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寺、宗密大师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贾岛

《长恨歌》、《琵琶行》让我们记住了白居易;《陋室铭》让我们见识到了刘禹锡的雅量;善于推敲的贾岛,教我们写诗时练字、练意。

从学习写作文开始,这三位诗人,是我们的榜样,是乐观的楷模,有操守的代表。

可是你想不到,他们都有一个佛教徒的名号。

白居易号称香山居士。刘禹锡号庐山居士。贾岛干脆号称无本。

这三位伟大的诗人,是积极入世的儒者,怎么和主张出世的佛教徒联系在一起了呢?

原来他们都和草堂寺的宗密大师有关。

草堂寺、宗密大师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贾岛

远看圭峰山


草堂寺是户县秦镇的一座寺院。别看它小,却是佛教三论宗的祖庭。

三论宗的祖师叫鸠摩罗什。就是许多佛经前的鸠摩罗什译的那个人。后秦帝姚兴请他来长安译经,他就在草堂寺译了九十多部佛经。以至于我们看到的佛经前常有他的名字。

草堂寺、宗密大师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贾岛

圭峰山位置


到了唐文宗时,草堂寺出了一个宗密。皇帝曾请他到宫中传道三年。

宰相裴休和他交往甚密。我们的诗人白居易、刘禹锡、贾岛自然上行下效,也成了佛教徒。

本来佛儒势成水火。一个积极入世,要修身齐家治天下。一个主张出世,“休去!歇去!槁木死灰去……”这二者,在唐代诗人那里,怎么融合为一了呢?

这和宗密的佛教思想有关。宗密主张:“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性智,本来具足,即心即佛,毕竟无异,若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

他的意思是,人的心本来就没有善恶是非,干干净净。心只是思维的工具,心中所想的,是这个工具的功能,工具,不受思维结果的影响。这个干净的心,就是他要修的佛。

诸位明白了吧。他要修的佛,就是恢复心的正常样子和功能。

在此基础上,他主张佛儒一源,和后代的王阳明差不多。

于是,出世的佛教和入世的儒教就和谐相处了。

因此宗密被尊为华严宗的五祖和三论宗的中兴人物。

草堂寺、宗密大师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贾岛

草堂寺外


白居易和宗师的关系有多近,有诗为证:《赠草堂宗密上人》写道:“吾师道与佛相与,念念无为法法能。口藏传宣十二部,心台明耀百千灯。尽离文字非中道,长住虚空是小乘。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原来宗密是白居易的老师。

刘禹锡在宗密从宫中归草堂寺后,曾写《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谒河南尹白侍郎》,诗云:“宿习修来得慧者,多闻第一却忘言。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门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贾岛在宗密去世后,曾写诗哭他,“诗中写道:鸟道雪岑巅,师亡谁去禅。几尘增灭后,树色改生前。层塔当松吹,残踪傍野泉。唯嗟听经虎,时到坏庵边

由此可见,佛教对诗人的影响。

草堂寺、宗密大师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贾岛

寺内幽静花木


静观的态度和修习,教会了诗人审美的心态。这种心态,让诗人体察万物,描写入微,见人所不能见,发人所未曾闻。这样的心态成就了这一代伟大诗人。

这种态度,也让政治家学会接受现实,而对军阀割据的烂摊子,不急不躁地维持,避免了矛盾激化,加速灭亡。

整个影响唐代政治的佛教,其核心场所之一,竟然在户县秦镇这个小小的庙宇。而现代人,只知道吃秦镇凉皮。欣赏它的筋道,辣。

草堂寺是一个值得现代都市人在烦恼的时候去看一看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草堂   户县   多闻   儒教   长恨歌   诗人   佛教   佛教徒   佛经   河南   宫中   居士   清净   美文   心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