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弟子规》当真皆是愚蠢论?

近日,在家中翻阅到一本儿时读物“前半部分是《三字经》后半部分是《弟子规》"偶遇 “橐(tuó )"字未识,便在游览器中搜索,无意却看到网页皆是对《三字经》《弟子规》 的批判之词。一时间让我惊慌失措,有种看了禁书的既视感——没想到几年前被我们奉为“圭臬" (guī niè )的读物如今成了过街老鼠人人不仅喊打而且诛之。真可谓“十年生死两茫茫……凄凉!"

《三字经》《弟子规》当真皆是愚蠢论?


其中某历史类大V发文声称,让孩子读《三字经》《弟子规》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理由大致就两点:1、当代的许多识字课本,无论是编纂理念还是教学效果,都远胜《三字经》《弟子规》,不必再去看这种传统的经典读物,况且在今天的适用性程度不高。《三字经》《弟子规》所传递的“义理”,有许多糟粕,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不利的,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只能说这两点理由虽有一定道理,但仔细分析,也就……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当然有人抨击这种“孝"是一种禁锢,不能体现现代生活中的平等。即,父母与子女应拥有平等权。而“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给人一种脱离实际空虚感,并“冠"以这种“信"愚蠢虚伪之咒。

相对《弟子规》,《三字经》更为熟悉一些。《三字经》取材多为典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阅读《三字经》的同时,可以了解一些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即使不想去了解这种思想,但作为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又何尝不可?毕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对于《弟子规》《三字经》中的思想,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何为精华糟粕?以“孝"为例,《弟子规》《三字经》皆提倡“孝",且关于其中的“孝"争论较大。那就说说何为孝——“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孝是动物的天性,也应是人的本性。“愚孝"固然可怕,但"不孝"何尝不是巨大的悲哀?关于“孝"中所标榜的平等,我们深知平等无绝对可言,只能在相对平等中找到平衡。父慈子孝是人世间美好的温情,试想——若某人此生一味地强调平等,那么他最终获得的平等,只怕是“儿时无孝道,父时无慈爱"!的悲哀。

有些人将《弟子规》《三字经》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固然不妥,但近来某些言论将其完全视作封建糟粕,把它和愚民教材等而视之,使人又恍若回到将它狠批为“大毒草”的时代。今人若只是看到这些花朵果实不合时宜,就忽视甚至抛弃了养育花果的整块肥沃的土地,那就真是入宝山而空归了。

回到《三字经》《弟子规》中,社会时代的急剧变化,的确里面的许多礼仪规矩已经不需要了,死记硬背徒然无益,完全照搬照抄更是食古不化。但如果能追源溯流,探其本心,又何尝不是叩问中国礼乐文明阶梯呢?

所谓的愚蠢论——我们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同时,自卑地抛弃传统文化,自负地排斥新文化,自以为不可一世却一无事处的谬论,又何尝不是愚蠢之论呢!

《三字经》《弟子规》当真皆是愚蠢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愚蠢   忠孝节义   宝山   何尝不可   食古不化   奉若神明   义理   糟粕   读物   美文   儿时   平等   悲哀   道理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