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团体分享


我的第一次团体分享

这篇文章是我团体分享完没多久就整理了,一直想着要完善一下,没成想放得久了,没了当下的那种心理体验,只好就这样吧!

周末身心放松了两天,今天终于能够静下心来梳理梳理上个周五线上心理小组的活动内容。

参加心理成长活动小组,源于开始做心理咨询。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自我心理疏导有一种迷之自信,坚信能够做到自我疗愈。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认知倒也是正确的,毕竟心理咨询都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一切心理问题的解决主体还是求助者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能够自我疗愈的。

自己开始接的心理咨询案例并不多,开始几个还是我们心理研修生同学之间的同级咨询,似乎个人情感卷入并不大,很快也能够调整出来。后来又接了几个公益咨询,当做完之后,当时自己感觉似乎也没有情感卷入,但是之后的几天,我的情绪一直处于一种低落状态。我百思不得其解,按我的情绪波动规律,那一段时间应该是处于一种高涨状态才对,不该处于那么低迷的灰色感受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走了出来。我回看那一段情绪体验,心下有一个想法:是不是我的心理能量还不够强大,接收到了求助者的那些负性情绪能量,我不能够将它们转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呢?

这件事情也让我认识到,要想在心理咨询师的路上前行,需要和大家一起,互相促进一同前行才好。我内心里有了接受督导的这个念头,非常幸运,丽囡老师在群里提议成立线上、线下心理成长小组,我赶紧报名,对于我来说,太及时了,最终线上小组顺利开始了。

第一次线上小组会议是2020年12月11日开始,这个日子需要记住,凡事第一次总是值得铭记。第一次每个人简单介绍了自己,接下来是主题我是一个()、()、()的人,我想丽囡老师内心是有构想的,或许是从认识自己开始启动成长。

万青老师第一个分享接着是金荣、德广,大家的分享带动了我,上周五是我的分享。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充满不安全感的人,分享了在这个不安全感占据着我的精神世界下,我自己的一些人生重大选择,与父母与孩子与配偶的关系,也试图挖掘自己这种不安全感的根源,因为是经过了一年的心理学习梳理,经过研修对心理的探索,呈现给自己的是一本书《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在分享中说的有点概括,其实主要是我自己不太擅长在大家面前说话,这一个还需要锻炼一番。

大家的反馈非常触动我,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原来我的故事也可以触动别人呀!”这出乎我的意料。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给大家启发,我之前的预期是没有这种积极效果的,这个预期又是我的不安全感在作怪,“对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不对自己报有过高期望,免得失望受伤害。”

譬如,我纠结生活中自己有反复锁车行为,大家的反馈让我认识到,原来许多人都会有这个念头,这是个正常的谨慎,毋须内心纠结冲突。这几天我反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反复锁车了,基本都是锁上车,再拉一下车门,然后走人。

我的故事,让万青老师理解了自己的妹妹,她在许多方面做出的选择,曾经在他看来是那么的不可理喻。我从中也明白了自己底层的不安全感,像命运之手,推动着自己做出那些看起来对自己并不是一个好选择的选择,那些选择却是当下自己最有安全感的选择。

JENNY老师也与我发生了共鸣。记起了以前色彩性格选择,我们俩都是黄色为主,个性硬朗,又有矛盾冲突,习得性无助,会抓住学习不放,因为它是可控的,可以让自己强大,可以给自己安全感的东西。初恋情结的处理,另一半对自己的包容疗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接纳自己,与父母与自己和解,让自己角色更好,由被动到主动。

春艳老师说我内心丰富孤独。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存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懂另一个人,不能期待别人理解我们,我们尝试去懂别人,这是一个被动变主动的与人沟通链接的方式。回想那些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时刻,的确是孤独的,似乎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心里话。现在我接纳了这份孤独,这是自我存在的一种需要,是保持自我边界的一种方式,我的心理王国最核心的那块地方,它住着我的孤独我的喧嚣,它们是一体的。

丽囡老师的视角具有穿透性,透过我的描述,透过我讲故事的方式,看到了我的防御,与人链接的生硬,看到了我的情感隔离,我对合理化的依赖。其实我也时时觉察到了自己的这种疏离感,与父母与爱人与朋友与同事与不熟悉的人,唯有对着我的一双儿女的时候,我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发自内心深处毫无防备的爱的流动,以前写过相关的文字梳理自己的这种情感隔离,也看到了自己的情感盔甲。这一年的心理研习,慢慢疗愈自己的不安全感,心里慢慢有光射了进来,只是许多防御面具戴久了,我自己都不能够分辨哪是本来的我的样子了。正如丽囡老师所说,不着急,慢慢来,找到自己那个内在小孩,慢慢陪她成长,真正地看到自己。

红普老师,看到了我的职业对我的影响,我的确也想过,是我选择了这份职业,还是职业选择了我?都有,从小到大对自己女性身份的那份否定,使我内心更倾向于向男性气质认同。上学期间,我的男性朋友很多,蓝颜知己始终有几个,一起出去玩,跟哥们一样,女性朋友比较固定几个,不多。工作结婚之后,新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男性朋友不再增加,毕竟不像学生时代那么自由,需要考虑避免爱人的误解。选择走一条女生都不走的职业之路,这极大满足了我的身份认同需求。正如李老师所说两级事物的相似性最大 ,学心理之后,从心里开始对自己的女性特征认同,慢慢平衡,自己开始柔软了很多。

晓丹老师,看到了作为军人家属,所承受的那些情感缺失,看到了工作对我的影响,我的理性大于感性,或多或少这是一种适应性改变。我的谨慎冷静,很多时候的确有职业训练的影响在里面,科学理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我接纳了自己的这种理性,当然在生活中也需要平衡好理性与感性。

敏老师的看见与认可让我很温暖,这种暖都带到了梦里,昨晚上梦见敏老师。好像是我与敏老师约定在停车场,我先坐在了敏老师的车上,是一辆新能源的敞篷跑车,我在等待着,这个场景或许是我内心对敏老师那份认可的回应。

德广老师,看见了我这个人真实了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做,或许下次线下见面大家会畅聊更多。

园子老师,像一个小妹妹,我想她是勇敢无畏的,坚强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命源头,一番挣扎,最终勇敢坦诚与那个真正的自己相见,接纳自己。

我感受到每一个人都在自己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是生命的独特性,勇敢做自己,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心理咨询   美文   安全感   团体   理性   勇敢   内心   情绪   孤独   男性   小组   父母   自我   老师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