分配的依据不外乎三种:

第一种是血统分配,拼爹。

第二种是择优分配,拼自己。

第三种是随机分配,或者说抽签分配,拼运气。

而人类的所有政治制度,所有的分配机制,或者说所有的政体,也都可以归纳为这三种分配机制的混合形式。


3、

血统分配是人类历史上最久远,最常见的分配机制。即使到了现代社会的今天,也是主要的分配机制之一。

在现代社会,政治权力已经基本上无法通过血统来直接继承了,总统的儿子不一定还是总统,但经济权力,即私有财产的血统继承,仍然是天经地义的。

血统分配制度的最大优点是清晰无争议。除了极个别情况,一个人的爹是谁,妈是谁还是很清晰明了的。父死子继,天经地义。

血统分配制度的极致就是中国传统皇权的嫡长子继承制。在父死子继的基础上更明确了继承顺序,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即使嫡长子是一个晋惠帝司马衷这样的白痴,也要立嫡长子。这样在继承顺序上是完全清晰无争议的。

血统分配制在现代社会中的遗留主要就在私有财产的血统继承上。其他的地方血统继承已经越来越少了。但仍然有一些遗留。比如,学校老师的孩子往往有上本校的优先福利,比如中国曾经有过的事业单位和国企子承父业的顶班。



择优分配是表面上最合理的,也是大家普遍认为最好的分配机制。

然而,择优机制的缺点就是模糊有争议。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择优?谁决定优还是劣,标准本身就是不清晰有争议的。

比如,皇权基于血统继承,同时不明确嫡长子继承制的这种制度,就是一个血统和择优混合的制度。血统决定了多个候选人,然后父亲择优选择一个。但是,什么样算是优秀的继承人,这个标准就是模糊的。为什么说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就是因为标准的模糊,每个儿子都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谁都不服谁。那就只能互相打一场了,适者生存。

这个制度做的最极端的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实施一种叫Fratricide的制度。就是皇帝死后,儿子们相互斗争夺位,胜利者就会把他的所有的兄弟都杀掉。这个制度是进入法律的。穆罕默德二世说:“我的儿子中不论谁继承了苏丹皇位,为了秩序的考虑,都应将他的兄弟处死。今后的世代苏丹必将按此执行。就是老苏丹众多的儿子“竞争上岗”,没上位,就得去死。

选好继承人后,干掉自己的其他儿子,甚至孙子;或者新苏丹登基后干掉自己的兄弟、叔叔、大侄子们成了奥斯曼帝国的正式继承规则。每位新苏丹登基之时,都会“依照法律”大开杀戒,手软了还会受到大臣和长老们的指责,说他不杀兄弟就是违抗祖制。

也正是由于这种成王败寇的王位继承制,也让奥斯曼帝国诞生了多位手段高超的优秀君王。

现代社会中,择优分配是最主要的分配机制。教育资源,靠高考分数为标准分配。权力资源,靠政治阶梯上一级级爬分配。经济资源,靠个人和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分配。

然而,对谁更优秀这个标准的争议也就是择优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高考分数就能代表优秀吗?凭什么提拔我同事不提拔我?凭什么这个项目A公司拿不给B公司?

为了解决标准的争议,择优机制往往强行采用一些所谓更客观的标准。比如,科举考试不一定能选出治国良材,但科举考试至少算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二战前日本军队中,军官学校毕业的考试成绩(军刀组、吊床号)会很大程度上决定军官未来的命运。在提升A还是提升B时,因为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就拿军官学校的成绩做为依据。

因为择优的标准模糊可变,择优分配制度在制度的稳定性上反而比较差。



第三种分配制度是随机分配或抽签分配。(Sortition)

社会资源按抽签分配,我们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但这个其实也是源远流长的分配制度。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很多决策都是通过占卜决定的。中国古代用龟壳火烤中产生的裂纹占卜,这个不就是一种随机决策吗?

抽签民主制,是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重要特征。古代雅典人认为所有公民,不包括奴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所以雅典的大部分官员是通过抽签决定的,这就是最初的民主制。

雅典的立法机构议会,司法机构,都是在雅典公民之间抽签产生的。与选举不同,抽签保证结果的平等,而不仅仅是机会的平等。凡是没有被剥夺民权的成年公民,只要自愿参与抽签都有被抽中的机会。在雅典,只有司库和将军这些需要非常专业知识的公职,才是通过选举而产生。

挖个深坑,再聊聊政治和历史

雅典的专用抽签机器

雅典的政治家高度评价抽签民主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当官员由抽签产生是民主,由选举产生是寡头制" (”It is accepted as democratic when public offices are allocated by lot; and as oligarchic when they are filled by election“ )

雅典城邦、公元前3世纪的古罗马、11世纪到14世纪的意大利城邦共和国都采用过抽签方式产生执政者。直到18世纪,人们还普遍认为抽签是最适于民主的代表产生模式。孟德斯鸠认为:“抽签选举是民主的本性,通过选票选举则是贵族制的本性。”("The suffrage by lot is natural to democracy, as that by choice is to aristocracy.") 卢梭同样认为,只有抽签才能代表民主,而选票只能选举贵族。

前文中,我提到毛泽东心中的民主并不是所谓的一人一票,而是人人参与、人人执政、人人监督。有些朋友对此嗤之以鼻。殊不知,在人类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抽签产生官员,才是对民主的正确理解。

当然,孟德斯鸠和卢梭并不是民主的爱好者,认为精英治国是比民主更好的制度。

即使在今天,抽签分配资源也能在某些地方看到。比如同样限制机动车数量的大城市,北京采用的是摇号抽签的机制,上海采用的是拍卖机制。两种机制各有利弊吧。上海的机制就算是一个择优的机制,只不过优劣的评定就是金钱这一个标准。

在美国,陪审团的产生,也是在符合条件的公民之间,通过随机抽签而产生。而移民中的绿卡抽签(Green Card Lottery)也是一个抽签机制。

抽签分配的好处和血缘分配一样,也是定义非常清晰。胜利和失败之间就是靠运气。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标准。因为标准清晰,输的人一般也都能愿赌服输。

缺点也很显然,抽签机制完全靠运气,大概率不能选拔出最合适的人。


4、

人类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是这三种分配方式的混合和平衡。

比如:古代中国的儒家政体:皇权继承上,强调血统分配的,嫡长子继承制。同时,做为平衡,儒家同时强调圣天子垂拱而治,而治理国家依靠文官体系。文官体系的产生和权力分配,就是一个比较彻底的择优制度。

中国历史上,如果某个朝代,在皇权上如果更强调择优,弱化嫡长子继承制。这个朝代的文官体制就更弱势一点。

在皇权上中国比欧洲更强调血统。但在皇权之外的权力,分封制的欧洲和日本,就比流官任命制的中国更强调血统。



现在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也是抽签制度和择优制度的一个混合。

前文中已经讲到抽签分配制度,与民主制度的渊源。抽签制度的优点是输赢定义清晰无争议,缺点是很难选拔出最优秀最合适的人。

现代的选举制度,就是把择优制度的优点和抽签制度嫁接在一起。

首先,一人一票,每个符合标准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选举权的限制会更严格),这一点和抽签制度每个公民都有参与抽签的资格一样,是全民平等的。而最终胜利者的产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人一票的选票。

选票选举制度,和抽签制度一样,最大的优点是输赢定义清晰无争议,选票多少是个客观统计数字,胜负一目了然,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选拔标准,多一票胜,少一票败。同时,选举制度选出的最终胜利者,比抽签靠运气选出的,多少要靠谱一些。

同时,票选制度也有自己的问题。在民主的程度上,票选制度无疑是不如抽签的。票选制度有明显的精英化倾向,把公民分成了投票的大众,和被投票的精英。大众往往只能在非常有限的精英候选人中做出选择。

在择优方面,票选制度选出的候选人,也未必就是最适合的。票选制度的选民更关注外表、口才、家世,而不一定能选出最优秀,最适合执政的人。


5、

什么样的资源分配制度是完美的?我觉得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尽可能的择优,把资源分给最合适的人。把政治资源给最擅长治国的人,把经济资源给最擅长赚钱的人,把科研资源给最聪明的适合做研究的人。

但实际上,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这个是很难做到的。择优机制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能让所有人信服的择优标准。择优机制下,因为没有公认的择优标准,在制度中失败的人,往往并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把怨气归结到标准和制度本身。这个问题导致以择优机制为主的体制内部稳定性较差。

而血统机制、抽签机制,由于分配标准清晰和客观,体制的内部稳定性会更强,但付出的代价是经常无法选出最合适的人。

票选机制,介于两者之间。比血统和抽签机制能选出更靠谱的人,同时也有相对比较客观的标准。

我坚定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普适的社会体制,随着技术的进步,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造成巨大的影响。

下面的文章,将继续探讨,人类的未来百年,会出现什么样的技术进步,而这样的技术进步,对目前的社会机制会有什么样的冲击。

目前计划讨论以下的技术:

1、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2、 脑机接口与知识灌输

3、完全人工生殖(人造子宫)和克隆人

4、彻底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

5、可控核聚变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奥斯曼   深坑   雅典   政治   政体   皇权   分配制度   长子   血统   美文   民主   分配   机制   人类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