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出版社样书


收到出版社样书


收到出版社样书


收到出版社样书


今天收到一个快递,有点特殊,大号牛皮信封装的。拆开,是一张张印着文字的白纸。文字都很熟悉,纸的正反面都有,文在虚线围着的框内,若顺着框剪去多余的外部,添上封面,包装一下,就该是一本书的模样了。

对,这是样书。

我的《走出村庄的人》终于有点像模像样了,从新年开始孕育,到五月份发给《上海文艺出版社》个人简历,文稿简介,等批复,再等书号,八月中将一沓稿件邮去。等待,等待,今天终于有了样书。

编辑老师发微信来,让我校对一下,校对完成后,把修改校样直接快递给排版编辑兰伟琴老师。排版上的问题,可直接与小兰联系。

邮寄的地址是本市静安区巨鹿路675号市作协。

前一阵子和她交流过,是关于封面封底的设计思路,她问我有什么可以建议的。我想,自己的文章是写乡愁的,还是简约之风适合些。她比较认可,说简约永不过时。

其实我说的只是个人感觉,对出书我是外行,放在以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曾经在读初中时疯狂的爱上文字,借过许多杂志,书籍,也尝试着投过稿。几年下来,只在《安庆报》发过两次“豆腐干”大小的“文章”。想想能发一篇像样子的文章在报刊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就心满意足了。

一生中都在看别人的书,读别人的文章,倾听大家的故事。握了一辈子泥刀的手,码砖可以,粉刷可以,码出文字也是老家的泥土味,是村里的树,村里的路,还有村里的菜地,村里的人。想象一下,自己忽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出了本书,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三年前刚刚码字时,整天捧着手机连眼也不眨,妻子便笑我,说年轻时没考上高中,年纪大了还想考大学呢。

但越码越多,上报刊也不再是幻觉。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假如梦能实现呢?”来形容我出书的过程便很贴切了。

《村庄走出来的人》一书收集了65篇散文,约十三万字。这是我从最近三年写的几百多篇文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也是自一九九O年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后的内心独白。

其实我的文没有深度,唯语言质朴,叙述生动,蕴含着丝丝缕缕的思乡之情。对家乡以往的风俗、风情、风貌的真情回顾。也有对乡村在改革后发展的细腻观察和探索。

因为属非虚构创作,涉及到的人和事都曾生活在现实中的村庄,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熟悉如在身边的情感。

对于作序。我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枞阳杂志》的编辑王汉英老师,她是我“写作”上的指路人。谢谢她的厚爱,我得以在《枞阳杂志》上发了十多篇文章,这对我的写作自信和兴趣至关重要。我请她作序时,她正在省作家班学习,并表示了歉意。第二个是我的老朋友,中国作协会员,《池州报》编辑林清平,他为我写了近千字的文,一如他往日的笔风,可我觉得与我的乡愁还是显得不怎么相衬。

但现在为我作序的是上海的朱超群老师,笔名黄安、黄亦安、黄安桥等。 1957年8月出生,上海嘉定人。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龙文学奖”组委会秘书长等。现任《西桥东亭》杂志和《嘉定文学》杂志主编。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诗歌集多部,也是我的好朋友。

很庆幸在我写作的途中得到许多老师的指教,引导,唯有努力不负众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样书   枞阳   嘉定   作协   乡愁   美文   村里   上海   中国   村庄   简约   出版社   编辑   文字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