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拖延。

图片主题:今日晨曦


接纳拖延。

一直以来,我以为自己是很少拖延的,不过通过对这几天写文章的过程做一个觉察,发现自己有意无意地在进行着拖延。

每日写一篇文章,总是推到晚上才开始动笔。最近还有一个偷懒的做法就是在简书上发篇草稿完成每日一更,第二天再修改一番。

头条上呢,经常是拿以前简书上的旧文充数,这不昨天晚上找了篇旧文,修改一番,发在了头条上。不过这让我发现自己以前的旧文,真是写的不咋地,能用的没几篇,从这个角度看来,每天的书写还是有进步的。

再觉察一番,是我工作忙得没时间吗?不是,工作在我这里算是得心应手,而且时间可控性比较好,那我都把时间花哪里了?

不得不承认,我有很多时间花在了手机上,翻看公号中的文章,刷群消息,边翻还边给自己说,“这也是学习!扩展知识面,顺便看看人家怎么写文章!”再加上有时候和同事聊聊天什么的,于是时间很快过去了。

拖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貌似合理安排好时间,就应该不存在拖延了。就拿我自己来说,这段时间我也告诉过自己“文章上午完成”,不过基本没有用处。看来,合理安排时间并不能完全解决拖延问题。

当然,拖延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拖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自尊上的问题。

拖延可以从心理、生理及社会这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唯有真正认识了解了拖延,才有可能不拖延。

拖延可能是源于我们的那些限制性信念。

当我们把自尊、价值感等与某件具体的事情建立联系时,就会形成固定的信念体系。有些是早期经历形成的,有些是体验到了太多的挫败感,拖延成了应对这些限制性信念的有效方式。

这个我深有体会,曾经我对女儿的拖延深恶痛绝,为此我俩经常发生冲突。

譬如每个假期,一定要到开学的那几天,女儿才开始写作业,其他方面也总要拖到deadline那一刻才开始,于是她经常处于压力很大,又完不成任务的状态。

后来我学习心理学,开始觉察才反省自己,才发现女儿的拖延与我对她小时候错误的教育引导脱不了干系。

从她幼儿园大班学习弹钢琴开始,经常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给她再加点量,上小学也是如此这般,说到底我就是见不得她闲着,这样以来她总是没有玩的时间。

一段时间以后,她就开始在学习上磨洋工了,譬如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玩,拉长完成时间,这样就可以逃避额外加量的学习任务,对孩子来说,这个应对方式真是一举两得呀!

当然再到后来,就是做什么事,只要是与学习有关的,女儿都是习惯性的拖延了。

真希望女儿意识到这个问题,重新认识自己,现在的自己不是童年那个被妈妈控制的孩子了,很多事情可以为自己做主了,早一点做完事情,自己的时间还是自己的,由自己支配。

拖延可能是完美主义心态所致。

不是因为不会才拖延,而是觉得做不到完美,宁可不做。

完美主义者有适应型和适应不良型两类。所谓适应型完美主义者是指那些相信自己能力的高自尊人群;而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往往自我要求不高,又害怕失败,于是用拖延来逃避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自然也不会有失败。

记得研修课开始之初,李老师就反复强调,“每天一篇研修日记,我不要求你们写得多么好,完成比完美重要,先完成!”针对的就是大家心中的那个完美主义,太过于追求完美,会给行动造成很大的阻力,甚至会导致直接放弃行动。

反观一下我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为了避免自己的文章写得不好,而不惜拖延的心理呢?或许我需要把“完成比完美重要”这个信念真正的刻在脑子里,而不是停留在字面上。

拖延可能是对自我心理舒适区的保护,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很多人的拖延,是因为不敢成功,害怕成功后会伤害到别人,或者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批判和高期待,而打破原有心理舒适区的生活。

当然,这里面也有自己的一部分自恋在里面,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心大家对你的看法。毕竟大家都忙着关注自己的事情,未必会关注到你,你该干啥就干啥好了!

拖延可能是逃避这个任务所引发的感受,而不是逃避任务本身。

很多时候是任务这个小刺激,激发了内心原有的痛苦体验这个大感受,当你感到痛苦时大脑就会发出抑制的指令,回避要做的事情。譬如一个演讲失败过的人,极有可能会拖延演讲稿的准备。

拖延可能是与大脑有关。

心理学四大公理中说“大脑为我们的心理提供了生理学的约束”,大脑是如何导致拖延问题的呢?

第一个是大脑具有可塑性,有记忆,能够储存记忆,还能不断的强化。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行为方式,都能够刺激大脑,产生记忆,拖延行为也不例外。大脑记住了你的拖延行为模式,并会在后续行动中强化,达到习惯成自然,以一种最节能的方式运行。

换言之,打破已经形成的拖延习惯也是一种意志行为,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相对于用新的行为模式替代原有的,相对于对大脑的重塑。

第二个是大脑内在的联结通路,左右脑的功能分区,左脑主管积极情感,右脑主管负面情绪,经常激活右脑的人,更容易因负面情绪的阻碍导致拖延,多调动左脑的活动,帮助更加逻辑的看待问题。

拖延可能是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压力上。

一是事情本身的压力,二是环境压力。譬如进入一个新公司,往往会面临来自陌生环境的压力,还面临工作不熟悉的压力,会拖延,拖延又产生压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认识了解了拖延,可能部分拖延已经被治愈了,有一些拖延,还是需要一些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改变的第一步是接受自己,自己是有力量的,拖延是可以改变的,当然这个改变可能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也可能很漫长,允许拖延和自己在一起。

改变拖延是一种意志行为,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制定可行性计划。

可以采取小步子原理,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步骤,每个步骤都是具体可操作的,在不断的完成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鼓励。

给自己设定完成的时间,这样避免无限制延期。

做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来自同伴的认可与鼓励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此这般,拖延也不是那么讨厌了,它只是你的一种应对问题方式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限制性   右脑   作业   如此这般   美文   主义者   信念   大脑   女儿   事情   压力   完美   方式   心理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