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连着山,沟接着沟。

陕北人淳朴善良,为人正直,性格豪爽。陕北人的习俗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社会风俗与社会生活习惯,是陕北文化系统结构中最重基本的要素之一,是陕北文化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具代表陕北,陕北人就喜欢唱,喜欢闹,喜欢红火。

情歌是信天游的精华,由此构成了陕北民歌的主调。如民间传唱的《三十里铺》、《拦羊的哥哥》、《赶牲灵》、《送情郎》、《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走西口》等都是情歌的代表作品。生活在这里的人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会哼唱起来,成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在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中,一则为了排遣心头的忧愁和寂寞,渲泻孤独,自慰消遣。

二则回想起家人、亲朋、恋人,便见景生情,以景寄情。信口编唱歌曲,用高亢而悠长的歌声抒发自己的感情、感触,诉说自己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以释放积压在心头的郁闷和愁苦。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信天游,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陕北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

在陕北这块厚重的黄土地上每一个层面都保留着纯净的原始文化基质,传统的原始的淳风在这里长久地存留。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陕北方言的特点,陕北民歌中体现得更加突出。行走在陕北高原,那山梁峁盖上,沟渠坡洼间,你会听到拦羊老汉的歌声:驴驹驹撒欢羊羔羔跳,哪达达也不如咱山沟沟好;你会听到纳鞋垫婆姨的低吟:高高山上一骨朵蒜,谁也不要想把我俩来拆散。

除了日常口语之外,陕北方言中的叠字在民歌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如《平凡的世界》中,王满银唱给兰花的信天游《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莹莹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子(那个)田苗子,唯有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好……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听着这土色土香的歌词和语调,你一定觉得陕北民歌的独特,陕北方言的魅力。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是最具陕北特色的民居文化现象,其建筑就地取材,依山傍势,冬暖夏凉,充分显示出与自然、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陕北民众平和、宁静、现实的审美心态。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是陕北腰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多在重大节日庆祝、庆典、庙会中演出,在2006 年,“安塞腰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陕北有句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是说陕北多出美人和英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婵就出生在米脂。即使现在陕北小伙的英俊刚毅、陕北姑娘的俊美多情也是闻名于世的。陕北历史上更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散文|想去陕北,听听信天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山地,这里的沟壑,这里的流水,这里的草木养育了这里的人们,是山川地形赋予了他们率真本原、乐活外向的性格。山沟沟、山峁峁、山弯弯长久压抑了锁住了他们向外的脚步,但是锁不住他们的乐活的精神,锁不住他们与生俱来的诗兴与美好的向往,恰恰赋予了他们乐活起来就乐活的豪放不羁的性格。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陕北   信天游   米脂   安塞   黄土高原   榆林   腰鼓   窑洞   黄土地   山沟   民歌   美文   散文   性格   感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