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养蚕

养蚕

作者茉莉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年初春,同学送给我几条像小蚂蚁一样的小蚕,装在一个火柴盒里,我小心翼翼地拿回家。正好我们住得家属院里有一棵小桑树,每天采来桑叶喂蚕,成了我最大的乐趣。起初,几片桑叶就够它们吃好长时间,后来慢慢长大了,撒下一把桑叶,很快就没有了。看蚕吃桑叶很有意思,它们昂起头,在桑叶的边上来回摆头,只听见一片沙沙地声音,桑叶在它们的嘴下一点点减少,我体会到“蚕食”这个词的现实意义。

记不清过了多长时间,蚕宝宝们长大了,有两寸多长,通体变成白色,像晶莹剔透的冰,像洁白的玉,躺在碧绿的桑叶间,如蓝天白云般美丽。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有一条蚕高昂着头,嘴里有一根亮闪闪的丝,在纸盒的角落里,用嘴里吐出来的丝将自己遮盖在里面,好似鸟儿在为自己做巢,真是太好玩了。母亲告诉我,这就是蚕茧,我脑子里立刻想起一个成语:作茧自缚,哈哈,真是如此!

又过了几天,蚕宝宝们咬开了蚕茧,变成蚕蛾飞了出来,啊!这就是破茧而出吧。母亲让我把它们放在一张白纸上,蚕蛾开始产卵了,密密麻麻、一个挨一个、如同小米粒一般。产完卵,蚕蛾耗尽自己的生命,蚕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我将蚕卵的纸夹在一本书里,放到书架上保存起来,等明年开春或许蚕宝宝又出生了呢!

我初次的养蚕经历就这样结束了。有一天,我又翻开书,想取出那张布满蚕卵的白纸再看看。忽然发现了奇迹,那张纸上爬满了小蚕!蚕卵又孵化出小蚕了,真令我惊喜不已。我将一条条小蚕放在大纸盒里,密密麻麻的,数不清有多少条了。从此,我又开始忙碌起来,给蚕摘桑叶,喂蚕,清理蚕沙,还写了养蚕日记呢!随着蚕逐渐长大,纸盒盛不下了,就分成了两大盒,过了几天,又盛不下了,又分成了四大盒,每盒一百多条,总共有四百多条呢!

养这四百多条蚕越来越不容易了,它们的饭量越来越大,每次将桑叶撒下去,一片沙沙地声音响过,转眼就没有了,那“蚕食”的速度甚是惊人。将门前那棵小桑树的叶子都摘光了,枝头刚露出的嫩芽也被我摘去,仍然满足不了它们的食欲。 看着它们高昂着头,等待食物的样子,我于心不忍,就到机关三号楼前那棵高大的桑树上去摘桑叶。因为三号楼里住着一位首长,平时父母是不允许我们到那里玩耍的。为了四百多条蚕的生存,一向遵规守纪的我,只得冒着被父母责骂、被警卫人员驱赶的危险,利用中午午睡时间没有人,带着两个弟弟做帮手,像做贼一样小心翼翼地去偷桑叶。

蚕宝宝经过四次蜕皮、四次“睡眠”,终于长大了,拖着雪白的身躯躺在桑叶间不吃不动,真像俗话说的那样:“麦老一晌、蚕老一时”。我知道这是要吐丝了,这么多条蚕要吐丝作茧,把它们放在哪里呢?母亲想出一个好办法,将一张小饭桌擦干净,把蚕宝宝一个个放在上面。我和弟弟妹妹好奇地围坐在桌子周围,观看这四百多条蚕吐丝的壮观场面。只见它们口中牵着亮闪闪地丝,一排排慢慢爬向桌边,将口中的丝在桌子边上绕一下,然后再往回爬,就这样爬来爬去,桌面逐渐被蚕丝覆盖,织成一块厚厚的蚕丝。在阳光照射下,白丝,银光闪亮,黄丝,金光闪耀,真是漂亮极了,吸引了许多邻居和小伙伴来观看。

将口中的丝吐完,蚕宝宝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身体缩成一团,最后变成了黑褐色的蚕蛹,结束了生命。据说蚕蛹是一种很不错的美味,营养丰富,可是我不忍心吃它们,就把蚕蛹送给了别人。我将四百多条蚕合力织成的那块蚕丝从桌子上揭下来,抚摸着这柔软发光的蚕丝,我不禁有点悲怆,这是四百条蚕生命的结晶啊,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留作他人御风寒。我不禁为蚕而感动,联想起人们将无私奉献的人比喻为春蚕,确实很贴切。


儿时的记忆———养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养蚕   蚕卵   蚕蛾   蚕蛹   蚕宝宝   桑树   桑叶   蚕茧   蚕丝   纸盒   白纸   四次   美文   儿时   口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