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王西平,青年诗人,美食作家。2009年以来从事诗歌写作至今,曾荣获第二十届(2011年度)柔刚诗歌奖、中国桃花潭国际诗歌艺术节新锐诗人奖、安徽文学奖、扬子江年度诗人奖等,诗歌曾被译成英、日文刊发海外。著有诗集《弗罗斯特的鲍镇》、《赤裸起步》、《西野二拍》,散文诗集《十日或七愁》,美食随笔集《野味难寻》《吃的只是欢喜》等。现居宁夏银川。

视频加载中...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家里有墙的地方,都是书房

宁夏80后作家王西平的书房,由露台改造而成,不到10平方米,简易的沙发上随意地放着一把吉他,书架是由红砖砌成。

在室内,只要是能用的空间,王西平都把它改成了书房,大概有近10平方米的样子。

书架上,除了书,还有CD和黑胶唱片。

书房里,还有一床古琴,一个画架,可见作家的兴趣爱好广泛。

“家里有墙的地方,都是书房!”王西平笑着说。

当初为了两个孩子上学,他才买了现在住的这套复式二手房。房子也没咋装修,就是把露台改成了书房,不过,自己的书实在是太多了,就在家里的每一处,只要有墙的地方,都打上了简易的书架。就连楼梯的走廊、拐角,也做上了书架,

王西平说,如果购书淘书不算癖好的话,他基本上就没什么癖好。平日里,他最喜欢到北塔的旧书摊和西塔的文玩市场去淘书,再加上出差去外地,在网上二手书店淘书……他的书越来越多,家里现在快变成书的海洋了。

说起这位80后作家读书的故事,和其他作家不太一样。

“我的童年,没有魂斗罗,没有樱桃小丸子,没有超级玛丽,没有摇滚乐,没有明星偶像,一头小毛驴就是我的玩伴。15岁之前,我是个放驴娃,或者是个从山上往下背柴火的小樵夫,或者是个往田地里挑粪的小农民,与同龄人相比,我一生的苦力付诸在了那个痛并快乐的少年时代……”王西平说。

以山野作教室 ,以大地作黑板。那时候,王西平上学的条件很差,在家里读书,就更谈不上了。

几乎每个夜晚他都在煤油灯下度过,所以跟电有关的玩意都很稀奇,就连蜡烛他都认为是洋货。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读书,从“听”书开始

王西平的读书,是从“听”书开始。

那时候,父亲是村子里第一个吃公粮的人,每次从县城回来,手里拎个能发出声音的黑色匣子,人们称它为收录机。

收录机是父亲从县城带来给母亲解闷的。每每深夜,往往于煤油灯燃尽时,王西平仍能看到母亲在缝补衣物,那个黑乎乎的匣子在她的身边发出嗞嗞啦啦的声响。

于是,王西平就开始了他最初的阅读,就是“听书”。

母亲喜欢听评书,王西平从她那里耳濡目染了不少类似于《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这样的经典故事。后来,父亲又从县城背回来了一套留声机,那时他不知道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黑胶,现在想想,无非就是一个棕红色的木盒子,中间有一个能旋转的塑料胶片,一对真正意义上的大喇叭卡在门前的大柳树上,每天不是《花亭相会》,就是邓丽君,王西平也盯着曲谱,学唱不停。因此,惹得全村人驻足聆听,或好奇地打探:是什么玩意在响啊!

就这么懵懂着,直到小学快毕业了,暑假里,他从老师那里借来了一堆小人书,废寝忘食地看啊看,一边读,一边放驴、铲草、挑水、背柴、挖土豆……

也就是从小人书开始,王西平竟然喜欢上了书籍。那时在村里无书可读,他就去读那些在同学们看起来有些枯燥乏味的课本。

“这些课本,构成了我少年时期阅读经验中的最‘浓重’的一页。每个人的阅读都从最基本的识字开始,汉语的博大,几乎可以让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尤其那些经过艺术组合之后的优秀文本,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成为我的精神之根,生命之源。”王西平颇有感触地说。

王西平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不是应试阅读,也不是强迫阅读,而是一种自然的,非功利性的自觉阅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味到阅读的快乐。

再后来,一本父亲收藏的《天方夜谭》,将王西平推向了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之中,直到现在还影响着他的写作。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80后诗人寻觅生活本真之味

小学毕业以后,王西平进入西吉县一中读书,第一次走进学校阅览室、图书馆,铺天盖地的学生杂志和书籍让他亢奋而又窒息。

在学校里,王西平遇见了他文学的启蒙老师戴国曙。

戴老师要求班里的每个学生写日记,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他让语文课代表将所有人的日记收缴上来供他批阅。王西平在日记里写了大量的散文、诗歌、随感,久而久之,作文水平大大提升,经常被戴老师当作范文来读。初二时,他写的一篇《夕阳无限好》的作文,被戴老师推荐到了学校黑板报发表,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进出校门,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同学们围起来阅读,那种成就感真是难以言表。后来。这篇作文又被推荐到宁夏教育学院主办的一份作文报上,并获得了10元钱的稿费。

小小的一次发表,为王西平赢得了小作家的称号,同学见了王西平都喊他是“王作家”。

自此以后,王西平开始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名像鲁迅那样的文学巨匠该多好!

为此,王西平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萧文。他所有的日记本的扉页上,都被签上了萧文的字样。

就这样一路走来,从乡村到城市,即便是生活再苦再难,也没有放弃自己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并在银川这座城,坐拥书房,秉烛夜读,写作不辍!

正如评论家赵炳鑫所说,在我的记忆中,作为80后的王西平,不管是办报、搞文学批评还是写诗,他在忙碌之余,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阅读积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较为深厚的人文修养,宽大的文学视野,以及对世事人生和文学的深透感知。

如今的王西平,除了从事诗歌的创作,还从事着宁夏美食文化的推广工作,出版了两本美食随笔集,在多家报刊开设美食专栏,2021年初,他担纲导演和撰稿拍摄了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宁夏商务厅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宁夏好味道:三十六味旅游美食》,被人们称为美食作家。书桌上,摆满了他重点阅读的大量的古籍、方志等,从中搜罗出古人与饮食有关的内容再创作,查阅相关史料,一字一字地“啃”着原著,并乐此不疲,为下一本美食之书做着准备,就这样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和挖掘,王西平寻觅着美食之味,生活的本真之味。

“那些湮灭于流年的物件和美食,装进了太多的回忆。而当有一天像父母那样,卸下一生的负重,回到故里,重温曾经熟悉的味道,过上‘月抚韶光袖染烟’的日子,何尝不是一种美呢?”王西平说。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宁夏作家王西平:坐拥书城,在古籍和美食中探寻生活本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西平   宁夏   坐拥书城   作家   美食   收录机   小人书   本真   古籍   美文   书房   县城   诗人   诗歌   书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