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刷屏,质疑和追捧,撞击和浪花恰恰才是浪的意义!

B站青年宣言式的短视频《后浪》刷屏,引发的二次传播更是火爆,据说在B站的播放量已经突破500万次,我2471人的朋友圈,竟然有近600条相关的转发,比例高的让人咂舌。

说实话,我看了一遍,感觉这个火不是偶然的,B站是商业机构,而且颇受年轻人欢迎,显然,《后浪》是策划的产物,用了心、花了钱,当然得有料,网络和短视频的料,流量为先。

《后浪》刷屏,质疑和追捧,撞击和浪花恰恰才是浪的意义!

为什么火?

青年节的契合

这不是即兴之作,而是策划之效,正能量+青年节。

短视频的夏天

短视频的风口正劲。春天的播种已经完成,疫情中守家待地的人们推动了短视频的疯长,夏天就是根深叶茂的时候,就是赢家通吃的时候。

夏天之后,就是秋天了,好的内容会凸显,不好的当然会被抛弃,与不好的的差别就在正能量+青年。

B站自身的定位

生活、游戏、搞笑、学习......B站涵盖了年轻人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当然工作相关的内容也不少,B站已经成了年轻人圈层的集聚地。《后浪》算是对自身定位的再一次明确,也是对过往的一个总结,更像是对未来走向的一个展望。

何冰的受欢迎

从年龄、口碑、角色、形象等方面,这都是一个合适的角色,是不太远的前浪,适合作为与后浪交流的角色,当然每个人都适合的理解不同,或许真有更合适的。

《后浪》火了之后......

刷屏附带着就有了各种发散,这是时代美好的注脚之一,这些观点主要包括:

当然,观点非常多元,我选几个说说我,70后的看法:

没有理由的好

这是网民的主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尽管主流,但真正从头到尾看完的占到多大比例,我还真不敢说,我们所处的时代,就像浪一样,一浪接一浪,快是真的主流。

这是对年轻人的讨好

还是用演讲中的话来回应:弱小的人,才习惯嘲笑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所谓讨好,既小看了中年人的大度,经风雨、历征程,何须讨好人?更小看了年轻人的气量,坚定的心、努力的手,岂会被讨好左右?

捧的太高了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演讲时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版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风物长宜放眼量啊,对于未来我们有理想,而代表未来的后浪,就是傲立潮头的所在,不捧也高。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秦始皇千古一帝,他上过网吗?上网是因为时代发展到了这一步,不是因为个人牛逼哦,那我就生在了这个时代,这就是牛逼的地方,不行啊?

对年轻人的看不惯,除了明显个别有违道德和法律的地方外,大部分时候,看不惯是因为看不懂,不清楚、不了解又不愿意虚心学习的东西,就成为了看不惯。

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只谈了美好,而忽略了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和困惑

这源于两方面的因素:

1、这是B站的商业行为,最少也算企业的公益行为,有广告性质,哪家做广告的时候,会在里面说很多关于自己、产品和客户的缺点?

2、压力和困惑,大家都知道,也必须面对,而且这种“战斗”是正在进行时,场外的人能做的不是强调“敌人”的强大,而是大喊“加油”的呼号。

一个国家最好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都是70、80后的狂欢

也许真是这样,不过那又怎样?

90、95、00后相对于70、80后,就是互联网的一代,他们掌握着更多、更大、更广阔的互联网话语权,所以,70、80后才更需要发声,而且应该是正能量的发声,如果还是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的话,除了不懂之外,和方方们的观点有何区别?

《后浪》刷屏,质疑和追捧,撞击和浪花恰恰才是浪的意义!

而且,就前面说到的压力和困惑来说,年轻人正在努力奋斗,少说多做,这就是青年精神。

浪的精神,后浪逐前浪,就是潮流奔涌

一波一波,追逐推动,持续前进,既要往前奔涌,还要撞击浪花。

每一波前浪,都是曾经的后浪,每一波的后浪,也终会成为前浪,但是每一次撞击都是浪的本质和意义,否则跟水有什么区别呢?

没有人会否认,所有的创新、推动都是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就是传承。

作为70后,我们也曾经是一些50、60后眼中垮掉的一代,然后我们走过来了,也常常会想,如果当时没有那些批评和否定,是不是会走的更好?批评和否定当然也有帮助和教育的方面,如果太多,就会把激情淹没。

如果,批评和否定仅仅是因为看不惯,看不惯是因为不了解,那就需要学习,而不是发声。只是,我从很多的批评、否定和质疑中读到的更多是羡慕嫉妒恨,他们生在了一个好时代,我们吃了那么多苦,却没有......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美丽的浪花,奔涌的潮流,正因为错过了,更要向前看、往前走,因为前面还有风景在等。

女儿学走路的时候,不太稳,总是摔跤,每次爬起来多走一步的时候,我都在前面张开双臂:走的太棒了,再来一步!然后她一次比一次走的多、走的稳。是的,她的走路比我们成人来说实在够不上太棒了,但是这种鼓励绝不是讨好和捧高,而是期待!

写在最后

刚刚看到B站关于《后浪》的回应:它只是一个五四青年节前夕投放的品牌广告。也就是说这是商业行为,对于我们所有人,用一句网络用语:认真你就输了。

《后浪》刷屏,质疑和追捧,撞击和浪花恰恰才是浪的意义!

但是B站的回应也谈到,不反对其他的一些理解,片子已经表达:君子和而不同,年轻人应该容得下更多元的审美和观念。也希望看到的人,无论年龄,能被正面积极的意义所振奋,这是它的初衷。

撞击和浪花是浪的本质和意义,浪,是人生必经的历程,让我们一起奔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后浪   浪花   前浪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和而不同   青年节   美文   困惑   能量   批评   观点   年轻人   意义   压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