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母亲

这是我母亲的母亲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太姥姥,她出生于1917年,她的一生波澜起伏,饱受生活的艰辛与苦涩。

她一生行善积德,见过她的人都说,那是一位孝贤慈爱的老太太,她高高的个子,衣着大襟衫,即使双目失明,也穿戴的干干净净。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却也没得到上天的厚待,甚至她的生命结束的是那么的卑微!

卑微的母亲

她的故事是那么漫长,而她的生命又是那么急促的结束——蜿蜒曲折的淝河水从东南流向西北,当地的人们喜欢称淝河以东为“河东”,而她的故事就开始与“河东”。太姥姥的父亲是位走南闯北的小商人,即使在上个世纪初,那个动乱的年代生活也算宽裕,太姥姥兄弟姐妹四人,他的哥哥是个先进的知识分子早早的参加了八路军,当他骑着高头大马,佩戴勋章回家探亲的时候,却被敌人包围,可他宁死不屈,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地方被活活掩埋致死。她的妹妹嫁给了一位开珠宝店铺的生意人,而我的太姥姥则被他的父亲许配给一户陈姓的望族,为何要将她许配给这户人家,太姥姥的父亲主要看中了太姥爷的样貌品行,在那个多妻多子的年代,外婆的祖父兄弟六人,只有外婆的祖父娶了一妻生了一子一女。外婆常常回忆到,她的祖母虽然个子不高,却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老太太,一辈子不屈不挠,争强好胜,是一个颇有气魄的当家主母。这样一个家庭教养出来的儿子自然不会差,后来也证实了,太姥爷是一个踏实上进,本分重情重义的男人。太姥姥和太姥爷结婚后,先后生下了6个孩子,三男三女。而我的外婆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目睹了那段艰苦岁月的不易。

卑微的母亲

1938年日寇攻陷皖北,作为保长的太姥爷,经常带着乡里的男丁将家里人织的棉布送往南方集市卖掉,换取食物或金钱。在一次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日寇,混乱的人群,与乱飞的子弹肆意从太姥爷的头顶穿过,同行的人拉着他,让他躲起来,别回去了。可太姥爷说:“我老婆孩子都在家呢!我放心不下……”后来,他沿着河坝和几个同伴偷偷往家返,不幸的是,被掠夺的日寇发现,日本人把他们带上,让他们牵着从百姓人家抢掠过来的牛马骡子过河,深秋农历10月河水深而凉,日本人骑在马背上面就让太姥爷他们走到河里牵着牛马,可是这些牛马不愿过河,几声枪响,把这成群的牛马惊下到了,一阵躁动 ,牛绳缠在了太姥爷的宽松的裤脚上,他跌入了河中……没有人知道他是生是死,去了哪儿?可消息仍然传到了村子里,有人说,太姥爷死了,可是太姥姥不信,她不顾公婆,叔伯的劝说,只身一人趁着夜色,顺着河流寻找……后来,不知道走了多远,在岸边找到了太姥爷(太姥爷回到家后,也不知道跌入河中发生了什么,大家推测应该是被河里摆渡好心船家救了上来,放在了岸边)。

从此,太姥爷与太姥姥更是相濡以沫,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太姥姥整天没日没夜的纺布,在全家的努力下,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新中国解放后,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买了两头牛,喂了几头猪,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太姥爷要让姨姥姥(外婆的妹妹)去上学,可是她不愿意去,后来外婆去了学堂……幸福而平凡的日子平平淡淡的过着。外婆上到四年级,那年她十四岁,而那一年也是她记忆中最痛苦的一年……

卑微的母亲

平平淡淡的生活,刚刚看到希望,孩子们一个一个长大,本以为生活越来越好。善良的太姥爷,看不得别人的贫苦,他的邻居有些伤残而且孩子又多,经常饥不果腹,两口子经常打架,作为保长的太姥爷就时常给他们送一些红薯干……后来村里人说,你也不能白给他,他闲着也是闲着,让他没事的时候,给你去喂喂牛吧。太姥爷一开始不同意,可是邻居苦苦哀求,说如果太姥爷不让他做点事,他真的没法报答,太姥爷拗不过,只好答应,除此之外,每月给还给他工钱……可就是因为这件事,最后招来了祸患。

——1952年,一场土地革命轰轰烈烈的兴起。红卫兵揭竿而起,短短的几个月,几代人辛辛苦苦积攒被化成了“地主雇佣长工”,太姥爷被打趴下了,家里地里被抢夺一空,屋里能拿的都被拿走了,拿不了的,也被砸了 !没有了床被,没有了桌椅 也没有了饭碗,加上不定时的游行,抄家……这个家庭陷入了饥饿,寒冷与恐惧之中。几个月的折磨把太姥爷逼疯了,不久年仅30多岁的他离开了人世,他走了,他的六个子女,也只剩下了3个,我的姥姥和他的三妹以及最小的弟弟……不久外婆年过70的祖父也去世了,留下了孤弱的老人和孩子。

卑微的母亲

即使如此,生活也没有平静,那些红卫兵仍然时不时去扰乱她们本已悲痛欲绝的生活,空落的院墙里,只剩下一扇木门,可是他们仍要摘了去,太姥姥气急败坏,从屋里走了出去,扶着门,高喊:你们谁敢摘这个门!面对个子高高大大的太姥姥他们害怕了……不屈服的人啊!总是那么倔强!太姥姥和她年迈的婆婆找亲戚帮忙,仍旧借来棉花纺布,养家糊口。16岁的外婆一个人去淮南做“河工”挖河挑土整整待了一年。13、14岁的姨姥姥拉着板车,步行前往几百里以外的淮南拉煤,这群倔强的女人,祖孙三代就这么生活着。为了生活外婆17岁那年来到了“河西”一个陌生的小村庄,从此成为人妻,孝顺公婆。而岁月的摧残,加上没日没夜的织布,让太姥姥渐渐失明。

日子就这么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外婆幼小的弟弟也长大成人,可是因为所谓的成分问题,一只成不了家,直到他30多岁,经过外婆和外公的努力,为他找了一家丧夫的人家,这个家里有5个孩子,还有死去男人的父亲母亲。外婆的弟弟,入赘到了这个家庭,他辛勤付出,得到了这家人的肯定,等到他把那5个孩子拉扯成人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女儿儿子。

当时,已双目失明年近80岁的太姥姥,独自一人在生活在“河东”,那时候舅舅的孩子们还小,外婆只能每隔几天,就步行10多里路着帮太姥姥水缸里庄满水,收拾一下衣被,而我的母亲和我的父亲结婚也会时常也会去看望一下这孤独的老人。听爸爸妈妈说,每次他们去看望太姥姥,太姥姥总是拉着他们的手,亲切的问候着,甚至你已经多少天没来了,上次什么时候来的,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她扶着墙,摸索着,去做饭,即使已经失明了,她也不要母亲帮忙……而当别人离开时,她扶着墙拄着拐杖,望着路口,声声叮嘱。母亲说:“有时候,都不知道走了好远了,还能听见太姥姥在叮嘱”可是,外婆想把她接走的时候,她总不愿意,她说:“这儿,才是家!”

后来,有一次外婆给太姥姥几十块钱,让她放着,想买什么东西,让别人给她捎带,一直没舍得花的太姥姥,有一天突然发现钱找不到了!“我记得那是八月份,刚收完庄家,她性子急,钱丢了就病了,家里又没柜子,土地革命的时候都让人搬走了,用的还是俺奶奶结婚的时候那用草编的嫁妆箱子。我就去把恁太姥姥接来了,恁姥爷去拿的药,吃了些药,也好了。”——姥姥回忆着,仿佛记忆犹新。

姥姥为太姥姥收拾了一间房子,让她安心的住着,每日里,舅舅们的孩子熙熙攘攘,她也不嫌吵……一转眼,进了腊月,在那时的农村,老人是要回家的,不能在女儿家过年的,特别是有儿子的老人,搞不好会闹矛盾。小年到了,太姥姥被她的儿子,接走了,外婆知道,她的弟弟日子过得不易,吃的用的,能给他的,都给了他并且时常家里地里的帮他。只是想让舅姥爷,过的好一点,为了自己唯一的兄弟!也为了自己年迈的母亲。尽管如此,外婆的弟媳仍漫天的说着,这又多了一个“老棺材”,太姥姥虽然瞎,可她不聋,可她却装作听不见,再难听的话,她都忍着,她知道,没有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就会打一辈子光棍,她也不会有这么一个刚会走路的孙子,这可是她苦苦守望的!不然,她怎么面对死去的丈夫 和公婆!这……算不了什么。

卑微的母亲

有一天,一个孩子跑来,跑到太姥姥的面前,“奶奶,俺娘说,要用老鼠药毒死你……”。她笑着说:“你个傻孩子,老鼠药毒不死人……出去别和人家说,不然呐,人家说你傻!”其实,太姥姥已经清楚,她该死了,她活得够大了,这一辈子,也够了……年越来越近,大家兴致勃勃的要给太姥姥做寿,人活70古来稀,太姥姥80岁了,有了孙子,重外孙,重外孙女的也不少了, 定好了日子,大家都等着过年,准备好了礼物等到正月初八,四代人聚在一起好好庆祝一下。

年味越来越近,除夕到了,鞭炮阵阵,一片热闹,孩子们都跑出去玩了,男人们在喝酒,小屋的床上太姥姥……太姥姥去世了,死在了除夕夜,她不是寿终正寝,大家都心知肚明,她明知道那碗饭里放了老鼠药,她咽了下去,平静的换好衣服,盖好被子……为了儿子,为了孙子,她选择了离开,以一种卑微的方式。

卑微的母亲

太姥姥去世已经20多年了,可是让人回想起来,总是热泪盈眶,一个悲苦的老人,一个卑微的母亲,一个活在上世纪的女人……

也许她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万千女性中一位平凡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土地革命   红卫兵   河东   母亲   孙子   日寇   牛马   公婆   姥爷   姥姥   卑微   美文   外婆   父亲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