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与写作的故事

说起写作,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它的。记得当年毕业写同学录的时候,我在爱好一栏就写的:写字。

其实,当时是真喜欢文字吗?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感觉自己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与人交往。平日喜欢看一些小故事,时常被故事里的人和事感动。伤心和喜悦,遇到什么事,见到什么人,喜欢用文字把他们记录下来。文字成为我年少时期与内心对话的一个通道,它给我慰藉与力量。

后来的人生,经历择业、离家、恋爱、结婚,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文字也在那些人生的起伏中,与我相依相伴。字里行间,有面对抉择时的困惑与迷茫,有遇到伤害时的哭泣与悲伤,也有在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留下的欢声笑语。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与写作的故事

一、童年的美好时光在文字里永不褪色

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我都用文字整理记录下来。80年代初,西藏部队大院里那些美好的童年往事,在一行行的文字中,似乎又鲜活起来。

那间30平米带小院的房子,是记忆中最温暖的家。爸爸自己动手组装的那台收音机,让我们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地区,通过电台,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听到了很多美妙的童话故事。妈妈用勤劳的双手在小院里种蔬菜,养鸡鸭和兔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也给予了我们最丰富的营养保障。

我和小伙伴们,在小院里的苹果树下玩跳房子、跳橡皮筋、抓子儿的游戏。嘻嘻哈哈,无忧无虑。孩子王哥哥,会带着院里的男孩子,翻过大院围墙,去偷藏民的青稞麦,烤着吃。有时被藏族孩子发现,就会演变成一场追逐战,哥哥带着小伙伴们向大院里逃,藏族孩子在后面拼命的追。一群孩子在那片青稞麦地里疯跑,成了文字里一道特别的风景。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与写作的故事

二、妈妈的离去,是文字里最深的痛

一个小房间,一张小床,上面静静躺着一个人,我不认为那是妈妈,我想妈妈应该坐在那里开心的抱起我、亲我!

白布揭开,真的是妈妈,她瘦了许多,但依然美丽,微合着的嘴唇、高挺的鼻梁、轻轻闭着的眼睛……妈妈睡得很安祥。

“妈妈!”妈妈没有应我,我再叫,我走到妈妈耳边叫她,我轻轻的摸妈妈的脸,我轻轻的摇妈妈的肩膀,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我明白了一切,我趴在妈妈怀里用力的摇,大声的哭喊“妈、妈、妈……,我试图把妈妈叫醒,而此时的妈妈再也不能睁开那双美丽而温柔的眼睛,哭声惊天动地,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包括那两位随行的战士,包括殡仪馆的工作人员。

爸爸悲痛万分,昏倒了好几次。三伯抱起我走出小房间,他担心我把妈妈化好的妆弄坏了、刚换上的衣服弄脏了,他安慰我,他说让妈妈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走。

后来,送妈妈火化,再送回爸爸的故乡安葬。哥哥作为长子,瘦小的身子抱着妈妈的骨灰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我一直哭,细雨不停地落在脸上与泪水交融。

秋风抚过,清冷,我知道妈妈去了那个叫“天堂”的地方!

那年,哥哥14岁,我9岁。

我不知道妈妈的离去,会让我的人生发生怎样的改变,只知道我再也没有妈妈了,再也没有了...... 经年后,无数个夜晚,我会偷偷的哭泣,是因为思念,也因为委屈与孤独。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与写作的故事

二、时常想抱抱文字里那个敏感而多愁的少女

文字也记录下我青春期的迷茫与自卑。中学时期,随转业还乡的爸爸,回到那座阴雨绵绵的川南小山城,诸多的不适应。

那是一段灰暗的时光,敏感的少年,孤独无助。每日里背着大大书包,孤单的穿行在小山城,那些嘈杂街市和寂静小巷里。

长大后,那些景象会常出现在梦里,梦里的自己又常在那错综复杂的小巷间迷了方向。小小的我,恐慌的四处张望,却总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满头大汗。在文字里,少年时期的自己,内心的挣扎清晰可见。

如今回过头来看,常常有种想要抱抱“她”的冲动。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与写作的故事

三、生命的美好,是因为遇见,永远在文字里留存着芬芳

与老公的相识、相知、相恋,以及成家后的点点滴滴,也都在文字里留下永恒的记忆。

在与朋友的一次聚会中第一次相见,布达拉宫广场上的第一次牵手。还有那一去不复返的单车岁月。当时还是男朋友的老公骑单车,载着我穿梭在圣城的大街小巷。我们有说不完我的话,是聊不尽的未来。晒着太阳或淋着雨,顶着雪或吹着风,拉萨岁月就在那一天一天的日子里写成了歌,那大概是一首悠扬的牧歌,自由、随心......

婚后,有琐事缠身,有争吵、有怄气,那都是生活中必要的调味剂,也让我们从中学会反省与成长,领悟到许多的生活智慧。当然,更多的是浪漫美好的时光。我们携手走过了许多的城市,见过了许多的人。每一次旅行看到的风景和当时心境,都在文字里得以最完整的保存。

在日复一日的相守中,我们一起读书,装备我们的大脑。每读完一本书,彼此分享从中的收获,写下读后感。文字的记录是最有价值的学习。

我们一起跑步,强健我们的体魄。跑步路上的点滴成长,从最开始跑的第一公里,到人生的第一个五公里、十公里,再到半马,如今我们已牵手跑过10个全程马拉松。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比赛,都写有赛记。比赛过程中的艰辛与疲惫,完赛后的喜悦与幸福,都可在文字里一一重现,历历在目。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与写作的故事

四、文字里的深圳记忆,最珍贵的人生足迹

深圳岁月,开启人生新的篇章。那是一段欢笑与泪水交织的岁月,留下我们拼搏的每一个足迹。

初到深圳时租住那间狭小昏暗,但可以装下我们所有欢乐与悲伤的农民房,在文字里都有着最详尽的记录。我们在那里度过最奔波、最艰辛的一年。曾因为长时间找不工作,在小房子里哭过,也为第一次取得面试机会,在小房子里欢呼雀跃。

求职过程中的各种心酸与有趣的经历。初入职场时的紧张与彷徨,还有那些在当时看似艰难,但后来会笑着讲出来的故事。从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一点点被这座城市接纳认可。一点一滴都在文字里闪烁着光芒。

文字记录下我们共同的成长与进步,记录下我们共同经历的艰辛与无助,也记录下我们共享的繁华与美景。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与写作的故事

五、那些尘世里的初相见,都在文字里留下独特的光

那些仅有一面之缘的人,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事,也定格在我的文字中。深圳布尾村口那个修鞋的大姐,本是四川人,16岁左右被人贩子拐卖到贵州山区,成为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媳妇。

她为那个老实巴交的男人生儿育女,后又随他一起来到深圳打工。男人在工地搬砖,她就在街角修鞋。两人共同努力,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夫妻之间相互关爱,孩子也乖巧懂事。这看起来多么富有传奇色彩,但确实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那个每天上班,在公交车上都能遇见的,17岁左右的小姑娘。双眼永远无神、表情永远木纳,生活出行全需要人照顾。

她的奶奶每天带着她,坐那般公交车去康复中心治疗。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最后一次见她俩,是我从那家公司离职后两年。

那个姑娘会在奶奶给她喂香蕉时,微微的嘴角上扬,虽然只是很细微的一个表情变化,也让人看到了希望。这么多年过去,不知道她们还好吗。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与写作的故事

这些零零碎碎的文字,记录着我的心路历程,也记录着我所看见、所经历的人间故事。如今人到中年,再翻看当年的文字,有种又重新活过一次的感觉。

忽然发现,这就是我生命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写作的巨大魅力。

希望自己能继续写下去,通过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希望能被更多的人看见。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与写作的故事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便是我与写作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藏族   故事   青稞   深圳   美文   众生   童年   艰辛   爸爸   时期   哥哥   岁月   妈妈   文字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